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学检查

2022-05-24 23:22 作者:在痛苦中卓绝  | 我要投稿

MICM分型:

1.Morphology形态学:

骨髓细胞形态学:准确观察骨髓细胞

骨髓病理学检查:疾病诊断依据

骨髓细胞化学染色:原位显示细胞化学成分、酶活性。

2.Immunology免疫学

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流式细胞学分析表面抗原。

3.Cytogenetic细胞遗传学

骨髓染色体分析:诊断分型、判断预后

4.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

骨髓细胞分子生物学:诊断分型、判断预后

【临床应用】

1.诊断

1)血液系统

2)代谢疾病:戈谢病(Gaucher)、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2.辅助诊断:骨髓转移瘤、淋巴瘤骨髓浸润

3.提高疾病诊断率:疟原虫、黑热病、SLE

4.判断疗效、预后

【方法】

1.骨髓标本采集

1)骨髓穿刺术:

(1)穿刺部位: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柄

(2)抽取骨髓液的量:0.2ml

(3)操作:涂片送检,还可多取宋免疫、核型分析。

2)骨髓活检术:活检针取1cm骨髓组织病理检查。

2.适应症:

1)细胞:外周血细胞成分形态异常、出现原始幼稚细胞

2)体征: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3)症状:

(1)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

(2)黄疸、紫癜

(3)血沉增加、血浆蛋白异常、免疫球蛋白异常

4)疗效:化疗疗效观察

5)其他: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寄生虫检查。

3.禁忌症:出血性疾病(血友病)、晚期妊娠孕妇

【血细胞生成、发育规律】

1.起源:多能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多向分化)

2.分化:

1)髓系干细胞

(1)EPO刺激:红系祖细胞

(2)GM-CSF刺激:粒、单核系祖细胞:①原始粒细胞;②原始单核细胞

(3)嗜酸性粒祖细胞

(4)嗜碱性粒祖细胞

(5)Meg-CSF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巨核系祖细胞→原巨→幼巨→颗粒巨→产板巨→血小板(TPO刺激)

2)淋巴系干细胞

(1)T淋巴系祖细胞

(2)B淋巴系祖细胞

3.血细胞发育演变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先记大条:4大条,胞质有3小条,核有4小条,再记特点、差异)

1)体积、形态:大→小,圆形→不规则形(小、特异)

(1)巨核细胞:小→大

(2)早幼粒:大于原始粒细胞

2)胞质:多,酸,特异

(1)量:少→多(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2)染色:深蓝→浅蓝→淡红

(3)颗粒:无(原始)→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特异性颗粒(三性)

3)趋向凝集

(1)大小:大→小,规则→不规则分叶(巨核细胞:小→大;红系:失去核)

(2)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致密,染色浅→深

(3)核仁:有→无,清晰→模糊→消失

(4)核膜:不明显→明显

4)核质比: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骨髓细胞形态学】

1.观察内容:

1)肉眼观察:选择有骨髓小粒的涂片观察

(1)多位于涂片尾部

(2)骨髓小粒缺如:混入了外周血,取材不良

(3)脂肪小滴增多:红髓成分减少,骨髓增生降低

2)低倍镜

(1)评估涂片质量

(2)估计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3)计数巨核细胞:全片7-133个/片(低倍镜无法确定巨核细胞发育阶段

(4)特殊细胞:转移的癌细胞、戈谢细胞、尼曼皮克细胞

(5)疟原虫

3)油镜

(1)涂片髓膜体尾交界处(红细胞分散均匀,中央明亮,可以看的清立体结构)观察200-500个细胞;计算各系细胞百分比、粒红比

(2)观察形态:粒系、红系、单核系、淋巴系、其他

(3)确定巨核细胞发育阶段

4)骨髓象分析报告:细胞特征、组化特征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增生程度反映骨髓增生情况

2)骨髓中各系细胞和其各发育阶段的比例

3)比例改变的临床意义

(1)粒红比

(2)粒系

(3)红系

(4)淋巴系

(5)单核系

(6)浆细胞系

(7)巨细胞系

【骨髓病理学检查】

1.取材:骨髓活检术

2.方法:石蜡包埋、HE染色

3.临床意义:反映骨髓造血状态和纤维组织增生情况,协助诊断

【骨髓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1.常用细胞化学染色

1)髓过氧化物酶MPO

(1)原理:细胞MPO催化试剂联苯胺氧化,与试剂中亚硝基铁氰化钠形成蓝黑色颗粒,沉于细胞质。

(2)临床意义:MPO存在于粒细胞、单核细胞

2)非特异性酯酶NSE

(1)存在细胞:单核细胞

(2)原理:NSE酶活性可以被氟化钠抑制,抑制后染色为阴性。

3)糖原染色PAS

(1)原理:过碘酸将糖原氧化为醛基,醛基于Schiff液中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在胞质。

(2)临床意义

4)铁染色

(1)类别:

a.细胞外铁:骨髓小粒中贮存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的铁(幼红细胞之外的铁)

※阳性反应:蓝绿色沉淀

※阳性分级:(-)骨髓小粒无蓝色;(+)少量铁颗粒;(++)较多铁颗粒;(+++)蓝绿色小块;(++++)极多小块

b.细胞内铁:幼红细胞内的铁(含有铁颗粒的幼红细胞为铁粒幼红细胞)

铁粒幼细胞百分率:油镜下计数100个幼红细胞中幼粒阳性的细胞数。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含蓝绿色铁粒5个以上,环绕细胞核排列半周以上。

(2)参考值

a.细胞外铁:+~++

b.细胞内铁:12-44%,且无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3)临床意义:

5)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1)存在细胞:成熟中性粒、巨噬细胞

(2)阳性指标:胞质中出现颜色沉淀物,油镜下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阳性反应所占比率。

(3)参考值:成人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分(按照反应强度分级,加权得分)

(4)临床意义:

a.感染:细菌↑,病毒↓

b.CML↓;类白血病反应↑

c.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整理:

几种常见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注:鉴别者用粗体字标记)

【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1.方法:流式细胞术(单抗、免疫学技术对细胞膜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分析细胞所属系列)

2.意义: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细胞遗传学分析】

1.染色体分析

1)方法:G显带

2)分析:染色体数目和结构

3)正常值:46,XX/46,XY

4)临床意义:

(1)造血组织肿瘤诊断与分型

(2)MRD监测:微小残留白血病

(3)监测遗传学异常和血液病的发生

(4)骨髓移植后嵌合状态检测:若发现被移植者骨髓或血细胞被供者核型取代,题是完全嵌合,骨髓移植成功。

2.白细胞常见染色体易位及融合基因

【分子生物学检测】

1.荧光原位杂交FISH

2.融合基因


参考:

  1. 诊断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实验诊断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学检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