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基础知识 | 麦克白


前期回顾
艺术学基础知识 | 李尔王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被誉为“时代的灵魂”。
莎士比亚共有37部戏剧作品传世,其中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和传奇剧。后人一般将他的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第一时期(1590一1600),创作了包括《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以及《约翰王》等历史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喜剧,还有一部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共计9部英国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第二时期( 1601-1608),他虽然也写了几部喜剧,如《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 报还一报》等,但主要是写悲剧,其中包括著名的“四大悲剧”一《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雅典的泰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等;第三时期(1609-1613),主要作品是4部传奇剧,包括《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内容梗概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而死,麦克白无一丝难过。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

作品主题
01_命运与性格悲剧
《麦克白》(1606)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郁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麦克白》毕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命运悲剧。在莎剧《麦克白》,命运并不直接作用于人,而是通过人类自身的欲望、罪恶、性格等间接作用于人的。
02_命运无常
从主题来说,如果把《麦克白》看作是一部关于人的追求和存在状况的悲剧,女巫三姐妹就或多或少地代表了命运。麦克白的悲剧说明了命运的反复无常——她引诱你,激起你的希望和欲望,许诺你的未来,却欺骗你,最终抛弃你毁灭你。人最终所得到的,除了虚无感和无意义感外,什么也没有。
03_伦理道德
根据美国学者斯尼德分析,《麦克白》中的角色分成两种类型:超自然世界和自然世界。三个女巫代表超自然世界,她们具备超自然的能力,代表了促使人们走向邪恶的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女巫的预言反映了生活中的一种可能性、但是并不具有确定性。斯尼德还认为属于自然世界的人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代表了国家机制的邓肯和他周围的臣子,另一类是受到女巫影响的班柯、麦克白和麦克白夫人。按理说麦克白如愿以偿当上了国王,应行使王权,富国安民。但是,由于他的新身份的建立是对传统的伦理秩序的破坏,所以他的王国是不可能稳固的。国王的身份要得到整个社会机制的认可,他的头衔才能正式确立,才能行使国王的权力。麦克白违背了君臣伦理,他弑君篡位是对普通信念的破坏,对时代伦理联席的倒行逆施,所以他建立的王权得不到人民的承认,他的“国王”身份也校认为不合法,得不到社会和人民的承认。
麦克白身份转变而引发的这场悲剧展现了莎士比亚时代的伦理道德倾向,说明了维护社会公认的伦理秩序的重要性。人们只有恪守自己的本分,控制住内心的欲望,遵循伦理联序,每个人从自己的伦理身份出发来实现各自的伦理价值,个人才能获得幸福生活,国家才能和平昌盛。
艺术特色
人物命运能从自身找到合理的解释,是《麦克白》作为性格悲剧的一个审美特征。但剧中对麦克白及其夫人内心风暴的精当刻画,才是其中最精彩之处。
为刻画麦克白的性格,莎翁不惜笔墨,大量运用旁白、梦幻,突出麦克白夫妇的内心风暴。所以,该剧虽有马尔康代表的道德一方与麦克白所代表的道德一方的冲突,但是主要的冲突却是麦克白自己内心的冲突。外在冲突一方的力量与气势太萎弱,不能与麦克白的气势相匹配,因而双方的冲突不具备动人心魄的震撼力;只有麦克白内心善恶、权欲与理性的冲突才具有动人的力量。麦克白对自己的欲望始终有清晰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