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喊“先救队长”的烈士吗?遗书交待:抚恤金给妹妹办嫁妆
撰稿整理:独侠客
注:本文参阅了《闪光的年华》一书,感谢战争记录者施金玉、王红等
【1986年10月14日,“兰剑-B”拔点战斗,顾金海(右)牺牲前的一刻,喊“先救队长”。录像截图:赵旭】
网上有一段感动人心的视频:
烈士顾金海在老山拔点战斗中,头部重伤流血,依然向越军射击,战友奉命救他下去,他慢慢地抬起头,瞪眼冲着战友喊“先救队长”,而后倒在了阵地上。勇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挂念他人的安危,战友们无不潸然泪下,几十年后依然感动人心。
顾金海生前照
1984年冬,18岁的顾金海实现了梦寐已求的参军愿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他当兵第二年,就遇到了百万大裁军。在退役和参战面前,他选择了赴南疆参战,随部队来到了老山。
老山,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越军事对抗的焦点,是全国关注的浴血之地。
顾金海本是炮兵,相较于步兵“老大哥”,他和战友们位于前沿阵地的“后方”,应该说是比较安全的。顾金海对“扛炮弹”的军事专业,却有些不满意了。他认为,自己虽然上了战场,但作为炮兵,根本没机会和越军面对面较量。他对排长说:“到了战场,连敌人的面都见不到,我不干大口径(大炮),要干小口径(步枪),到步兵连去!”“连队如果同意,我没意见,就看你的了。”排长认为他只是说一说而已,随便应了一声。
谁知,顾金海是铁了心要调动。特别是当他得知小道消息,得知“特功五连”要担负主攻作战任务的消息,更是按捺不住。营连干部听了他的调动愿望,对这个“宁夏娃”的勇气是赞赏的,但离作战时间已经不远了,在这个时候由炮兵改步兵,有点天方夜谭,营连干部都没有理他。
“杀猪捅屁股,各有各的杀法,我调不到‘特功五连’,就不当兵了!”他给团里写了申请书后,还按下了血手印。然而几天后没有回音,顾金海又向连、营、团、师,送了18份请战书,给各级干部留下深刻印象。终于,上级一个电话打到榴炮连:“通知顾金海到五连报到!”
【特工五连各兵种首次合练结束,突击队“全家福”。摄影:王红】
五连威名在外,在抗美援朝战场屡建战功,扬威三千里江山,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特功五连”光荣称号。五连每次担负的任务,都是啃“硬骨头”。顾金海到了五连,有“一喜一忧”:喜的是,自己能到这样的连队当兵打仗,很光荣很自豪;忧的是,他是炮兵出身,没练过步兵战术,能行吗?
顾金海到九班报到,九班长蒋学军是连队的军事“台柱子”,人称“瓦尔特”。他不仅是连队的“武教头”,还是全团有名的“武状元”。他一看,顾金海只有1米68的个头,有些不中意,又听说是炮兵出身,更是不高兴了:“特功五连不要松包,要在九班干,就得达到我的标准,你看着办吧!”
炮兵出身的顾金海,练起了步兵的本领。连队5公里越野,他开始会掉队,班长给他屁股上来一脚,拉上就跑,回来后班长向他认错,顾金海并不在意,还主动加大训练强度难度,直到将步兵五大技术练得硬邦邦。
顾金海父母(摄于2019年)
1986年5月,顾金海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如果我牺牲了,不要为我悲伤,也不要向部队和政府提任何要求,让小妹妹在我的骨灰盒前唱一支《可爱的宁夏》吧……”
顾金海还一心想给宁夏争光,从6月20日到8月2日这段时间,他给宁夏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写了三封信。我们从宁夏编印的《闪光的年华》一书中,找到了书信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第一封信——
黑伯理伯伯:……我这次攻打XXX高地中又一次取得了好战绩,请转告家乡人民,特功五连就我一个宁夏战士,我要努力为宁夏人民争光……我是一个军人,只有对祖国母亲和家乡父老的一片赤诚……
顾金海
1986年6月20日
黑伯理(左),1937年参加革命,1983年至1987年任宁夏自治区主席
黑伯理
第二封信——
黑伯理伯伯:我快两年没有回过家了,战友们告诉我,家乡变化很大,听后,我内心很感动。我正年轻,能在战场上为祖国而战,为家乡而战,我太幸福了。
八一节,我们可能有一次战斗,敌我双方都有准备,困难比较大,伤亡也不可能避免,但我心头只有一个念头,为家乡人民争光,用我的躯体换取祖国领土的完整,换取边疆人民的幸福。
最后,请给我们参战的人员寄上点烟,我们能在这里抽上家乡的烟,那真是三生有幸……
顾金海
1986年7月25日
黑伯理收信后,十分感动,给自治区的领导们传阅了顾金海的信,并将信推荐给了宁夏广播电台播出。黑伯理买了4盒录音带,委托电台记者录下了乡音——宁夏“花儿”,并写了一封信寄给顾金海,鼓励他给家乡争光。
战士在前沿阵地猫耳洞里写家信(资料照)
顾金海收到包裹,不禁热泪盈眶。他又发出了第三封信——
黑伯理伯伯:首先,谢谢您对我们的关心,您托记者给我们带来的录音磁带,我已听过,对我鼓舞很大。您给我带来了力量,带来了家乡领导和家乡父老的美好祝愿……
等我光荣凯旋之日,定给您交上一份光荣的战斗答卷。
顾金海
1986年8月2日
盛夏的老山,酷热似蒸笼。“特功五连”执行构筑阵地工事任务,往山上背石头,既要防越军的炮击,又要防蛇蝎旱蚂蝗的偷袭,任务相当艰巨。五连挑选棒小伙组成“背山队”,顾金海又是第一个报名。但不凑巧,连队挑人时,他在这个节骨眼上拉肚子,每天要上五六次“大一号”,浑身乏力,精神不佳,干部把他从“背山队”名单中取了下来。
顾金海急了,找指导员不断说好话,指导员只好把他的名字又加了回去。背石头开始后,顾金海死拼硬扛,工事修好后,他的肩上、背上,留下了一块块青紫色的印记。
也就在这一年的夏季,顾金海经组织批准,光荣地加入组织,进入了预备期。
从9月底到10月初这段时间,顾金海感到,“特功五连”的气氛有些异常。训练任务增加了,训练量和难度都加大了,师、团首长也成了常客,经常光顾连队指导和检查。他对战友悄悄地说:“我有预感,连队肯定要执行大任务了,打硬仗的这一天快到啦!”
不出所料,过了一些天,连长宣布:“上级把收复968高地的任务交给了特功五连!”顾金海所在的三排,编为第一突击队。
顾金海很兴奋,写下了一行字:“我愿把从塞上带来的一腔热血洒在南疆!”事后顾金海又觉得不对头:自己是第一突击队,为什么不是第一战斗组呢?
他找到宁夏老乡、团里的王参谋,气呼呼地问罪:“老乡,你太不讲义气了吧?为什么把我编在第二战斗组,不编在第一战斗组?”
王参谋解释:“你当兵时间短,把你编在第二战斗组,也符合实际情况啊,编入第三小组也正常……”
发现跟王参谋说没用,顾金海又找到另一位大老乡、团政治处赵主任。赵主任说:“参加哪个战斗组,是有条件的,我讲条件,不讲同乡。”
顾金海有理有据:“第一,我是骨干;第二,五大技术俺拿了第一;第三,我家兄弟五个,死一个还有四个照顾父母;第四,自治区领导给我写过亲笔信。最后,你还是我的老乡……”
赵主任听得眼睛发亮,答应帮他“说一说”。
10月12日,出征誓师大会在老山脚下召开,来参加大会的首长,将一面印着“攻无不克”四个大字的突击队战旗,授给了“特功五连”。在团首长宣布的名单中,顾金海赫然加入了第一突击队第一战斗组。
顾金海(右二)在出征誓师大会上与战友留影
顾金海用激动得发颤的笔,在战旗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首长来给勇士们敬壮行酒,顾金海一扬脖子,将杯中酒喝了下去。
录音机打开了,每个人都要留下心里话——这也许就是战士们的遗言了。顾金海面对北方,唱了最爱唱的三首歌:《再见吧!妈妈》、《可爱的宁夏》、《血染的风采》。
用顾金海的话说:“上战场的兵,如果光想活着回来,那不是好兵。”最后的时刻了,顾金海也录下了自己的“心里话”——
面对组织:“如果我牺牲了,请替我填一份转正志愿书,从我抚恤金中取5年的党费上交。”
遥对父母:“二老没有白养活我,我已在突击队旗的最上端写下了你们儿子的名字,如果我牺牲了,请将我的骨灰洒在宁夏山川,不要为我难过,多保重,安度晚年。”
远对小妹:“如果永别了,我的抚恤金除了交5年党费外,其余的给你结婚置嫁妆,那时别忘了在我的坟头,为我唱支歌。”
顾金海出征前与学生合影
1986年10月14日中午12点,著名的“10.14”拔点战斗打响了。
我军的大炮发言了,炮弹覆盖了敌阵。炮击过后,是利剑行动,突击队直插越军心脏,顾金海跃出堑壕,冲向敌阵。
在炮弹硝烟的掩护下,顾金海和李如柏、毕东玉组成的第一战斗组,一次次地炸毁了越军吐着火舌的火力点,向前冲去。只用了3分钟,突击队就突破了604高地前沿阵地,战旗插上了主峰。狡猾的越军由地面转入了山洞,负隅顽抗。
这时,越军的一个暗火力点突然开火,把我军第二突击队压在一片开阔地上,情况十分严峻。顾金海端起冲锋枪,向越军暗火力点的射孔就是一梭子弹,暂时压住了越军的火力。在毕东玉的掩护下,他抱起炸药包,纵身跃向敌火力点的左侧,快速将炸药包塞进敌射孔。“轰”一声巨响,越军连同他们的火力工事飞上了天。为第二突击队扫除了进攻中的障碍后,顾金海他们小组又转入搜洞。
突然,顾金海发现了一个无名洞,从洞口观察,里面有人走动。这是越军的一个屯兵洞,相当隐蔽,竟瞒过了我方侦察兵的眼睛。
“干掉它!”3支冲锋枪对着洞口齐射,仍压不住越军的火力。洞内的越军投出一枚手雷,落在距他和毕东玉只有2米的地方。
“手雷!”顾金海大喊一声,一把将毕东玉推倒,就势扑在他身上。战友毕东玉脱险了,顾金海的头部、胸部和右臂负了伤,鲜血染透了军装,他顾不上包扎,抓起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爬向洞口。炸药包在洞中爆炸,洞塌了,里边传来一阵鬼哭狼嚎,屯兵洞成了越军的坟墓。
蓝剑-B拔点作战行动,顾金海和战友们搜索前进
这时,鲜血从顾金海身上5处伤口向外涌,他仍咬着牙,和毕东玉向另一小洞搜去。当顾金海抓起爆破筒向洞口冲去时,一发越军的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被气浪掀倒,右太阳穴和肋部被弹片击中。这时,他还牢牢抓住那根爆破筒。
当他醒来时,再也无法站起。战友为他包扎,他推开道:“别管我,快去炸洞!”随即将爆破筒扔给毕东玉,他抓起冲锋枪又向越军射击。有的队员倒下了,后面的队员跟上来,突击队员前仆后继……
【突击队长马权斌向指挥部报告情况。摄影:王红】
一颗越军的子弹,打穿了顾金海的钢盔。这时,突击队长马权斌负伤了,战斗组长毕东玉也负伤了。顾金海昏了过去,当他的战友毕东玉要把他送下去时,他挣扎着大声喊:“我还可以掩护你们,你们冲吧。”接着,他又开始射击。
这时,队长马权斌头包三角巾,爬到顾金海附近,吐词不清地向毕东玉交待:“把顾金海拉不下去!”
顾金海苏醒过来,发现李如柏正准备背他下阵地,而队长马权斌伤势很重,仍在战斗,他用尽力气喊出了感动人心的那句话:“不要管我,先救队长!”
此时的顾金海,全身9处受伤,神志却还清楚。他喊完这句话后,没有再醒来……
庆功大会上,战友们给顾金海专门留了一个座位,大家没有忘记这个“宁夏娃”。首长和战友们给顾金海敬的庆功酒,洒在了老山脚下。
部队给顾金海追记一等功,1987年5月军委授予顾金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顾金海烈士的骨灰运回了家乡,葬于宁夏灵武市烈士陵园。
顾金海烈士家中的部分遗物和事迹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