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失败量产车系列3——玛莎拉蒂Biturbo

2021-02-07 21:23 作者:M-Aer  | 我要投稿


       了解三剑客的伙伴们还记得在The Grand Tour的第1季11集里面他们各自花费8000英镑所购买的那三台玛莎拉蒂吗?记起来的伙伴们因该会记得在节目结尾时,大猩猩表示历时大半年,他的那台红色Biturbo依旧没有完成修复,即使玛莎拉蒂的工程师亲自出马,也无法找出车辆故障的根源,所以这一期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玛莎拉蒂的糟糕产品。

这篇文章的主角——玛莎拉蒂Biturbo

       玛莎拉蒂Biturbo于1981年推出。准确上来讲,Biturbo并不是一款车型,而是玛莎拉蒂推出的一个车族,其中包含轿车(420车型,425车型,430车型,422车型,4.24v车型,4.18v车型),双门轿跑车(Biturbo车型,Biturbo 2500车型,Biturbo S车型,Biturbo E车型,Biturbo ES车型,222车型,2.24v车型,Racing车型,Biturbo II车型,Biturbo S II车型,Biturbo E II车型),Spyder跑车(Spyder车型,Spyder i车型,Spyder III车型)以及基于该轿车底盘所打造的双门版本车型(228车型)。这个车族用以与当时的宝马3系竞争,不过却获得了大量的可靠性问题,在“时代杂志”“史上的50辆最糟糕的汽车”的名单中就有Biturbo的一席之地,作者旦尼尔表示玛莎拉蒂所收集到Biturbo车族的服务咨询单据堆叠起来会看起来像古腾堡圣经。

        外观方面,Biturbo是由玛莎拉蒂中央汽车公司的负责人Pierangelo·Andreani先生于1981年设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当时的Quattroporte III(由Italdesign Giugiaro委托)的设计的影响。车子的外观与当时的欧洲汽车风格一致,整体造型方方正正的,车头四盏卤素灯排布,带有网状格栅和发动机罩的更高,车身侧面拉出一条长长的腰线,侧面C柱的海神叉徽章很好地凸显了Biturbo的地位。除了空气动力学后视镜和15英寸的碟形合金轮毂,1989年初生产的一些车型在还配备了带有整体雾灯的环绕式保险杠,并在2.24v车型上引入了深槛。在2.24v车型上首次见到的机械升级也于1989年初在Biturbo系列中开始配备,其中包括悬架和动力转向改进以及通风的前盘式制动器。

       1991年,马塞洛·甘迪尼先生对Biturbo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他开发了一套空气动力学套件,其中包括在挡风玻璃底部隐藏风挡刮水器的独特扰流板,后扰流板和侧裙板。新样式的大灯使用了由Magneti-Marelli开发,它们嵌在车身同色的外壳中。两侧是经过重新设计的格栅,看起来更纤薄。1988年款式的保险杠被所有车型采用,15英寸的碟形样式合金轮毂被新的16英寸的七辐轮圈所取代,新样式轮毂盖的设计看起来像是中心锁紧螺母,而第二次改头换面的外观则被称为nuovolook。

       内饰方面,不同版本的车型的车舱材质不一样。Biturbo的中控设计是偏向于豪华风格,内饰采用了一定面积的木质饰板,整体较为简洁。高配车型还配备了木质方向盘。在初期的车型上,仪表盘的边框为几何型,而改款车型的则改为弧形。

       车身方面,根据车型的不同,Biturbo的车身尺寸数据会有很大的不同。

长度:4150mm(双门跑车)

           4400mm(轿车)

           4040mm(Spyder)

           4460mm(228车型)

宽度:1710mm(双门轿跑车,Spyder)

           1730mm(轿车)

           1865mm(228车型)

高度:1310mm(双门轿跑车,Spyder)

           1330mm(228车型)

           1360mm(轿车) 

轴距:2514mm(双门跑车)

           2600mm(轿车,228车型)

           2400mm(Spyder)

       动力方面,Biturbo的动力选项有三种,分别是2.0 升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2.5升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2.8升双涡轮增压V6发动机。与其搭配的变速箱有三种,分别是ZF的五速手动变速箱,ZF的四速自动变速箱以及一台三速自动变速箱,Biturbo系列采用的是为一体式钢结构,并采用纵向排列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常规布局。悬架是MacPherson支柱式的前部,后部为半拖臂,两根轴上均带有螺旋弹簧,双作用阻尼器和防倾杆。差速器和后悬挂臂由副车架支撑。铝制90度SOHC V6发动机完全是全新的设计,尽管它大致基于之前的Merak所用的2.0升发动机,而Merak本身是基于Giulio Alfieri设计的较早的一级方程式玛莎拉蒂V8发动机。该发动机的2升版本采用涂有Nikasil的湿铝套筒。在意大利,发动机排量超过2000 cc的新车需要缴纳38%的增值税,而小排量车则只需缴纳19%的增值税。因此,在Biturbo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制造了两个版本。2.0升车型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和“出口”版本,最初配备2.5升V6发动机,后来配备2.8升V6发动机。2.5升化油发动机在北美规格下的额定扭矩为185马力和282N·m,在192PS和298N·m的环境下额定为欧洲规范中的扭矩。在1984年和1985年,2.5升V6车型在一个光滑的铝合金增压室下使用单个Weber DCNVH化油器,该增压室由两个IHI涡轮增压器(每排气缸一个)供气。中冷器包括空对空(两个变体:顶部安装的组件,效率不如单独的侧装版本)和水对空中冷器,均由Spearco生产。1986年,2.5升V6车型改用了Weber 34DAT化油器,事实证明,该化油器比以前使用的Weber DCNVH效率低,维护难度大。最初看到1986年Biturbo发动机舱时,铝合金增压室的翅片尺寸略有不同,并且进气歧管专门针对该型号。直到1986年,中冷器和放置的类似实验仍在继续。[需要引用] 但是,侧面安装的水-空气中冷器成为标准变体,直到1986年底或1987年初玛莎拉蒂工厂将中冷器放置在散热器前方的发动机舱外,其余型号中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在Biturbo家谱中。1987年安装了燃油喷射,将北美型号的功率输出提高到187马力。1989年,扩大后的2.8升发动机增加了225马力的功率输出,在北美增加到了334N·m的扭矩,在欧洲增加了247马力。同时玛莎拉蒂还为Biturbo开发了一款1996cc DOHC 36气门(每个汽缸6气门)V6发动机,但是从未量产。

       玛莎拉蒂Biturbo是第一款使用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量产车,这让玛莎拉蒂很骄傲,不过车子的双涡轮系统似乎患上了“公主病”——它心情好的时候车子加速异常般地快,当它闹脾气的时候车子加速会出乎意料地慢。Biturbo整体的可靠性也较低,在1990年8月发行的杂志《道路与轨道》中提到Biturbo的可靠性,“错位化油器浮动油位导致发动机在左转弯时翻侧,分配器中的一些部件因高温而破裂,水从气缸套中流过,整个传动系统中的密封件泄漏的液体泄漏,保险丝盒熔化,甚至发动机没有过热的时候冷却液温度警告灯亮着。”

       Biturbo参加了1987年世界房车锦标赛和1988年欧洲房车锦标赛(万宝路Conquista车队)的比赛,但均未取得明显的成功。在化油器更换为燃油喷射系统之前,参赛车辆还存在严重的过热问题。后来WTCC赛车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参加了意大利巡回锦标赛,而其中一辆赛车在A组规格中被召集。即便如此,Biturbo的口碑依旧很低,在“垃圾车”中,Richard Porter抨击了Biturbo的“建造质量最能形容为'近似'”和造型“看起来像小孩在画汽车”,而Edmunds.com也将Biturbo排在有史以来最差的第55位。1994年,玛莎拉蒂正式结束Biturbo车族的生产,由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总裁和Ghibli共同代替。


失败量产车系列3——玛莎拉蒂Biturbo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