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明:24年无缘“飞天”,56岁仍在备战,能否圆梦神舟十五号?
神舟十五号蓄势待发,网上关于乘组成员名单的猜测很多,有一个人备受关注:邓清明。作为第一批现役中唯一没有“飞天”的航天员,已经历经了三次备份, 备战已经24年,这一次邓清明能否登上神舟十五号,将那飞天梦圆?

其实,早在2022年4月份,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就曾表示:神舟十五号乘组成员已经选定,那时候神舟十二号医学隔离还没有结束,神舟十三号还在执行任务,神舟十四号已经准备出发。
这句话一下子就将神舟十五号乘组成员缩小到7人之间:杨利伟、费俊龙、景海鹏、刘旺、张晓光、邓清明,张陆。

加上2023年空间站的空间站任务基本由第三批航天员和载荷专家执行,那么作为第一批航天员的邓清明迎来最佳时机。

首先要明确一点:24年来邓清明一直在参加训练,中途有因为结石的原因住过院,但是作为备份的身体条件和技能还是具备的,这就意味着神舟十五号是56岁邓清明的绝佳机会,原因有四:

第一:年龄方面不是问题。
虽然邓清明生于1966年,今年已经56岁了,但是比他大2岁的聂海胜曾以57岁出征太空。
杨利伟出生于1965年,今年57岁,最近在珠海展上还表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作为特殊备份可以随时执行飞天任务。

实际上国际上,进入太空年龄最大的是美国77岁的约翰·赫歇尔·格伦,他曾作为发现号航天飞机机组成员登陆太空。
而“高龄”与“太空飞行”结合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实验,毕竟以后太空旅行,也少不了老人们的好奇心。

第二:执行任务方面。
此前的飞天任务属于空间站“建造阶段”,随着梦天和问天实验舱的组合完毕,空间站迎来了“运营阶段”,此时的重点是在科学实验上。
也就是说神舟十五号开始,航天员重点是不再是驾驶和建造,而是分工明确,这也是为什么第三、四批航天员招募既有驾驶员,也有载荷专家,还有航天工程师的原因。

分工细了,邓清明就不需要像现在的神舟十四号乘组那样,既要干“体力活”,还要干“技术活”,选择一个擅长的就可以了。
第三:常态化运营方面;
神舟十五号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在“太空会师”,共同生活5-10天,这是对于第一批、第二批航天员来说,意义重大。既然是“会师”,又处于“常态化运营”阶段,怎么能少了第一批航天员唯一没有上过太空的邓清明呢?

前两代航天员建造完成空间站,后两代运营好空间站,这样的安排才算“常态化”。
第四:经验方面;
邓清明虽然没有上过太空,但是地面经验丰富。可以说他在地面的另一个空间站里已经历练了无数遍,作为“师哥”,他非常细心,还经常给第二批航天员指导。所以,这次执行任务十分有优势。

说完了邓清明的优势,咱们再来猜测一下具体的人员名单,提前申明一下,这只是咱们的航天迷的想法,最终还是要看任务发射前的消息。
航天员执行任务前一个月要进入“问天阁”,而杨利伟11月份出现在珠海航展,可以说没机会了。

001号指令长需要有飞天经历,那么就是要从费俊龙、刘旺、张晓光、景海鹏中产生。002号、003号协助员:邓清明、张陆。
之所以这样猜测,是因为2023年的科研任务还很重,还会有国际合作的航天员参与任务。
先让第一、二批航天员太空会师,再回来准备以后登月、登火的大事,十分迫切了。

此外其实第一批航天员中,除了邓清明之外,李庆龙(退役)、吴杰(退役)、陈全(退役)、潘占春(退役)、赵传东(退役)都没有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在叩问苍穹的飞天梦里,有无数个“邓清明”,虽未披甲征战,已是鞠躬尽瘁。
他们从韶光年华到鬓发染霜,数十年始终默默坚守和拼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越来越近。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邓清明真实写照,正是邓清明的甘愿“备份”才让中国航天事业“有备无患”;
正是邓清明的甘于“无名”,才让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举世闻名”。

衷心希望邓清明可以参加神舟十五号任务,无论如何“太空会师”都将是我国航天史上最为光辉的一刻。

预祝神舟十五号发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