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笔记】劳动——心理问题的出路

2023-04-06 20:57 作者:吴歌古域  | 我要投稿


很难想象我写这篇几千字论述的起因是学校活动要做个心理科普手抄报(´`;),但能写出来真的很快乐。

这篇主要是通过网络查找的资料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所写的。我不是专业的,可能有不严谨和理解上不对或浅薄的地方,还请见谅和提建议。

劳动——心理问题的出路

1.虚构的“自我”

    “自我”就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心理问题常常就涉及“自我”的失衡或不认同,并通常以调节“自我”为药方去解决心理问题,比如有个病人因自己的外貌不受认同而产生自卑,一些心理疗法就会要求病人调节“自我”,强调他的外貌可以被认同。

    但这“自我”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这个我们常说的“自我”并不是真正的自我,它其实是来自于别人的目光:

    当人刚诞生到这个世界上时,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儿,世界在婴儿眼里是破碎的、非整体的,同样婴儿对自己的认识也是,但随着大脑发育和生物机能的发展,婴儿意识到他要依赖母亲的照顾和喂养,而母亲对他也有要求,比如婴儿饿了就哇哇大哭,而母亲在没时间或累了时就会要求婴儿不哭,不哭了母亲才不会否定他,才会喂奶。这是一种驱动力,驱使着婴儿去理解母亲的要求、去理解母亲对自己的看法,从而驱使着婴儿去理解自己和世界。因而当婴儿多次看到镜子时,他就会理解到镜子里的那个“幻想”似乎和他自己有联系,镜子里的那个像在哭,母亲就会不喜欢自己,进而领悟到一个重要的事情:镜子里的那个幻像是我!

    可以这么说:婴儿的自我实际上是来自于母亲的凝视,就是他想要母亲满足他自己的要求,才能得到保护和照顾。这就是“自我”的来源——即人的自我来自于他人的凝视。即便是长大了,我们也要接受母亲的要求和凝视,接受父亲的凝视,到了社会上,成人之间还会互相凝视,这其实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家庭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我们的“自我”就这样在这社会关系网中被一层层地构建,或者说虚构出来了。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人的“自我”来自于社会关系,或者,按马克思的话来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心理问题的根源——社会关系

    我们的“自我”来自于“社会关系”,可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会有心理问题呢?为什么有时我们的“自我”会失衡、会不被认同呢?

    因为“社会关系”出问题了。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劳动生产,我们为了生存发展,会通过“社会关系”不断地平衡和制衡彼此的劳动(比如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这同时也渐渐地发展了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本应是辅助劳动生产活动的,你来织布我来捕猎,你来指挥我来指路,当个老师教育学生,当个母亲照顾孩子,当个工头指挥工人,劳动的效率提升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然而随着到封建制度再到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关系脱离了劳动本身,变成了没有劳动做基础的“一纸空文”,只剩下他人的凝视和要求,这种社会关系甚至变得有支配性,反过来主宰了劳动。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的劳动要服从于社会关系,即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关系,从而听从于监管他们的老板,老板对工人有要求工人就得听,不然就会不受老板认同,进而不能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因而工人只能忍受剥削,被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所支配。再比如现在的学生,他们的劳动(学习研究,脑力劳动)也要顺从于社会关系,即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或上级通过老师所展现的凝视,去服从老师或老师背后所代表的要求,这样才能有成绩、完成升学,进而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也在同时,同学与同学之间社会关系的凝视也开始了,成绩好的学生就意味着能更好生活的人,迫于生存的压力,成绩差的同学也不得不接受社会的凝视,不得不顺从老师或老师背后所代表的要求。

    渐渐地,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下,各种各样的凝视和要求接连不断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象”也出现了。老板凝视着工人、老师凝视着学生、母亲凝视着子女,男女之间,男男女女之间,不同工作、工种之间,到处都充满了支配性的凝视,进而生生不息地不断生出自我的形象、别人的形象、社会认同的形象、你所认同的形象、你所厌恶的形象等等,这些构建出来的形象就会死死把人困在牢笼之中,我们可称之为“规训”。当人在这些形象中无法保持认同和平衡“自我”的形象,人就会表现出心理问题(自卑、自恋等),从而就会去调动防御机制(抑郁,狂躁,甚至是极端地自毁等)。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社会关系”就是心理问题的根源。

 

3.真正的劳动

    心理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关系”,其根本载体就是“自我”,被“社会关系”构建出来的“自我”。

    因而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种通过他人的凝视所构建出来的“自我”是虚构的、是他人带给你的,这样虚构的“自我”是不值得也用不着我们去珍惜它的,我们没必要不计代价地去调动防御机制(自恋、自卑乃至自毁等等)来维持它继续存在在自身里。

    那么应该怎样呢?尽管理论上没必要去维护“自我”,但我们始终要接受来自于“社会关系”的影响,难道我们要脱离社会关系、脱离社会才能根本解决心理问题吗?当然不是。

    当然其实在理论上完全脱离社会关系确实可以解决问题,但也很难办到,真正脱离社会关系的时候人应当像个婴儿一样完全没有了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不然就算是像个隐士一样隐居起来,也会被社会关系所构造的形象和规训所影响,进而产生孤独之类的心理问题。

    到底该怎么办?既然是“社会关系”出了问题,我们就应当就“社会关系”来分析解决问题。既然现在社会关系反客为主统治了劳动,我们就应当用劳动来重塑改造社会关系。

    这里的劳动,不是指像流水线工人那样的劳动,流水线劳动的目的反而是为了资本去服务,是典型的被社会关系所规训了的劳动,是异化了的劳动,真正的劳动是不被任何想法和社会关系所束缚的纯粹的劳动。

    真正的劳动可以追溯到人之初始。“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 小儿时节 。”人开始使用工具进行劳动,于是人与猿猴便有了区别,人也就成为了人:当人类拿起工具进行劳动时,人就会直观地感受到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可以通过劳动理解和改造世界),这种对改造世界的感受化为了一种本质力量、一种意识,使得人确证了自己是人,认识到自己作为人的存在,换句话说,纯粹的劳动可以让人感受到人能改造世界这种本质力量,即“人的自由能动本质的对象化”。因此咱们也可以不大严谨地理解为:真正的“自我”只有通过纯粹的劳动才能获得。

    要想根决心理问题,改造出了问题的社会关系,我们就要坚持纯粹的劳动,推翻支配和异化了劳动的社会关系,让社会关系乃至时间所有事物为纯粹的劳动服务。

 

4.现实的方法

    然而很遗憾的是,我们如今很难去重塑整个社会,从小了说:我们已经深陷在如今的社会关系中很难脱身,也没有巨大的能量去脱身;从大了说:我国还处在并也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背景和条件,我们还没有到彻底改天换地的历史阶段。

    毛主席曾说: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个根本矛盾,而只有到了这个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完成的那一天,其根本矛盾才会被完全消灭,劳动与社会关系的矛盾也是如此,我们不知什么时候这个矛盾会彻底结束,这是现实的悲哀。

    但我们就因此放弃了吗?我们回到心理问题。通常,心理问题会以调节“自我”为疗法去解决。但这些所谓的心理或认知行为疗法,其本质只是在不断强化一个人那虚假的“自我”,使他保持稳定。然而人在社会关系中总是会被刁难的,这里稳定了到别处便又会不稳定,这也是人总是不能满足,一些抑郁的人会不断地治愈而又反复抑郁的原因,可以这么说,除劳动之外的一切所谓解决方法都是一时的自我安慰,甚至可以说是“助纣为虐”,因为这些理论疗法在不断地强化这虚假的“自我”。

    我认为,我们应当做个勇士,我们无法立刻改变整个社会,但我们能慢慢影响和调整,以坚持纯粹劳动的方式。

    有个词叫作“躺平”,是应当肯定的。要注意“躺平”不是“摆烂”,做大懒虫,什么都不干,“躺平”不应是消极的。“躺平”应当是纯粹的劳动,比如尽量拒绝无意义的内卷和异化劳动,自己养养花、种种菜、修修东西、烧烧菜之类的,通过研究学习和劳动来以最低代价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归根结底是从社会关系中解脱出来,聚焦于对事物的探索与创造的欲望中去,让世间万物为自己纯粹的劳动所服务。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社会关系,但我们可以尽量不去依靠社会关系,比如手机坏了可以自己来研究着修一修,不必去付钱请人修,也不必将好不容易赚来的苦命钱用来买个新的手机。能自己动手去改造或创造事物,不说别的,好歹能省一些钱,而反过来说,就是用不着过于拼命地依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去赚钱来获取事物。简单点说,能自己不用花钱就修好东西,想想就欣慰,这是真正能体现自己的劳动可以改造世界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这肯定比花大钱买东西导致痛心、进而因为自己的贫穷所以要服从老板继续加班而感到抑郁,要好得多。

(此段某种程度上可@我之前写的一个随笔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2208184?spm_id_from=333.999.0.0

    同时,我们可以带着其他人一起“脱离社会关系”,其主要的行动我觉得可以是“互助”。分享省钱的法子和一些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劳动建议,有能力的还可以在自己劳动的同时分给无产阶级一些益处,比如做饭给自己吃的同时也可以请那些无产阶级免费吃吃饭,一方面帮无产阶级省笔钱,不用依附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就可以吃顿饭,另一方面也在打破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所构建出的无产阶级低下的形象,激发无产阶级的主人意识。并且也可以教教无产阶级省钱烧菜的法子,慢慢地引起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互助,除了吃饭烧饭,其他方面也一样。

    这样的坚持,可以使我们自己保持一定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在慢慢的积攒无产阶级力量,再加上一定的组织和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我们或许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到时咱们解决的就不只是心理问题了。


这只是一方面的事,我们要记住:

纯粹的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纯粹的劳动为一切真理的源泉






【笔记】劳动——心理问题的出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