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已经走在被AI替代的路上,你会选择就此放弃,还是奋力一搏?


AI技术的爆炸式成长对于设计行业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目前A站上就能找到很多很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在拿AI做实验。
比如一些AI做出来的角色或许还带有AI图的怪异感,同质化也比较严重,但已经很“好看”了。很多设计师也因此感受到了危机,丧失了前进动力。


我们之前虽然也时常提到“AI的挑战”,但大家还是更关心有着25年行业经验,也经历了不少“行业变革”的朱峰老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在『朱峰2期设计网络班』的线下交流会上,朱峰老师也对大家最关心的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历史总是相似的 人类的本质是……
在说AI之前,朱峰老师先聊起了历史。1988年PS就已经发布了他的第一个版本,然而在96年97年的时候,绝大多数的设计还是用纸笔绘制,因为设备的价格原因很少有人会用到PS。
两年之后随着降价和普及,也有不少人开始用PS设计了,但是大环境并不认同PS,他们认为PS做出来的图是不真实的,没有气质的。


朱峰老师的一个朋友,在当时就已经使用PS对漫画进行上色,效率要高出手绘上色的漫画家们。当时的风评认为这种行为会搞垮行业。但两年之后,大家都开始用PS后,风评就完全反过来了,大家认为就应该要用PS,效率会更高。
再后来免费的Sketchup也让3D普及开来,人们也经历了从认为这影响了透视教学,到认为不用3D就会被行业淘汰的转变。


当然,AI是比PS和3D更加复杂,但目前也依然只是一个工具。对于有经验的设计师来说,创意和想法是最重要的。
在2003年做《星球大战》的时候,设计量是巨大的。朱峰老师所在的设计师团队当时就和导演畅想如果能有一个软件,只需要输入要什么就能提供结果,这样就能解决80%的设计工作。



现在的AI基本上就符合了当年的设想,通过搜索大量的图去分析并产出图片,很多时候给到的大方向是对的,导演可以利用这个告诉设计师他想要的“感觉”。






A站设计师Krzysztof Maziarz使用AI创造了一个房间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对房间进行“设计”,这些元素的正确选择和搭配使用,也是目前AI无法完成的。


所以,如果只是追求场面震撼酷炫,画的好看,在行业里确实是危险的,因为AI可以通过数据和算法,更高效地生成更好看,更多方向的选择。


你可能已经走在被AI替代的路上…
是时候想一下要不要留在这个行业
面对AI的冲击首先要审视自己,自己做的东西是不是已经被AI替代了。
比如,如果现在网上能搜到很多和自己做的很类似的作品,那证明AI也能搜到。那这种情况下你就非常危险了,因为AI能比你更快速做出好看的图。


朱峰老师也特别说道,现在看到设计师给出一些AI也能做出来的作品时,不会鼓励说他做的很好,因为这样很不负责,而是会告诉他有被AI替代的危险性。

而作为设计师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是不是要继续做这个行业,设计不是画的好看而空洞没有内容,能画出网上看到“一千遍”的图肯定不够。
你可能需要花时间重新学习,当然如果没有这个信心,选择其他行业也是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一定是会有工种被淘汰的。比如汽车刚刚发明的时候,很多人依然骑马,他们觉得汽车的局限性很大。
但随着马车这类交通工具被汽车逐渐取代,马车夫这类工种就基本消失了,成为了司机。

早期的电话需要接线员去接线来完成通话,随着电话的发展,接线员这个工作不再被需要,也就消失掉了。
AI也是一样的,随着他的发展,势必会有一些岗位消失掉,当然,无法被取代的岗位会依然存在,而且也会有新的岗位随之诞生。


而不会被AI替代的是真正的设计,真正的设计需要有内容。比如一个公主受了伤,需要长期坐轮椅,那么她的房间布置摆设和我们肯定不一样,每一样都要根据她的情况进行思考和设计。
这些要求给到AI去做可能效果是不好的,或者干脆做出来不对,不符合逻辑。所以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AI无法完全替代设计师去做这类设计。

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和技术“竞争”,不被替代是第一步,但最终还要学会使用AI。
可能因为这一波冲击,很多人内心对于它很抵触,但是公司和客户并不在乎你喜不喜欢,工作时看中的是质量和效率。如果因为不使用技术导致效率跟不上,那公司自然会选择效率更高的人。

因为资深设计师的价格贵,公司也不会把钱浪费在“画好看”这件事情上,值钱的永远是想法和设计,所以他们会花钱去买更多快速表现想法的“草图”,而不是精雕细琢的“美图”。



AI出现后 对于设计的教学又有什么影响
工具出现了,就要教工具。在09年以前,我们是要用四个月的时间教透视相关的内容和进行练习,但是3D出现后,这部分缩短为六周。



其实在3D刚出现的时候,我们还是坚持教了一年的传统透视,但确实随着3D越来越好用,学生只需要了解基础透视知识就够了。
更复杂的,比如说桌上放了一个杯子,原来是要去计算的,现在3D一摆,几秒钟就可以搞定。


AI也是同理,它可以帮你解决很多基本问题,但同时我们必须懂得比AI还多,很多知识和经验积累在脑中,才能生成合乎逻辑的想法,而不是乱拼。
通过几个FZD毕业生设计的动物伙伴,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符合逻辑的设计:
动物伙伴:糕点骑士
FZD毕业生Malin Jonsson设计的跟班狗
选择了攻击性不强
名字中带“骑士”的查理王小猎犬
以符合糕点骑士的主题
身上的装备也是糕点师常备的各类工具

动物伙伴:渔翁的猫
FZD毕业生WINGWAI CHENG设计的跟班猫
因为主人是渔翁
伙伴要承担抓鱼的职责
所以很自然就想到了猫
从犀利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勇猛感
再加上中国功夫的元素
也让人相信它的身手

动物伙伴:资源收集者-枯叶
FZD毕业生Danny Spitz设计的动物伙伴
定位是收集资源
所以选择了高空视野良好的鹰作为收集者
利用兔头和树枝制作背包体现收集属性
折断的羽翼用机关和树叶代替
还特别设计了帽子用以隐蔽
使伙伴的形象更立体

动物伙伴:救援队员
FZD毕业生Charles Wenaas设计的动物伙伴
因为职责是救援
所以选择了水路两栖的大鲵降低救援环境压力
服饰上也参考了救援人员的橙色防护服
工具也是救援常用到的生命之钳
通过这几点体现救援队员的可靠感

未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让学生和AI做同一个题目,然后告诉他们的作品哪里是对的,是适合项目的,AI的作品哪里错了,为什么不适合项目。

上过我们课程的同学都知道,大家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参考真实存在的东西上,我们也会建议大家有时间去画画真实的事物。
比如一粒米的诞生会有播种,施肥,生长,成熟,再到收获,剥皮,清洗等等,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就可以明白这个流程,以及每一步产生的逻辑。


不要小看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比如我们都知道设计科幻很难,但一切都有逻辑可循,我们无法凭空捏造。在真实项目上,很多时候都是设计师靠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各种结合和套用进行设计的。


比如想把一个星球上的某种石头变成一个很昂贵的东西,我们或许就可以使用“水稻种植”流程去做。这些是AI目前学不会的,也是我们设计各种课程,配合练习去想要学生学会的设计思维。


在AI日益强大的功能面前,很多设计师有些丧失继续学习的动力,害怕自己进步的速度不如AI。很多报名参加FZD网络课程的学员在咨询课程的过程中也表示,在工作中都感到了危机和压力。

AI出图的同质化问题让很多人更加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作为专业设计师,提升设计逻辑,掌握并运用设计语言等技能,在塑造视觉叙事上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进而帮助项目构建有辨识度的IP是让我们不可取代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还要不断学习的原因。

在我们的直播公开课中,朱峰老师也会分享一些设计知识,比如上周“科幻”的直播主题中,不仅讲解了背后的设计逻辑,需要运用的知识和参考,也通过Demo演示了一搜科幻飞船是怎么从无到有设计出来的。
大家也可以多多关注我们,更多朱峰老师的干货分享也不要错过。


不过如果想要更集中,更系统地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学习和训练具备AI无法掌握的设计思维,全面提升设计技能,也欢迎大家来参加朱峰老师的设计课程。

朱峰老师不仅会教给大家更加契合市场且不会过时的设计思路,避免同质感。还会在具体项目中实践这些知识,并通过对作业的反馈来帮助大家更快找到不足和有针对性地提升,增强作为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
2023【朱峰第3期设计网络班】报名正在进行中
名额有限,感兴趣的同学请加入
学习交流QQ群:943928701
咨询群内助教老师,了解更多报名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