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图解:科研线、政治线、感情线

9月2日一刷《奥本海默》,9月9日二刷。期间看了大量文章并做了初版的时间轴,二刷之后感触更加深刻,同时结合《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李丹丹编著)一书进行了内容丰富和调整,做了“科研线”、“政治线”、“感情线”三张图。但原剧涉及到的人物实在太多,所以包括科南特、洛马尼兹等人物没有在图中写出,如果想细致了解可以看《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或者《奥本海默传》。
科研线

政治线

感情线

二刷的感触:
带着整理好的知识点来二刷《奥本海默》,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爽。对主线剧情更了解之后,可以有更多精力去关注里面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短短三个小时,想把科研、政治、爱情、友情这几条线讲明白还是太困难了,即便强如理查德·费曼也只是在镜头中短短出现了几次(如果不提前了解,你大概率不会注意到在玻尔造访洛斯·阿拉莫斯庆宴上打手鼓以及原子弹爆炸后坐在汽车引擎盖上打手鼓庆祝的是理查德·费曼);而对于伊西多·拉比,他也不仅仅是奥本海默一生的铁哥们这么简单,他还是“核磁共振之父”,是1944年诺奖得主。《奥本海默》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图谱,如果你不想深入研究,即便你只是站在图谱面前大略观看一遍,你也会惊叹于这部图谱的壮观;如果你深入研究一下,你更会发现,图谱里的每一块拼图都是璀璨无比的(全是大佬,简直人均诺奖)。
整明白时间线再去二刷的时候,我感觉整部剧的故事线可以分为四条,彩色剧情是奥本海默听证会以及引申出来的奥本海默生平这两条线,而黑白剧情是施特劳斯听证会以及引申出来的施特劳斯与奥本海默交集的故事线(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奥本海默生平的一部分,但这样划分会更加清晰一些)。
第一次观影的时候因为不清楚故事正向的时间线,很容易分不清彩色和黑白剧情的先后顺序,所以精力大部分放在了理清剧情以及猜测奥本海默和施特劳斯真正关系上(这点真的很诺兰,悬疑感拉满);做好功课二刷的时候能注意到更多细节,体验感拉满,但还是很容易因为脸盲(出场角色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庞大的科学家团队)导致记不住很多配角;还是得三刷啊,准备等有了无删减版本资源之后再慢慢看一遍。
参考内容:
1.《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李丹丹编著)
2.《奥本海默》电影图文深度解析·附时间线(https://zhuanlan.zhihu.com/p/653759949)
3.一遍看懂诺兰《奥本海默》,隐藏彩蛋和登场人物全梳理全解析!(www.360doc.com/content/23/0906/22/35661056_1095497989.shtml)
4.奥本海默观前指南(www.bilibili.com/read/cv26260778/#reply184927292640)
5.曼哈顿计划的主要系统项目和汉福特工厂(www.douban.com/note/817465821/?_i=4165571g6Bn4Ft,4339913g6Bn4Ft)
6.美俄都提及核武器之际,回顾一下“曼哈顿计划”(baijiahao.baidu.com/s?id=1728169504769939921&wfr=spider&for=pc)
7.各种百科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