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逼着孩子学习?三个角度全面解答
近十年来国内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更新,便是老师、家长们重新发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该不该逼着孩子学习,这个话题也基本随着时代的进步而终结了——因为有太多研究成果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经验都已经证明,这种外驱型的学习过程收效甚微乃至会适得其反。而且,不像过去只是喊喊口号,现在大家开始更多把精力聚焦在怎么能让孩子自主适应乃至沉浸到学习过程之中,而非简单地重复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效的学习工具、合格的学习条件、柔性的导学关系都非常重要。
一、尊重不同学段的目标差异:有兴趣、涨能力、见功效
作为成年人,家长和老师俯瞰孩子的学习任务,往往颇有恨不得一步登天的急迫心情,但是如果从客观规律着眼,尊重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差异,才是实现孩子学习能力和效果增长的根本路径。3-8岁(幼)、8-12岁(小)、12-18(中)这三个学段,孩子的学习目标分别应该体现为:有兴趣、涨能力、见功效;拔苗助长或者目标错配,都是在给孩子的学习添乱,“逼”是逼不出效果的。

一些优秀的学习工具在设计上就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更新。我最近深度体验了科大讯飞的AI学习机产品T20 Pro,它分别针对这几个学段,结合AI技术,匹配了差异化的精准学习功能,可以说是高效学习工具的一个领先样板。在这里我正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大家展开分析分析这几个阶段的目标差异。
对于3-8岁幼初学段的小朋友来说,以兴趣作为抓手的启蒙益智是核心任务。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些趣味学习读物、动画、小程序都是非常好的启蒙工具。比如科大讯飞AI学习机T20 Pro上就针对相应的学习特点精准匹配了瑞恩熊AI英语、Raz绘本分级阅读、熊小球语文启蒙等素材,加上学习机优越的互动性,让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非常容易接受这类轻松的学习形式。我自己体验了学习机上的Raz的绘本还有瑞恩熊英语,大屏加持下的色彩和画面都很生动,加上又可以触屏点击,整体感受非常轻松有趣。相比之下,如果这个阶段由家长或者老师强加给孩子一些抽象性过强、知识密度太高的学习材料,反而可能扼杀孩子的学习“初兴趣”,把好的出发点最终变成了南辕北辙。

8-12岁的小学段是基本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这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不见得是要取得几个满分、几个第一,而是打好诸如算术逻辑、母语运用、外语初识的能力基础,这样才能为今后获得更好的成绩奠定根基。
像图片里给大家展示的竖式,就是我在科大讯飞AI学习机上直接用手写笔列的。学习机上可以直接出题、做题、批改,这对应的是它的算术能力训练功能。作为数学基础的六种计算类型,学习机都有所覆盖,可谓精准匹配了小学阶段基本算术能力培养的需求。

再比如同步教材、作文批改、英语点读等等诸多功能,都是瞄准这一目标的指向性设计,让小朋友能够自主地在简单高效的学习任务中筑牢能力基础。当然,既然是能力基础,就要强调所学所练必须非常权威、准确,对于这点,讯飞AI学习机庞大的权威教材储备,还有口语、写作方面的全国重大考试同源技术,都能提供高标准的保障。
到了12-18岁的中学段,同学们的学习任务就转向了实打实的成绩提升。针对这一块,除了后面要展开讨论的AI精准提升外,在整体学习安排方面结合自身情况、地域考情、学科特点也是成绩提升的必由之路。相比闷头盲目刷题,科大讯飞AI学习机T20 Pro不仅能够提供全科的优质视频课、深度结合地方考情的密卷等资源,更可以利用AI优势,把更接近个人学情的资料遴选呈现出来。这比传统上纯粹靠自学和自主挖掘知识短板的方式就更进了一步。

拿一个大家都特别熟悉的场景来说,对于初高中阶段的同学,考完试后,几乎每个学科、每位老师都会让大家整理错题、分析试卷。这个任务很多时候是老师们“逼”大家做的,同学们做起来也费时费力,还好像看不到效果。然而,在讯飞AI学习机的帮助下,这个任务可以变得非常轻松——只要把作业放在学习机前,点击AI诊断,试题就会随着摄像头的翻转拍摄全部收录进来,并且呈现AI对试题、知识点、知识体系的分析结果,既可以同步自学整理,也能直接收纳进学习机的错题本,以备今后复习。整个过程不仅更加省时省力,分析深度和效果也比埋头苦干大有提升。而且这一过程还可以进一步接入到马上要讲的AI精准学和知识图谱中,直接优化接下来的学习方向。

二、求质不求量,精准才是效率的第一要义
所谓“逼孩子学习”,往往最后变成了求量不求质的本末颠倒,事倍功半。反过来,如果孩子能够自己把握和突破薄弱点,精准地自我提升,那也用不着天天被逼着刷题和练习,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成绩。两者相比,为什么不选择这种两全其美的做法呢?
讯飞AI学习机T20 Pro就把核心功能聚焦在“精准”这一要义上。近五年就豪取53项人工智能大赛冠军的“老牌”AI企业,科大讯飞在AI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针对学习工具,这种领先之处就落实在AI带来的“精准”效果上。在体验过程中,AI精准学的功能之强大就让我非常惊讶。
不管是哪一学段、哪一学科,它都可以通过10道左右的同步习题(或者前面提到的作业、试卷拍照),诊断知识点薄弱环节,定制精准的学习内容。

我从头试用了整个功能,体验很流畅。首先我选定了初二数学中与“三角形”有关的一个知识单元,然后出现了6道题目,针对我的回答,它不仅提供了批改讲解,并最终呈现给我一张精细标记的知识图谱,和一份帮我定位为“快速拔高”的学习方案。可以看到,在图谱中,借助做过的题目和相应一二三级知识点的联系关系,学习机帮我标记了各个薄弱环节,还结合北京市的地域考情给出了建议。在这份图谱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以难题、压轴题为主的学习方案。

如果我确定使用这份精准定制的学习方案,那么讯飞AI学习机推送给我的就会是知识图谱上薄弱环节的视频课、练习题,以及适合我的学习层次的拔高题,直接瞄准弱点进行击破。

完整看下来,这套程序的逻辑非常清楚。可想而知,这种精准学习的效果无疑是充分的“减量+提质”,最终借助AI设计的“测-学-练”自主学习闭环,更轻松也更有效地提升成绩。
不仅如此,AI精准学功能也不局限于某个学科某个知识点,而是所有学科,所有知识单元都适用,再加上它针对不同地域提供的区域化诊断信息,可以说是把AI对于自主学习的助力作用发挥到了新高度。我相信,求质不求量,既减压又见效,是所有家长、老师、同学们都希望看到的共赢结果。
三、认真对待成长的客观需要,摒弃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
在不少家长老师的想象中,孩子不愿意学习只是因为懒惰、贪玩、不懂事,实际上影响学习的因素远不止于此,甚至还可能根本不在于此,而是在于一些经常被忽略的客观因素:身体方面的不适、注意力不能集中、兴趣及认知上的错配、外在诱惑的不良影响等等。正视这些客观需要,才能真正摒除影响学习乃至影响身心健康的负面因素。这不是强迫孩子学习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部分我就举几个常见的“外部因素”来展开讲讲。
首先是学习的光学环境。虽然护眼爱眼、光线充足,是大家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大多数家庭对此往往也就止步于口头提醒,没有真正科学地根除问题。比如学习光线过亮过暗都会损害视力,而照明过暖则可能会引发困意,蓝光太强又会引发视疲劳。这些都不是单凭感觉就能解决的问题。像科大讯飞AI学习机T20 Pro,它便针对这些问题配置了精确的光线传感功能,能够直接提示具体的光学环境问题,让大家可以更准确地调整优化。

也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太长会进一步损害视力,尤其是近年网课密集出现的背景下,“蓝光焦虑”成了普遍现象。讯飞AI学习机也充分考虑了这类现实需要,它配有一块13.3寸2.5K超清90Hz高刷屏,这样高规格的屏幕素质不仅得到了权威认证,实际视觉效果也非常柔和舒适。如果有阅读需要,还可以开启类纸模式,黑白的类纸显示更保护视力,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其次是身体方面的因素,主要是与坐姿有关的体态、颈椎、腰部健康问题。因为只要是伏案学习,就难免久坐,而久坐引起的驼背、骨盆前倾、颈椎和腰部劳损等疲劳乃至亚健康状态,都势必影响学习效果,也影响长期的身体健康和发育,所以确保坐姿正确也对改善整体的成长环境大有必要。现在不少学校都引进了人体工学的学习桌椅,而家庭里如果有一台讯飞AI学习机,它也可以借助前置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指导孩子的使用距离、坐姿、体态等问题,全时保护学习健康。

最后则要提及注意力问题。这点我早在之前的回答中就多次提到,很多孩子不是主观上不想学习,而是受诸多娱乐电子产品的影响,注意力品质整体下降,所以需要借助一些注意力训练或者是番茄工作法等管理方法重新整合学习注意力。讯飞AI学习机T20 Pro内置了一个非常有帮助的功能叫作“专注空间”,它融合了番茄工作法的精华,通过框定一个学习任务时间段,借助摄像头的“隐形约束”,帮助孩子在这一期间排除诱惑,自主凝聚注意力。随着设定的专注任务的完成,专注空间会给出积极的反馈和奖励,这也有助于形成注意力提升的正循环。
讲了这么多,想必大家都能意识到,学习是逼不出来的,自主学习才是硬道理。当然,如果觉得自主学习的高标准要求不能马上一步达到,配备一个合适的学习工具提升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必要的。可能还有的家长会担心学习机这类工具的“使用寿命”问题,毕竟谁也不希望一台全学段的学习机要像手机一样,因为内存、电池的问题需要频繁更新换代。在这点上,至少完全不用为科大讯飞T20 Pro担心,除了高超的屏幕素质,8+512的学习机天花板级别存储配置,5000万超清广角翻转摄像头、丰富的传感器和声学配置,都保证了它能够持久工作,一直陪伴孩子的成长。如果确实有自主学习提升的需要,不如打消顾虑,趁早入手一台,早日实现能力和成绩提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