大一20天随想

在家就很难有这样的时间来记载些什么。因为自己支配时间的主导权太大。记载这件事竟然是备用选项,成为恶劣环境下的某种安慰。
你在说什么?
今天照旧记载昨天。
只有压力才能构成足够大的推力么?高数,它是难的。线代,它也是难的。
事情一杂,也许真的就在忙碌之中,还以为自己努力的不行。
习惯一旦形成,惯性便如滚雪球般,拖着你前往习惯的终点。那不可触碰的终点。
我们顶着大雨,以及台风,躲在东风日产天籁里,听着white album cd1。回味着1h前下肚的布朗尼pizza,以及温热的一点点奶茶。
这就是昨天。效率低下的昨天。
在大学,究竟要有着怎样的觉悟,才能抵挡来自周围环境向后的拖拽?我买了bose clearquiet35以进入某种和外界隔绝的结界,选择了从一开始就装作认真的态度。在自己的肩上负载了代表学力的学委职务。
但那一天,我崩溃了。在明明应该学习的夜晚打开了battle.net。崩溃究竟是生理事实,还是精神坍塌?难道精神坍塌就一定可以克服,生理事实就得乖乖接受?有人说,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以此试图安慰高考落榜者。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究竟能支配百分之多少的身体呢?自由意志,它存在么?
就像一个失败者找出百般理由解释过去的失败,我写下这么几百字看似高深,似懂非懂的文字。为什么高考那时,我从不像那天晚上一样崩溃呢?控制一下变量,原来,自由意志的存在与否,不是一个0或1的事情,而是程度的问题。自由意志的控制,是需要技巧,是可以借助外界的。
改变环境,把电脑移出视线,逃离寝室,或者强迫室友学习。利用主观能动性减少环境的影响,便得以提升自由意志的控制能力。明确一个前进的目标,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保持精神良好,能够清晰的思考,学习时受到的阻力便会减小。
人,便是这样调用身边一切能调用的资源,为自己自由意志前进的方向注入动力。而不是利用精神的力量克服重重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