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二战德军坦克使用的交叠式负重轮设计

2022-12-08 23:46 作者:Whiteshirt-  | 我要投稿

德军在二战中后期装备了交叠式负重轮的坦克,人尽皆知的不少, 这种设计空前,而且大概已经绝后。

 在二战前期,德国设计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坦克基本使用的是小直径负重轮,数量较多,目的是将坦克的重量分散到尽可能大的地面上,减轻履带承受的压力,那些几乎不产的有色金属:锡、铝、镍、铬、钨、钼、锑、钒、钴、汞……虽然部分可以从占领地、中立国获得,但是除了铝和汞,其他都是缺的要死要活。(还有一种说法是缺橡胶,我个人认为是两种都缺)这就导致履带的韧性不佳,如果不扩大负重轮与履带之间的接触面积,履带可能会断裂。当时世界坦克的主流还是小直径负重轮,但是这种小负重轮在越野时性能不好,尤其在波兰战役以后,汉斯们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怎么办呢?交叠式负重轮登场,第一个论证车型可以说就是vk3001H了

可见在它身上虎豹经典的交叠负重轮已经初现,但还是缩小版并有托带轮。

VK.3001H可以说是突破战车系列DW1/2的进一步发展,在1938年9月9日,德国陆军决定继续发展30吨级重型坦克。1939年1月19日,克虏伯决定,新的车辆应配备75毫米L/24火炮,乘员应与四号坦克相同,坦克周围应有50毫米装甲(后来被加到60mm)。1939年1月31日,这一新的车辆计划改名VK.3001(VK是试验车,30是吨位级别,01是一号方案)。但新的实验设计是VK 30.01(试验履带车辆,30吨级原型车)。旧的dw项目被重新命名为VK.3001,而新的VK.3001H被称作“全新设计”。原型车共生产了两辆,数量非常之少导致几乎无人知晓。

VK.3001H剩余的炮塔被安放在了大西洋壁垒作为固定炮塔防御工事。

这俩坦克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应该是目前已知的我认为的,第一辆使用交叠式负重轮的坦克(有没有图纸车一类的我就不知道了,说不清,那么多改型,有的还没有资料存世。)

然后其实三号应该还有一些负重轮的改型,不过由于经历过T34危机,坦克发展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四号及虎豹上去了,再去捣鼓三号也没啥意义了

德军要求生产新的坦克去填补德军没有优秀重型坦克的空白,当然防护要更加强大,具体指标为:正面100毫米,两侧60毫米,后方80毫米。于是亨舍尔公司开始设计新的底盘,去提高承载能力以安装更为强大的装甲。这就是VK.3601H了。为了减少沉重的坦克对地面压强过大,德军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大直径的交叉负重轮和宽履带的悬挂结构。

3001底盘的生产十分缓慢,而VK3601(H)底盘更是缓慢,一直到42年才制造了5个底盘。41年5月莱茵金属已经设计出专门为这VK360款坦克准备的新型炮塔,也就是H2型,后来被用于黑豹坦克试验车炮塔,并未装配于VK3601上。在坦克世界中,该炮塔可以装载KwK 40 L/48 型75毫米火炮,或者KwK 42 L/28型105炮。更换了大型炮塔以后可以装备黑豹的KwK 42 L/70型75毫米火炮或虎式坦克的88毫米的KwK36 L/56型火炮。有意思的是VK3601坦克有一门穿透力极强的KwK41 L/58型75毫米炮,使用高速弹,穿深达到了167/225毫米,几乎和苏联的D-10T坦克炮差不多,射速约为3秒一发,但是威力只有65/165,作为抢火力支援头衔来说还比较不错。

现在说说交叠式负重轮的利与弊


(1)交叠式负重轮接地面积比常规负重轮大,除越野效果外还能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均匀分配车重,利于行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2)接地面积大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火炮的后坐力,提高车体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开火时的射击精度(这一点保留态度,经过评论区@tiem013的教化,说的很有道理啊,“交替负重  减短了车体长度  再结合德国车高度比较高  所以提升了重心   实际上没有过多提高射击稳定性”)

(3)在沼泽或泥地等软路面或复杂路面里可以使覆带接地压力低,增强在复杂环境中车辆通过能力

(4)使整个行走机构抗毁能力强一些,由于负重轮数量多,单个负重轮接地压力小,就算被击毁2、3个也可以保持车辆行进,增强战车生存力

也由@tiem013补充,“因为结构问题和履带宽度会造的比较薄  外加结构复杂  所以抗弹能力会变差”。

最恐怖的一点,结构复杂,维护不便

给张虎式的负重轮,你们自行感受

要修复受损的路轮(红)就只能把外面的路轮全部拆掉(黄)求后勤的心理阴影面积

因为大大增加了维修的工作量。德国人在1944年2月做了改进,将路轮减少为3层,只有中间一排采用双轮结构,从而降低了更换路轮的难度,还简化了履带更换作业:在运输履带和战斗履带相互转换时,维修人员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拆卸或安装路轮(相对来说)

总的来说,感觉利大于弊(后勤:我不这么想…)交叠式负重轮就像小河里的一朵浪花,在帝国日落西山后就见不到了。


感谢@一只小黑狼呀 提供的素材与灵感


浅谈二战德军坦克使用的交叠式负重轮设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