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美国总统拜登突访基辅,他想做什么

文/行走斯图卡
前几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对西方喊话:俄罗斯的“春季攻势”已经开始,要求西方提供更多武器装备、帮助乌克兰抵挡俄军攻势;与此同时,基辅高层也屡次抱怨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力度还不够大。这些声音反映出,俄乌冲突的战场上,俄军的攻势确实正在加强。
据央视新闻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发布信息称,俄军在库皮扬斯克和红利曼地区对乌军发动了打击;多家俄媒也发布了一段顿涅茨克武装打击乌军阵地的视频,画面显示俄军使用火炮猛烈打击乌军、并且包围了乌军阵地,多名乌军士兵最后放下武器、结队向俄军投降。除此之外,网络上也流传出俄军在苏勒达尔、红山等地大量收殓乌军尸体的视频,这都证明乌军在近段时间的作战中,遭遇了相当惨重的损失。
在去年9月份,乌克兰武装部队利用俄军兵力不足的机会发动反击,一直推进到库皮扬斯克城下,俄军在红利曼坚守了一个月后也最终放弃了这个战略要点。这次反击被西方热炒为“战争转折点”;但从目前的态势看,这样的论点多多少少是过于乐观了;俄军通过部分动员的30万后备人员,缓解了兵力不足的压力,并且通过消耗战有效遏制了乌军的反攻势头,俄军在库皮扬斯克和红利曼的反击表明乌军前线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止是巴赫穆特和克列缅纳地区,俄军的攻势正在进一步加强。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军的“春季攻势”可能不是外界设想的那样,类似去年2月份在乌克兰境内进行百余公里的纵深突击,而是延续之前“结硬寨、打呆仗”的模式、迫使乌军进一步打消耗战。
这显然不是西方希望看到的局面。俄军进展越多、乌军压力越大,越能证明西方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援助模式,并不能对战争的最终结局带来根本性的影响——这就让华盛顿和布鲁塞尔感到尴尬了:如果西方不能帮助乌克兰取胜,这就进一步证明西方的软弱无力;如果西方继续加大力度,以“全面战争”的模式提供帮助,自身实力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与俄罗斯直接发生冲突更不是西方想要的结果。
西方一直认为,需要在两种结果之间寻找“平衡”;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希望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战败、但永不会支持彻底击溃俄罗斯的言论”。他的意思是,不希望看到俄罗斯取得战争胜利、但也不希望将俄罗斯逼上绝路;但要我们说,马克龙这话说得真水:让俄罗斯战败、法国做不到;保住俄罗斯一条生路,法国也做不到——俄乌冲突已经是美俄两个核大国之间的直接博弈,虽然不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但也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倘若俄罗斯胜,美国的全球霸权体系将受到致命打击;倘若美国胜,一定会设法二次肢解俄罗斯。
美国总统拜登刚刚抵达了基辅,他宁可放弃俄亥俄的美国人民、也要站在乌克兰身边,并且带去了5亿美元的援助和对俄罗斯新的制裁;这也意味着俄乌冲突短时间内是看不到结束的希望,接下来的战斗仍然血腥残酷。
华盛顿不希望乌克兰过早地失败,所以拜登亲自前往基辅、鼓励泽连斯基“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然而,不管美俄最终博弈是什么结果,乌克兰这个国家已经在大国之间的夹缝中,被碾为了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