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工资与工人劳动价值的关系

2020-07-29 21:49 作者:虹彩舞夜  | 我要投稿

一    固定的日工资


“工作日”的开头第一句话,“我们已经假定劳动力是按照它的价值买卖的。”紧接着说,“它的价值,和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它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的价值,由于个人因素,也会有高有低。如果我们假设所有人的劳动力价值都一致,就会得出,资本家支付的工资,必然是固定的,因为已经假定,“劳动力是按照它的价值买卖的”。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再假定,每天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日工资为240元。


二    工资承担的双重价值


现在资本家支付240元工资,雇佣了一个工人。


在这里,仅仅完成了一半的交易。资本家支付了工资,这个工资等价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所以,这里的交易是公平的。


但是,资本家虽然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他还只是拥有了劳动力的“支配权”。对资本家来说,如果他把这个支配权闲置,也就是他不让工人为他创造劳动价值,他就什么也没有获得。


另一半的交易,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在这里,工人将“劳动价值”附加在劳动产品之中,而资本家获得的最终是劳动产品。由于劳动价值已经附加在产品中,所以资本家就通过产品的所有权,实现了对工人劳动价值的占有。


因此,工资对工人来说,实现的是工人的消费需求。对资本家来说,实现的是工人附加在劳动产品中的劳动价值。


三    工资与劳动价值等价


工资与劳动价值等价,就是说,资本家支付了240元工资,工人通过生产附加在劳动产品中的劳动价值也正好是240元。两者相等。


粗看起来,这没什么稀奇。不就是我花240元,买了一个正好价值240元的商品,普通的等价交换吗?


这样说的人忘记了,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必须也只能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生产过程,在现在乃至于将来的很长久的时间内,都需要耗费一定量的劳动时间。


人不是机器。在这个一定量的劳动时间内,不可能每一个时间段都保持同样的劳动效率。比如,白天的八小时工作制,人是要吃午饭的。虽然在“工作日”中,我们看到成年工人喂孩子吃饭,让孩子继续生产的事例,现在它毕竟已经消失了。


所以,工人在吃午饭的这个时间,虽然它包含在“资本家购买的8小时”之内,却不能为资本家创造任何劳动价值。


显然,资本家要获得正好240元的劳动价值,他必须实现就考虑到这个情况。如果资本家认为 “8小时,240元,那么安排工人每小时只要创造30元的劳动价值就够了”,资本家必然会赔钱。


此外,正式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临时休息,由于某种状况造成的临时中断再延续的工作状态,这些都必然影响劳动价值的真正实现。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的说,虽然有时候,我们可以令工资“恰好”等于这一天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但这并不能成为常规状态。如果资本家想要以此为标准,安排生产任务,结果必然失败。



四    劳动时间与劳动价值


既然劳动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我们就可以把8小时内“创造劳动价值”的时间称为“有效劳动时间”,把“不创造劳动价值”的时间称为“无效劳动时间”。那么,如果工人创造240元劳动价值,必然只能是在“有效劳动时间”内完成。


如果有效劳动时间是6小时,工人平均每小时需要创造40元劳动价值。


如果有效劳动时间是4小时,工人平均每小时需要创造60元劳动价值。


如果有效劳动时间是3小时,工人平均每小时需要创造80元劳动价值。


如果有效劳动时间是2小时,工人平均每小时需要创造120元劳动价值。


如果有效劳动时间是1小时,那么工人就必须在这一小时创造240元劳动价值。


反过来,如果工人用了6小时的有效劳动时间,创造了240元的产品,但是在8小时之内,还能够留有剩余的有效劳动时间,比如一小时呢?


显然,这一小时的有效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的40元劳动价值,(因为工人6小时有效劳动时间创造240元,所以平均每小时创造40元),就被资本家无须支付工资,白白占有了。


这就是资本挣钱的奥秘。

工资与工人劳动价值的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