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是知己,商细蕊就该去送他
多新鲜哪!好朋友,好知己,好知音,人家临走远行你不该送送吗?可剧里就没送,一个痴痴的等,一个没下文,这是什么?这不都改成知己了吗?就按这个走呗!
商老板大大方方的送,在二奶奶面前与程二爷来一个兄弟间的拥抱,程二爷说一句“商老板,等胜利的那一天,我还去捧您”
商老板再来一句:“到时那最好的座我还留给您。”
相视一笑,程凤台安心上车,这时再来断内心独白,“商老板,我总能等到你的”
多好,观众看的也痛快。
结果剧里这结尾搞成了什么?硬符合原著吗?还是想咋的?
知己不像知己,恋人不像恋人,没法形容。
要么说“编筐编篓,全看收口”,我们商老板在剧里是师父出家了,知己走了,小来被害死了,自己被诬陷了。这是要表达“戏子没有好现场”,这种恐怖主题吗?
弄一个商细蕊误点了,也好啊!不去是为什么?
欲盖弥彰的烂尾,尤其是这后面还一段旁白,把烂尾推向了高潮。你说程凤台支持国民政府,支持延安,支持哪个不好,偏弄个和俞青他们支援报社,他一个军火商,抗战需要的是物资,是军火,不是报纸,谁写的这里,动脑了吗?

接下来
我又要挑大毛病了。虽然人不喜,但行文就是行文,讲究的就是一笔到底,直书流畅,不能有矛盾的地方。
最后这部分还原书里还原的最多,但同时就会跟二十八集到三十六集之间的“创新”与搪塞内容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比如已经把凤乙与商细蕊联系成了甥舅关系,那他们之间就是实打实的亲戚。亲戚重病,是不是该告知一声,别人不动可以,范涟也不动,是人吗?
还有程凤台病重,二奶奶,程美心他们还能在客厅里逗孩子,笑的出来,一脸平静?不说热锅蚂蚁吧!也该是一家沉重 。
再者,有这样不知生死的病人,有个亲戚肯来照顾,搁现实里那是有这样病人的家里求都不一定能求的来的。
好歹算是亲,用堵着大门不让他进吗?这么大仇?搞得二奶奶跟个两面派似的,好像她对商细蕊客气是在讨程凤台的欢心,但以她在程家的地位,以程凤台把她做恩人看待的心,她有必要做这种事吗?
这些上下剧情联系之间的矛盾,把程府里的这帮人都快搞成了一伙以折磨商细蕊为发泄他们心中愤怒的变态了。
察察儿,不懂事的白眼狼。
二奶奶,会演戏的双标。之前对商细蕊客气是为了迎合丈夫
程美心,莫名嫉妒商细蕊的变态。
范涟,不懂知恩图报的小白脸。
假如不添加程凤台与商细蕊的亲戚关系,后面这段就很合理。你一个不沾亲,不带故的外人,有什么资格守在病人家里,别人不欢迎你也是合理的。
故而,我非常痛斥曾爱玉与商细蕊的兄妹关系,或者就不该让剧里的范涟那么不堪,曾爱玉那么讨厌。
程美心讨厌商细蕊来的莫名其妙,从剧里来看他们之间有那么大仇吗?
但我也承认这书很有难度,想拆的高,组的好,恐怕太费劲。原作者也不一定能在自己已经成型的作品中再重构别的。
(当时看完写的,忘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