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天然气价格暴跌,不等于普京完败,这里面有大智慧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10个月,在乌克兰土地上进行的军事对抗只是俄罗斯与西方较量的一部分,双方更激烈战场其实是能源价格战、科技和金融封锁战,其中又以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战最为关键。对俄罗斯这个石化能源出口大国而言,在推出天然气卢布和石油卢布之后,如果无法利用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影响俄乌冲突的结果,那么就算是失败了。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达到每兆瓦时350欧元。到12月末时已经跌到了每兆瓦时84.98欧元,也就是比今年最高点暴跌400%,抹平了今年2月以来的所有涨幅,跌至俄乌冲突爆发前的水平。
前一阵,由于欧洲天然气价格的暴涨,中国企业把从美国采购的天然气直接拉到欧洲,不但发了大财,还是称为“白衣骑士”。现在,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欧洲主要国家的天然气平均储量早已经超过历史平均值,甚至近乎94%以上,现在消耗后仍有83%。
欧洲天然气价格没有如俄罗斯预期的继续上涨,反而大幅下降,究竟发生了什么?
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危机让欧洲制造业成本急剧上升,导致工业产出萎缩。像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将尽快永久性地缩减在欧洲的生产规模。也就是说,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更大的依赖不是生活用天然气,而是来自工业。
现在这些企业因为能源价格太高,正在将产能从欧洲搬往美国和中国等能源价格相对低廉的国家。欧洲国家还推动节省天然气的技术改造措施,最终导致对天然气需要量的下降。德国等国还增加了从美国、中东、非洲等的天然气进口量,大幅度降低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更严重的是,欧洲近期公布了一项措施,如果天然气价格三天保持在180欧元/兆瓦时以上,将实施价格上限。要注意,这个上限指标最早是275欧元/兆瓦时。这意味着欧洲已经越来越有胆子对俄罗斯天然气进行制裁,这是非常残酷的。另外,欧洲今年还赶上了一个暖冬,也使期货炒家们不得不降低了预期,让欧洲国家更是有恃无恐。
现在的问题是:普京是不是在这场能源战争中就完全失败了呢?答案是并没有,只不过在短期会遭受严重损失。
首先,欧洲做不到与俄罗斯彻底断气。欧洲天然气价格虽然降到了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但只能说是价格波动,不等于欧洲天然气低价已经形势趋势。俄罗斯仍是欧洲液化天然气的第二大进口国,占据16%的份额,仅次于美国。这还是欧洲努力降低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结束,是付出极大代价的,未来想代替剩下的这部分会更困难。
其次,欧洲虽然切断部分北溪管道俄罗斯天然气,同时又大量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今年1月至11月,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出口到欧洲的量同比增加了40%,达194亿立方米。
最后,欧洲需要利用俄罗斯制衡美国的能源敲诈。普京虽然把天然气当成武器,但是美国也在利用高价天然气收割欧洲。俄罗斯现在的办法是,通过土耳其溪管道向欧洲输气,这一管道目前只用了40%的流量,所以空间仍然存在。欧洲还有几个国家拒绝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这进一步破坏了欧洲向俄罗斯施压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欧洲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威胁下,正在被掏空工业。为了避免欧洲工业企业跑到美国,欧洲也需要稳定且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成为制衡美国的一个砝码。
一旦俄乌冲突结束,欧洲有很大概率再次拥抱俄罗斯天然气,因为俄气性价比优势太大了。所以,普京对欧洲的能源战争的更严峻考验还在后面,强硬可能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里面需要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