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这部2.4亿播放的动画,竟然上电视了!
号称“最能发刀”的国创《时光代理人》,上星了。
12月19日晚21:26分,《时光代理人》登陆湖北卫视《必看时间》栏目,成为B站首个上星国创。

作为少数能上星的非低龄向动画,前提肯定是《时光代理人》的质量和口碑过硬。它在国内,斩获B站2.4亿播放、720万追番、豆瓣8.1分。
这下,B站网友终于可以和全家人一起“挨刀”了。

在海外,这部动画被译制成英日韩泰等多国语言版本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IMDB网站8.8、国际知名动漫网站MyAnimeList更给出了8.89的高分,上映时在动画总榜排名全球第18,也是第一部进入该榜单的中国动画。
实绩证明,《时光代理人》不仅做到了老少咸宜,还突破了文化的壁垒,受到全球市场的欢迎。
那么,它凭什么?

《时光代理人》的故事很好懂,它并不是一部强设定或者说理解门槛很高的作品。
两位男主人公,感性热血的程小时和理性成熟的陆光。
表面上的工作是开照相馆,实际上却是用超能力完成各种委托的“万事屋”。

左:陆光 右:程小时
程小时拥有“魂穿”相片的能力,也就是进入相片,附身某个人物并体验其经历。
陆光则能够知道相片拍摄后12个小时内,相片世界中发生的一切。
而故事主线,就是两人穿越到过去,帮委托人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

但超能力并非本作的唯一卖点,两人的超能力是被限制的,接委托也必须恪守相应的原则:
1 完成任务的时间只有12个小时
2 程小时必须服从陆光的指令,不能对过去做出任何改变
3 无论过去,不问将来
前两个好理解,原则1中对能力加以限制可以制造更多冲突;原则2中陆光的全知视角,显然更适合担任指挥。
问题在第3点,有点模糊。
先卖个关子,后面说。
第一个委托,来自某个神秘人,要求他们获取上市游戏公司“雀德游戏”的财务数据作假的证据。
突破口,是该公司财务总监助理Emma发在朋友圈的夜宵照片。

程小时附身Emma后,比起调查,更直观的体验是社畜的日常。
夜宵是她晚上10点,在公司加班时拍的。
外卖的春卷,还是黑心食品。

程小时还被总监叫到办公室,被迫体验了一次职场性骚扰。
幸好Emma的爸妈突然打来了电话,这才幸免于难。

没得逞的领导蓄意刁难,追加了不少工作。
等程小时回到家里已经是凌晨2点,换衣服洗澡的力气都没剩下,倒头便睡。

第二天早上,他甚至还经历了什么叫“修罗场”。总监的老婆跑到公司,指责Emma是“没教养”的“外地人”,勾引自己老公,扇了她一巴掌。
为了不影响任务,程小时只有挨着的份儿。

这些对007、黑心领导、职场骚扰、受害者有罪论等话题的集中描述,作为现代年轻社畜,很难不共鸣。
好在,魂穿对象的经历虽然过于曲折,但第一个任务的实际挑战并不大,两人最终还是拿到了数据,总监也因经济犯罪被关进了大牢,看起来皆大欢喜。
除了Emma。

财务这种岗位一旦涉及过造假,就相当于染上了贯穿职业生涯的污点,Emma相当于已经被这行除了名。
可当她回到家,一盘做好的春卷已经摆在了桌子上。

原来是她父母知道她从小喜欢吃春卷,做好后还缝了被褥和衣服送了过来。
而此刻,两人已经回到了火车站,正准备悄悄回去。

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女性,远道而来的年迈父母,跃然幕上。
但为什么这么巧?
其实是前一天晚上到家后,程小时发现了Emma父母一条想来看望她的信息。陆光本告诉他不要回。
可程小时早已在Emma的经历中产生了共情,想起了在自己幼年时双双失踪的父母,情不自禁地回复了。

接下来,是不是该Emma与父母团聚,回到家乡,过起另一种生活了?
然而迎接观众的,是隔天新闻上Emma遇害的消息。
执行委托的原则之一“不能对过去做出改变”被打破了。
过去被改写,Emma的命运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剧变。她在去找父母的路上遇到了一个神秘人,随后就只留下了一条冷冰冰的遇害新闻。

《时光代理人》被粉丝称为“最能发刀子的国创”,别称《时光带刀人》,所谓刀子就是指动画的情节太虐,仿佛用刀子划在心上。
这个故事单论情节简单至极,那刀子是如何炼成的?
《时光代理人》的答案,首先是氛围感。
在制作层面,动画通过手绘风的美术风格,呈现出清新自然又极具现代感的场景。

这要归功于担任美术监督的日本知名艺术家丹治匠。丹治匠曾在《秒速5厘米》《你的名字》等大热作品中担任美术核心岗位。

制作上的良心投入,将观影情绪调动到了极致。
但更重要的,是动画对表达手法的选择。
动画对Emma职场生活的白描固然能引起共鸣,但故事的高潮却并不聚焦在Emma当下的困境,而是结合Emma对家的记忆展开的——动画将音乐、画面和情绪的最高点,用在了Emma对儿时与父母相处的回忆上。

万幸,动画没有试图嘶吼“我现在很痛苦”,与其直接费力写当下,不如写过去幸福。过去的生活越温柔,现在的刀就来得越锋利。
这是《时光代理人》的第一个普世——表达的普世。它没有选择把“魂穿照片”的超能力设定玩到极致,打造一部现代玄幻破案片。
能力只是一个工具,让主人公和观众在故事中阅遍众生的工具。
第二个普世,是动画对共同记忆的挖掘。其实在Emma身上,已经初步体现了共同记忆的力量。
Emma一家,很明显是从小城市来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与其相对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集合体。

但如果只把刀砍在情绪上,那《时光代理人》还谈不上普世,普世不仅是破圈的结果,更是创作的一种价值追求。
能体现这种格局的,是动画用三集体量讲的一个故事。
这次任务也不复杂,委托人陈潇只是希望程小时回到自己高中时代,给他的母亲、朋友和初恋捎几句话。

陈潇当时是某小镇高中的校报记者和篮球队替补,在一场篮球赛当天,他输了比赛、错过初恋、还和自己母亲大吵了一架。

弥补青春的小遗憾嘛,简单。
提示一下,陆光因为担心搭档的精神状态,对程小时隐瞒了Emma遇害的消息。但他再三叮嘱程小时:不能随意改变过去,如果触及到了重要节点,可能会影响历史进程。
可程小时还是失误了,因为附身后受到陈潇的视力影响,他在拍照时用闪光灯照到了队长的眼睛,对面球队趁机撞伤了他的膝盖。

程小时慌了,节点是不是改变了?历史会重写?
幸好陆光说,没有。
程小时替补上场,了解了背景:学校地处山区,篮球馆这种“奢侈品”可能会被拆除改建成校舍,而篮球队是为了保护唯一的篮球场,想用成绩向学校证明篮球的价值,才来参加比赛的。

委托人的遗憾、篮球队的心愿、对手恶意的犯规,程小时怒了。
于是,他带着球队一路过关斩将,又赢了本该输掉的比赛。

节点改变了?
陆光:还是没有,但你老实点。
送队长回家时,程小时按委托感谢了队长的付出;遇到了队长妹妹、陈潇的初恋,程小时也替陈潇完成了告白。

两个任务完成得有惊无险。
程小时完全放了心,回到家里,按剧本走的话,陈潇本该和妈妈大吵一架,但委托人的话还是得带到,程小时对妈妈说出了陈潇的心声,母子在温馨的气氛中和解。

结果确实也没变。
在一片温馨中,妈妈突然自爆了一件事:
今天5月12号,你爸生日。
程小时问,今年哪年?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
那场地震,是深入观众骨髓的记忆。

无论如何努力,程小时都改变不了未来走向的理由,是因为“死亡是无法跨越的重要节点”。
程潇向初恋告白时天边的鳞状云。

躁动的蜻蜓,根本不是烘托粉色气氛的背景。

它们只是民间传说中地震的前兆。
陈潇之所以无法忘怀这天,是因为错过即永别。
程小时骑着自行车在镇上奔走呼号让镇民避难,但可想而知,不会有人轻易听信一个高中生的无端警告。
他只能等待着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如约而至,眼睁睁地看着委托人的母亲、初恋和朋友,逐一死于这场天灾之中。

所谓“时光代理人”即记忆的再体验者,这个职业既是当事人又只能做旁观者的微妙身份,让程小时和陆光得以体验委托人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再于无奈之中看着它们一步步走向湮灭。
“无论过去,不问将来”的意思,是指悲剧性的结局早已注定,人能做的唯有接受。
在这个单元里,即便程小时主观上想要改变历史依然无可奈何,如果执意“论过去,问将来”,那么结果只会对他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

这集名为《告别》,是《时光代理人》中评论数量最多的一集,近17000条。
共同记忆的力量,可见一斑。
动画写亲情、友情和爱情很常见,但作者往往喜欢在天马行空的世界观下展开,为的是新鲜感。
现实不够刺激?缺少波澜壮阔的冒险、史诗?没有关系,那就往最日常的部分下最出其不意的一刀。
Emma父母跑到火车站准备悄悄回家的那场戏里,她的父亲有一段入木三分的台词处理。

Emma哭着打电话给妈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父亲,接过电话第一反应,全赖她妈。
我跟你说别来添乱
你肯定又给宝宝惹麻烦了
宝宝,你妈知道你又想她了
激动的呦,偏要炸个春卷给你送过来
这不天凉了,还加了床褥子
额,还有棉衣棉裤,我说城市里啥都有卖的
她非说自己缝的最暖和
你要是觉得土呢,就放家里穿
实在不行,不想要就不要了
有点嘴硬,有点无赖,有点絮叨,还有点可爱。
这种朱自清的《背影》感,或许正是上一辈生活在小城市、出身农村的父母们共同的画像。

而挖掘这些最共同的记忆和最平常生活的幽深之处,构成了《时光代理人》赢得不同年龄层以及全球观众欢迎的理由。
但真正难能可贵的,还是《时光代理人》身上对动画创作边际的探索精神。
《时光代理人》执意将动画置于真实生活的场景之中,并成功找到了“共同记忆”的突破口,本来被视为枷锁的现实设定,反而成为了《时光代理人》奔向更广阔舞台的助力。
这才更值得喜爱它的观众感到骄傲。


欢迎关注@哔哩哔哩弹幕网,发现更多B站新鲜事!
作者 | 艳东酱
编辑 | 胡户圭
运营 | 米油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