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干货分享40】自学教程‖【Photoshop】基础入门教程(高清版)

2022-05-26 00:54 作者:三炮叁  | 我要投稿


本次干货分享的是一套Photoshop的教程,我给它取名《【Photoshop】基础入门教程(高清版)》。

在公众号【三炮叁】后台回复数字【40】即可获得本套资料。如果获取失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云盘】即可进群自取。点击微信公众号文末【阅读原文】,可直接跳转网页端学习观看。

这是我很早之前就收藏的一套PS教程,读书阶段我在自学之初,除了学完了韩神的那套经典八讲,还系统地看完了这一套命令详解的教程。

当时的自己也不懂,没有想到如何去利用网络上的各种学习资源,在自学的这条路上,摸索了很久之后才找到门道。

本套教程共有60小节,每一节或几节讲解一个工具,总共时长近10个小时。关注我的人中,应该还有不少在校读书的年轻同志,我相信你们还处在如何学会使用软件绘图的起步阶段,可能正在为每学期的课程设计而焦头烂额。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这类教程,录制水平大同小异。

在很早的一篇干货分享文章中,我就总结过,市面上这类培训教程的类型无非就两种,一种是逐个工具讲解的全面铺开式,这类课程的准入门槛很低,它的受众面很广,不仅仅是面向设计类相关的同学,还包括很多对PS感兴趣的人群,对于那些在设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同志来说,自己开班教授这种类型的课程,应该没有任何压力。

另外一种则是以某类图纸为目标,或以某个项目为参考,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在课程中把这些常用的命令工具串起来教学。这类教程的针对性较强,而且学习效率较高,但是知识密度比较大,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人来说,可能不好上手。因为它教授的不仅仅是如何使用某个工具,而是传授解决问题的思路。

两者各有利弊,希望各位同志辨证看待。如果你们找不到或者懒得去找PS的教程,就学习我分享的这一套吧。学会某个工具,当然需要花费时间精力,但更重要的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要仅仅只停留在习得道术的层面。

当你的知识容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很多东西就会串起来,到那时你就会发现,以前难以理解的某些知识就会变得融会贯通,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这个月在省会办理社保卡激活业务的时候,被柜台的工作人员告知,我的卡由于长时间没有激活被封存,需要返回原籍的营业厅解除,因为急着要用,所以当天下午便请了假,在租车平台上租了一辆车就往县城赶。

正好第二天是周日,也是母亲节,恰逢母亲也在家,索性就回了一趟老家。开车加上办理业务,一共花费了3个多小时才到家。

今年自从过完年后工作以来,就一直没有回家,包括五一放假也没有回去,平时对于家人的关心,大都停留在电话问候上,越长大就越缺少和家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渐渐地心生隔阂,亲情也慢慢地变得淡漠,不止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吧?

 希望以后自己多抽时间陪陪家人,我一天天的长大成熟,他们也一天天的老去,黑发终将变成白发,毕竟人活一辈子,家才是最好的避风港。

奶奶身体又瘦削了许多,以前我对她多有误解,现在才尝试去和解,觉得亏欠太多,后悔不已。

 有时候我妈对奶奶的言行和处事风格多有不满,还把情绪洒向了我,母亲把她年轻时遭受到的痛苦经历灌输给我,我最初选择站在她一边。

随着个人的成长,我变得比较理性,却变成了一个旁观者,我觉得自己作为后辈,不能去掺和上两代人的感情恩怨。

现在工作后,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态度都发生了不小的改变,我尝试去理解老一辈的用心良苦,不再用一种不耐烦与充满戾气的态度去敷衍,而是把他人的关心当作一种好心,少了一些抱怨,多了一份理解。

奶奶一直担心我找不到对象,所以一打电话就问我有没有谈对象,甚至热心地去村上打听谁家是否有合适的姑娘,而我妈却把奶奶的这种关心当作是多管闲事,因为奶奶在家中经常插手后辈的大小事情,这一点确实让我们比较反感。

这次回去的当晚,我在奶奶的房间和她聊了很多,老人家挺能唠嗑的,不过聊的话题大多是家长里短,比如谁家的儿女是否结婚生子,家里是否买房买车等,村上大多人家的情况她都能如数家珍,但是我妈对奶奶热衷的这些事情表示不满,甚至恶语相向。

如果是放在以前,我对奶奶所谈到的这些话题也会比较反感,甚至用冷漠的态度予以对待。现在却不那样了,我会耐心地听她讲完,并顺承对方的话题给与反馈。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的态度发生转变呢?我觉得可能是工作的打磨所带来的感悟吧,枯燥和快节奏的工作状态,磨平了身上的一些棱角,也磨去了一些浮躁。

其实人这一辈子,没必要和某个人或某件事过不去,恨是一生,爱也是一生,何必把遗憾与悔恨留给最亲的人呢?

等我快要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奶奶突然凑了过来,右手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名字和一个手机号码,同时附在我的耳边说着悄悄话,她说这是上次提到的那个女孩的联系方式,我迟疑了几秒钟才缓过神来。

这时候我才想起,原来上次和奶奶通电话的时候,她提到村上某家有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姑娘,长相端庄识大体,也是大学生,就在镇上当老师,她老人家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女孩,问我是否有想法了解。

当时我没说拒绝,只是说让她不要担心我找对象结婚的事情,目前我主要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不过机会合适的话,还是可以沟通一下的。没想到这次回家后,她老人家居然这么快就要来了对方的联系方式,这倒是让我始料未及。

和我说话的时候,奶奶很小声,担心被厨房里的母亲听到,原来我妈得知这个消息后很不高兴,认为她在瞎操心,甚至对她恶语相向,所以就没有和我再提这件事,但是这次看我回来了,还是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

我当然没有拒绝这份好意,这次选择站在了奶奶这边,说了一些安抚她的话,老人家连着打了几个哈哈,笑得很开心。

随后我便添加了这个女孩的微信,通过近两周的聊天,得知这位小姐姐在镇上一所小学当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比我小一岁,身高却有一米七,这不禁让我眼前一亮,这是妥妥的高个啊。

两人聊天还算投机,互动也算良好。我抛出的观点,她能及时给我反馈,她给我发过来的信息,我也能很好的回复。偶尔我会调皮一下,她也予以响应,毕竟我俩还没见面,说话都把握着分寸,只要不过分,适当的调皮都在情理之中。

我也不知道自己想找个怎样的对象,也不清楚未来会和怎样的人结婚过一辈子,谈了这么多个后,反而模糊了那些所谓的标准,似乎只要聊得来看得顺眼就觉得合适。

返程之际,我站在山坳上远眺着眼前的这一片农田,不禁感慨万千。这么多年过去了,山还是那些山,田还是那些田,人却不是那些人。

自从父亲在我读初二的时候外出务工后,家里那七八亩田就不再自己耕种,爷爷奶奶也上了年纪,家门口的几亩田全都承包给了别人,山冲里的那几亩因为进出不便,加之蓄水灌溉的山塘被暴雨冲垮了堤坝,所以只能任其荒废。

现在的情况又如何呢?听奶奶说,今年是求着村上一位种植大户去把我们家门口那几亩田给种了,我们什么东西都不要,只求别抛荒,即使是这样人家都还不情愿,最后找了本组的组长做了思想工作后,他才勉强答应。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随着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像我们这一批90后甚至以后的00后走出农村,可以预见的是,现在以及未来的庄稼,应该很少会有人再去耕种了。

我们生于斯,长于此,小时候也算和农田打过交道,但我们从未真正习得这一项耕种的传统技能。

不知何时播种,不知施肥打药,不知稻田属性,不知水利灌溉,不知何时收割,不知晒谷粜米……我们这一代人回不去了,也不会回去了。

村庄老龄化和空心化的现象日益凸显,这应该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村的现状吧。我不敢想象,在未来广袤的田野乡村,曾经的袅袅炊烟、灯火通明将变成杳无人烟、芳草萋萋。

目前手上正在做一个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的公益项目,当时去那个村子调研的时候,我发现村里人很少,看到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地方确实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有一个很大的天然岩洞。人口居住集中,村内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木构房屋建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村落,政府也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还从省城高校派了专门的驻村扶贫干部(正处级)进行定向援助,但就是没啥人,这是最大的问题。

后面回来整理对接的资料,在人口数据一栏中了解到,这个村庄总共有1000多人,但常住人口却只有100多人,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挣钱了,留在村里的大多是中老年人,更不用说青壮年。

以前村内本来有一所小学,但条件比较艰苦,老师不愿意来,大部分家长为了给后代更好的教育,纷纷送往镇上甚至县里陪读,所以小学不得不被闲置。

水泥路基本上铺到了村上,但是进村的路比较崎岖,绕来绕去很不方便。小车进出还行,要是开辆大巴进去就比较困难,如果是第一次走这样的山路,晕车的人估计很快就会把持不住,当时我们有个同事就被整吐了。

产业方面也是一言难尽,一产以种植传统的水稻、玉米粮食作物为主,村里的散户饲养了一些山羊、鸡、猪,规模很小,但都在山沟里。二产是一个光伏发电项目,每年的收入仅3万元左右。三产以旅游为主,人文资源和红色资源尚可,但是没有开发起来。

国家早就意识到了村庄发展的这些问题,所以才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但是如何振兴和实践,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别的不说,就拿我们设计行业举例,作为技术单位,我们负责给某个村编制一个乡村振兴的规划,假如这是几个刚毕业没几年,通过加班加点个把月甚至一个星期就搞出来的规划方案,大家觉得可能有点不可思议,对吧?

一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二没有充分的调研,三没有必要的实践,我们真正了解乡村和乡村振兴吗?

我相信未来是明朗的,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乡村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一个也不掉队,但是做好乡村振兴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毕竟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

本来想着这趟回家之旅会比较顺利,万万没想到在返程的时候,我因闯红灯被扣了6分,还要罚款200元,人生中第一次被扣分。

我是还完车后的第二天收到的短信通知,当时看到这个消息后一脸茫然,心里不禁反问自己,我开车也算谨慎,怎么就闯红灯了呢?

因为租车平台规定的处理期限只有10天,而且只能工作日去交警支队办结,所以我利用上周加班的时长调休了一下午,专门去处理这件交通违章。

一开始去了距离最近的一个交警支队点,正因为近,所以很多人想的和我一样,当天办理业务的人挺多。

我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历,结果跑过去一问,那边的工作人员说,除了携带驾驶证和行驶证,还需要有提供一份租车平台加盖公章的纸质租赁合同,而且我事前没有预约,对方告知我当天的名额已满,只能明天再来。

当时心里也挺纳闷,明明租车平台说只要两个证件,为啥这里又要提供一份这样的文件呢?没办法,我只好打车回到租赁点,让他们打印这份材料。

当时我在预约平台上看了一下市区的这几个交警支队点,发现本区所在的交警支队还剩最后一个预约名额,又看了一下时间,觉得应该还来得及,所以立马就到平台上抢下了这个名额。

随后打车过去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还挺偏的,好在最后还是把这个违章给处理了,不然等到第二天还得请假,那就麻烦了。

在窗口录入信息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我看了当时闯红灯的电子拍照截图,我没有看得很仔细,匆匆瞟了几眼就跳过去了,反正违章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我也只能认了。

但是在整个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交警部门的工作人员态度并不友好,用我们这的方言来讲就是调子很高,一副我要求着你办事极不耐烦的样子,难道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上班久了,越发觉得无趣,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有时候会自我怀疑,我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在哪,是为了钱吗?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吗?是为了生存吗?还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好像这些都是,又好像都不是,我也说不明白。

自去年8月份跳槽以来,因为正值年底,很多项目都已进入尾声,所以我没有参与什么项目。

不过并没有闲着,被安排做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期间参加了一个省级投标项目和一个乡村振兴规划的公益项目,还有一个前期策划方案。但是这些都是没有绩效的,说得直白点,我被当作工具人白嫖了好几个月。

各位同志,你们能够想象年终奖我就发了600块吗?你们敢想吗?可能有些单位连奖金都没有,甚至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情况,相比之下,又感觉自己很幸运。

过年回去的时候,家人问我发了多少钱,我都不好意思开口,始终闭口不谈工资和奖金的事,还要不停地劝慰家人不要担心我的收入问题。

过年和发小们聚会的时候,一对比他们的情况,周围人车子房子都有了,甚至今年还有结婚的,瞬间落差感就来了,上个年是我过得最无趣的一个年,当时巴不得早点从家里出来,多呆一天都觉得不自在。

闲的时候啥事也没有,尤其是在去年年底,当时我过上了大多人羡慕的朝九晚五不用加班的生活,但是钱却没挣几个。

忙的时候就会忙得不可开交,比如现在的状态就是经常加班。就像开着一辆车行驶在路上,平时开个三四十码不急不慢,啪的一下,突然一脚油门就踩到了一百多码。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走和留的问题,如果换作是别人早就想跑路了,但是我没有。因为在目前国内整个大环境下,疫情反复横跳,经济并不乐观,失业和待业的大有人在,能有一份谋生的工作就很不错了。

此外,我对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和所处的环境都还不够了解,虽略知一二但不能观其全貌,固然不可贸然行事,一切得以谨慎稳妥为重。

从某个公众号上看到一个这样的观点,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它给出了六不原则:不辞职,不创业,不举债,不借债,不担保,不投资。我也希望读到这里的同志们记住这个六不原则,先稳住心态,忍一忍总会过去的。

某位长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当下大环境如此,我们作为小人物,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好好活着,做好手上的事,抬头往前看。

当然有负面情绪也很正常,毕竟生活不如意者常八九,能与言者无二三。有时候说几句牢骚话,吐槽一下工作和生活中的烦心事,也在情理之中,只要不影响大局都可以理解。

上周六(5月14日)的时候,突然接到领导一个电话,被叫过去加班,听说办公室大部分人都在,而我们项目组成员没有去,怕被大领导看到说闲话。

二话没说,吃完中饭我便赶到了单位。这是我自去年到此上班以来,第一次被周末叫过去加班,之前如果要加班要么提前通知,要么自觉。

如果是放在以前,我会极不情愿,甚至排斥和反感。但是现在心态改变了不少,也不会过多地去抱怨什么,仅仅把它做当作是我谋生的组成部分。

上周日(5月15日)这天更是直接加班到了其次凌晨2点,下班走在路上,仍有不少行驶的大小车辆,回到小区的时候,这里的夜市却是灯火通明,很多摆摊的摊主和开夜宵的店主都在营业,我们刚下班,他们才开始上班。

他们是夜晚的守护者,无论我们多晚下班,在这里总会有吃的,绝对不会让你饿肚子,再苦再累,食物带来的馈赠或许是最大的安慰吧。

加完班的第二天中午,也就是周一,吃完中饭后,我准备去公司对面商场准备买奶茶,进门的时候需要佩戴口罩,这次我刚好忘记了带,而被保安拦在了外面,不知怎的,我竟一时冲动和那个保安起了争执。

他拦着不让我进,我说我要进去吃饭,即使戴了到时候不照样要摘下来,戴这个有什么用?他说他不管,不戴就是不让进。一听这话我就恼了,立马回怼他,那我今天偏进不可。一说完这句话,我就卯足了劲往里冲,他立马用身体挡在了我的前面。

僵持了一会儿后,他见我态度强硬,只好改口说,如果我要进去也别从他的这个口子进。但我却不依不饶,他又接着说,几乎是哀求的口气,让我不要为难他的工作。

最后,旁边有位好心的阿姨见状不妙,于是对我说,她那里有多余的口罩,旁边的同事也在朝我拉扯。似乎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我便不好意思地接过阿姨递来的口罩,戴上之后便匆匆进了商场。

事后我才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竟全然忘记了旁边的同事,还有周围进出的其它顾客,这是我第一次在公众场合发生这样的事情。

后来我对那天的行为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分析,直接原因应该归结于周日一直加班到次日凌晨,心中的苦闷与不满的情绪无处宣泄,便找个机会洒向了那位守门的保安小哥。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去年冬天的某个早上,我们上班的时候,需要在门口刷脸和扫码,那天我用人脸一直都没有识别出来,二话不说,便一脚跨过了闸门。不料被门卫室内的保安看到,他叫住了我,见我强行跨门就训斥了几句,说我是不是没长嘴,打不开闸门就不知道和他说一声之类的云云。

我没有直接回复他,而是用了一个极为不屑的眼神盯着对方看了若干秒,一边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副鄙夷的笑。这种方式似乎很有“杀伤力“,他很快就感受到了我发出的挑衅,便用手一边指着我,一边提高声调朝我吼道,质问我是哪一楼的公司员工。我没有予以理会,掉转头加快脚步就朝办公大楼径直走去。

没有记错的话,那天的昨夜我正好也加班到了很晚,早上起来带着一股子还未消去的戾气去上班,所以便有了以上一幕的发生。

没想到类似的事情会再次上演,说来很是惭愧,我差点忘记了自己的父亲也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如果他平时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为难他的工作,又会作何感想呢?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自己无比的自私且无耻。

从这两件小事出发,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另外一个方面,那些在生活中遭遇不幸,或者工作中遇事不顺的人,可能会用过激甚至极端的方式,向社会宣泄自己的不满,从而走向反社会的人格,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

好在这两件事情发生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没有被一时的冲动麻痹了理智,要知道人在愤怒的情绪之下,破坏力是很大的,不然后果很糟糕。

如果继续往深处说,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在于个人缺乏定力,管理自我负面情绪方面的能力欠缺,更重要的是我的内心萌生了脱离平民阶层的意识,整个人变得浮躁与虚无。

每次公司有重要的接待活动,比如某某部门的领导前来视察时,都会在群里发通知,要求我们次日穿正装上班,行政部门的同事都会提前准备,甚至老板都会亲自出面。

办公室外有一条环形的企业文化长廊,每次有相关领导来视察的时候,都要带领他们走一圈,对公司的文化形象和业绩一一作介绍。

办公室的几个门都是打开的,外面的人会时不时地往我们这里面看几眼。这类活动搞多了,我们也就见怪不怪了,因为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

有时候我就在想,那些站在外面被接待的人中,以后为什么不能有我?他们凭什么就这么高贵?我就不能成为甲方?假以时日,让你们这些设计单位都得向我点头哈腰,让这些市场的打工仔们都给我加班赶项目!

我很担心某一天抹去了心中那最后一丝平民意识,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那时我所信仰的东西都将随之土崩瓦解。我不能让这一天到来,也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

有一天上班,我实在觉得做什么工作都没有动力,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于是打开Word写了一天的文章。讽刺的是,我坐在办公室写一天文章的成就感远远大于日常工作,如果允许,我可以一直写下去。

大多数时候,遇到烦心的事,抱怨几句后,还不得照样乖乖地滚回去加班,该你做的事情还是得由你来做,走不掉也逃不掉。

现在我有这样一种感受,一旦闲下来,反而觉得自己不知所措,会陷入一种难以言状的落寞与孤独中,就会胡思乱想,想得越多,各种焦虑就来了,比如房子车子和对象的问题,还有个人薪资以及能力的提升等,饭吃不好,觉也睡不好。

但是一旦忙起来,就会遭受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各种负面情绪也随之而来。但这是一种盲目的充实感,并没有带给我自我认同上的成就与收获,而是给自己暂时打了一剂麻药。

与其这样,倒不如把心态躺平,但行动绝不能不能躺平。因为各种事情而焦虑,其实没必要,很多东西急是急不来的,只有把握好当下才是对不确定的未来最好的解答。

获取方式: 关注公众号【三炮叁】,后台回复数字【40】即可获得本套资料。如果获取失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云盘】即可进群自取。

郑重承诺:本人所有资料均免费,无需转发积赞。如果觉得对同志们有帮助的话,欢迎大家点赞收藏,随缘分享。

我是三炮,一个码字近百万的普通人。


 


【干货分享40】自学教程‖【Photoshop】基础入门教程(高清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