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中西思想-学习笔记(1)中西思想对比
1.1 中西方思想在根源上的不同
哲学可以贯穿其他学科:第一部分就是古代思想的中西比较,西方的制度、西方的技术,西方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等等,政治制度也好,经济制度也好,法的制度也好,它的根本原理都表达在西方哲学中。那么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制度、价值体系、经济制度,包括中国的法的制度,也同样它的根本原理都在中国哲学中。
中西方思想对比:
从知识中能产生出人生的至善吗?从人生的至善中能产生出知识吗?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西方思想主题(知识/真理):我们对于世界能否获得客观可靠确凿有效的知识,形成这种知识的根基的方法是什么。
东方思想主题(人生/天道):如何解决人生的问题,如何达到人生的至善,最好的善,最完美的人生。
西方的思辨路径:知识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对万事万物存在之根据的理性的把握和概念的确认。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分为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根据心中的理念改造自然界,创造出很多自然界根本没有的东西(泡泡糖,塑料袋)
中国的思辨路径:人生问题的解决,在于对天道的体认和觉解。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界不存在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也不存在纯粹感性的区分,只存在一个世界,那就是感性生命的世界。
例子:比如中国人说的“讲道理”,“道理”并不是西方人说的理性的法则,而是人之常情,天道并不在另一个世界里,天道就在人民生活中。
区别:两个不同,主题的不同于思辨路径的不同
联系:都是思辨的活动,遇到一个客观事实,我们会给一些概念然后进行推理,这是逻辑(是什么于怎么做);思辨则是要追问这个客观事实是怎么来的的?(为什么,底层问题的反思)
那么这两种不同的智慧的关系是什么?或者说知识和人生的至善关系是什么?
中西方论道的起源:生命情感VS理性概念
中国先秦开始论道:人性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西方古希腊开始论道:语言是什么?存在又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会论道:人类始终以痛苦为代价来寻求【真理】:
东周末年天下大乱,上百个诸侯小国彼此征战,血流成河,当时我们这个民族陷入大痛苦之中,产生了一批先哲,来反思与追问,夏商周三代人民生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要寻找痛苦的根源,要找到那病症所在。我们后来就称之为百家争鸣,每一家、一派的创始人,找到的根源不一样,就有不同的学派了。
古希腊也是因为他们的大痛苦,也就是城邦之间的战争这个大痛苦,带来古希腊最初的论道的人物,这一点中西方是一样的。

该笔记已整合入【个人知识体系】,欢迎访问 [1 中西思想对比] (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6a7bb096554773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