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狂赚370亿!被挤爆的景区,救活了多少导游?
暑假才开头,各大景区又被挤爆了。
哪怕头顶40度的高温,也挡不住人们的游玩热情。可想而知,门票也被抢疯了。

故宫的票,凌晨1点也抢不上;清华北大的暑期研学门票,一放出就秒空,“比演唱会门票还难抢”。
今年的旅游,除了抢票之外,全国人民还把精力不约而同的献给了另一件事:请导游。
记得去年,不少旅行社还纷纷倒闭破产,失业转行的导游大有人在。
而且在很多人心中,导游还是个背负骂名的职业。有人在网上问怎么玩最舒服,大部分的良心建议是,“别跟团。”

然而今年的导游,却彻底扬眉吐气,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忙得2个月没休息,一睁眼就是带团……成了导游的常态,有刚入行的导游直接累哭了。
很多人更是非导游不出行,最夸张的时候,在景区,随便抓个人都可能是导游。

曾经被骂”割韭菜“的导游生意,是怎么逆袭成为游客必选项的?

“宁可等3个月,也要跟着导游走”
今年暑假,比气温更火爆的,非旅游莫属。
很多热门地的门票,提前7天还抢不上,连黄牛都无计可施。
刚过去的端午假期,3天的旅游收入就高达370亿。
大家都说,报复性出游,紧跟着就是报复性收割。
酒店涨疯了,北京青旅一张床都涨到了150块,机票更是涨了几倍。

到了景区继续:售价2元的矿泉水被卖到10元,连西瓜都被人吐槽卖到200多块。
然而谁都没想到,导游这个本应该最能“收割”的行业,口碑竟意外逆袭了!
甚至连今年最火的网红之一,都是导游。
不久前,有个博主在抖音发个日常旅游视频,没想到竟带火了一个导游小祁。
别的导游带游客疯狂买东西,他却拼命劝大哥不要乱买纪念品;
别的导游可能因为游客的要求而不耐烦时,他却像保姆一样周到:一路上照顾孩子、准备安全座椅、搬行李、还买雪糕买干果买水果。

好到简直像个“傻子”,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导游的“精明”印象。
导游小祁的账号一夜涨粉几百万,连带新疆都跟着火了。
甚至有游客说,原本计划去其他地方旅游,但因为他选择改变目的地去新疆,订单直接排到了10月,也要等着他。

网友表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八个字:
默默付出、真诚待人。
其实像小祁这样的“老实人”,还有很多。
有的导游,爱跟游客交心。
看着景点,突然就上升到人生高度,“要相信人间值得、人生难得。”“这世上除了生死,都只是擦伤。

之所以这么解说,是因为“历史是固态的,我们需要契合当代人的思想让它变活。”
还有的,对各种历史细节和故事如数家珍,无论走到哪,都能开启随时随地讲段子、拼文化模式。
比如导游娟姐,讲解中随时拽句古诗词,整个导游过程都带着书卷气质,完全不输隔壁的董宇辉。
有导游甚至把游客当观众,随时随地开启表演模式。
70岁的导游杨建,讲着讲着就演起来。草圣张旭的《肚痛帖》,就是他的成名之作。

表演式导游和表情包式讲解,被他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幕幕出圈的名场面。
“我觉得大家出来玩就已经很累了,不是来受教育的,想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了解历史。”
所以,哪怕如今天气这么热,遇到一个好玩有趣的导游,也不会让游客后退半步。
有的导游,因为人好活儿好,还被游客送上锦旗。

与其说是旅游风口成就了今年导游市场的火爆,不如说是他们自己。

最狠逆袭:
月薪3000到百万年薪,还招不到人
如果说过去活得最惨的旅游行业是导游,今年赚得最狠的也是导游。
去年,旅行社还在大低谷,很多导游不是只拿3000元底薪,就是默默转行。
然而今年却发生了大逆转:日薪从500坐地涨到1500元,不少旅行社,20万高薪招导游的通告连续挂出几个月。
浙江一个小县城,更是开出了百万的年薪招导游,1300多人来应聘。

更夸张的是,此前无人问津的导游证书,如今成了打工人的香饽饽,有的咨询完就立刻付学费。有业内人士透露,今年是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

就算这样,旅行社们忙得团团转,也消化不了激增的订单量。“不是在带团,就是在准备带团的路上。”
导游热往年也有,为何今年闹得如此沸沸扬扬?
除了旅游复苏之外,还有两件事助推了导游的热度。
第一件事,和导游行业的变化有关。
这几年,东方甄选的董宇辉们下场,主播兼职导游,让直播+文旅,直接成了今年最火的流量打法。

如今的导游,不在网上有个几百万粉丝,都不好意思出来带团。
比如以“心灵鸡汤”走红的普陀山导游小庄,所在旅行社一年接待游客2万人,全部来自线上,想跟团还得提前一个月预约。
说白了,过去旅行社的门店组团,以及依靠组团社才能派单的传统模式,正在受到极大的冲击,线上的流量显然更大,只要有游客需求了,线上就可以直接给导游派单。

线上既是流量的放大器,同样也有最狠的舆论监督。
只要发生不合常理,让游客不适的行为如强制购物,立马就会有人吐槽在网上,人设崩塌,所以导游也更不敢轻举妄动。
导游小庄也曾袒露,现在这一行在网络上会被比较,人们一搜就知道谁讲得好还是差。
第二件事,如今一个导游=老师+摄影师+护士+打假斗士……
其实熟悉景区路线和文化,是做导游最基本的能力,没什么值得夸的。
过去的导游,往往是常规的套路解说,游客听的也佛系,说白了就是走个形式。
但现在的导游,可以卷到什么程度?
不光是讲解有趣,还可以掏出单反给游客拍照。

有人被蚊子咬了,随时拿出医药设备;有人觉得路线无聊,直接给游客换攻略,方方面面照顾就算了,还喜欢“夹带私货”:
网红导游诸鸣,专门跟游客定下了默契:买东西时,导游说“蛮好”最好就不要买了。
甚至在“揭黑”上,他们也是知无不言。
导游诸鸣爆料过景区里面乱收钱,假货横行现象,甚至直接劝冲动消费的游客,“多走一些地方,少买一些东西。”

时间长了,游客也被他们养得眼光越来越刁,“现在不敢说真话的导游就不算好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