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Minecraft两张专辑后的真实
Volume Alpha
这大概是你来到这个网站的真正原因!Minecraft是近来最热门的电子游戏之一,而Volume Alpha则是这款游戏的第一张官方原声带。批评者喜欢将我专辑的风格和Erik Satie,Roedelius以及Brian Eno相比。Aphex Twin也有次说过我抄袭了他的风格。 极简主义绝对是体会这张专辑的关键。尽管Minecraft这款游戏本身会是一次野性且疯狂的体验,但我依然想给这款游戏一项反差——基本上就是,用五音阶音乐为玩家注入一记镇静剂。有些粉丝真的喜欢听着这张专辑入睡,也确实是它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用法。 Volume Alpha在2011年发布,也是我第一张商业专辑,也(很幸运的)是我最成功的一张——成为了我独立作曲人和游戏开发者的生涯的基石。有很多我应该感谢Minecraft的,也会有更多我所能感谢的。 “Key” 算是专辑的一个序,而“Door”比起前者更有些韵律在其中,算是Minecraft游戏的序。 “Subwoofer Lullaby”的命名是因为我总会在脑中想象,某处森林的深处,一个巨大的扬声器播放着这个孤独的小调。 “Living Mice”,反义词就是deadmau5,哈。Joel在做这首歌的时候确实帮了我一些,所以这首歌就这么叫了。 “Moog City”很有意思。Moog其实真的因为这首歌联系了我,告诉我他们有多喜欢这首歌。我还挺庆幸他们没发现我实际没用Moog设备做这首歌。做这首歌其实是因为我订购了个Moog设备但是还没到货。 “Minecraft”是到目前为止我做的最极简主义的歌,也是我为游戏做的第一首歌。整首歌完全是五音阶,慢慢叠加再慢慢淡出。这种写法基本贯穿整个原声带。 “Oxygène” and “Équinoxe”借的是Jean Michel Jarre的物。 “Mice on Venus”,也就是Mouse on Mars。火星鼠绝对是我也是对这个专辑的一大启迪。他们是一个高度实验性的德国二重唱组合,在90年代末期和千禧年初期特别活跃,我对他们的作品绝对是痴迷。整首歌开始是钢琴SOLO,但是后来随着游戏开发的进展,我稍微加了点,唔,“添加剂”在里面。蹦蹦跳跳的那种感觉,Minecraft有时候也挺傻可爱的。 “Thirteen”是一张听起来毛骨悚然的小唱片,在游戏里也能找到。我一直想让玩家在某个洞穴的深处才能找到它,因为它本身是要被一个设备播放出来的,会营造一种不寒而栗的气氛。但最终它只是一个能播放的、比较吓人的唱片罢了。我们从没在游戏里实现它。 “Excuse”本来打算是用在Minecraft的地狱,“下界”里的。然而,我开始编这张专辑的时候,我希望它不只是游戏里歌曲的复制品。我想让听众获得更多。所以我最终决定“Excuse”将是这张专辑上几首独家曲子之一。 “Sweden”是目前为止最热门的曲子,我觉得这大概是因为它十分极简主义的渐进和弦,让它很容易就能被跟上。这也基于了“Minecraft”的编曲原则。慢慢叠加,慢慢淡出。 “Cat”算是个异想天开的小作品。人们看来特别喜欢它!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Beginning”是因为结束永远是开始。说到Minecraft身上的话,我们现在都知道专辑不只这一张,还有更多可以探索的。这就是我这么命名的原因。 “Droopy Likes Ricochet”和“Droopy Likes your Face”都是来自“life changing moments seem minor in pictures”的。写这首歌没有缘由,但是第一首最后进了第一个Minecraft游戏官方预告片。很多人问我Droopy到底说了什么。说实话,我不知道。它来自于买Kontakt送的一个采样库。我所知道的大概是,它是个80到90年代生产的玩具,会说些关于它自己的随机的东西。 Volume Beta
这是近来最热门的电子游戏的第二张原声带。批评者喜欢将我专辑的风格和Erik Satie,Roedelius以及Brian Eno相比。Aphex Twin也有次说过我抄袭了他的风格。 大的区别是,这张专辑的曲调有些正向,有些却更加阴暗。其中的一些曲子甚至加入了打击乐,是第一张专辑中绝对的稀缺品,比如说“Taswell”或者“Aria Math”里面的一些曲子非常长。 “Alpha”有10分钟长,“The End”则达到了15分钟。而且很多“创造模式”下的曲子都至少有8分钟长。 以及,这张专辑还包含了收藏品唱片,也就是游戏里你能找到的那些小黑胶。例外是Cat:你能在前一张专辑,Volume Alpha里找到。 “Ki”,和前一张专辑里的“Key”一样,是整张专辑的一个小序。但是这次,它没那么宁静而忧伤,而是晦暗的。 “Alpha”是过去的曲子的串烧。它是你“通关”Minecraft“的时候播放的,也算是对第一张专辑的曲子的纪念。 “Blind Spots”是第一首我带着“为Minecraft的‘创造模式’写一首独特的单曲”的目的创作的。我想要创造出一个没有多少突变但是一直在慢慢渐进的氛围,好像核心的曲调在不断的自我Remix一样。即将结束时,曲调变得十分感性,但很快又变回积极。世事总要曲终人散,但也许并不是人走茶凉。 “Moog City 2”是Volume Alpha的“Moog City”的重置版。这次我确实用上了Moog合成器,以及在创作这张专辑过程中买到的其他的合成器。 “Biome Fest”是我在Volume Alpha付梓的时候创作的,但是我发觉游戏里好像没有地方放,直到“创造模式”算是“再入”了游戏的时候。这是少数几首我写的最喜欢的歌。我还是喜欢极简主义,只用几个音符来构造曲调,我觉得这首在这方面做的尤其好。 “Haunt Muskie”,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初音未来”的字符乱序。不确定为什么要这么命名,总之随意了。这首歌让我非常怀旧,我不太期待除了我之外别人会喜欢它。然而,似乎它还挺流行的。有那么一个老的电子游戏,我当时很喜欢,大概是修复坏掉的过山车的一个小解密游戏。它的音乐不能说做的非常好,但是它所传达的情绪一直驻留于我的脑海。“Haunt Muskie”就来源于我记忆中那首曲调。 “Warmth”是在游戏的地狱,或者说游戏里叫“下界”里播放的。这首曲子试图传达的是,即使地狱也不一定全是坏事,也有好东西可以发掘。当然,那里环境还是很残酷的。 “Aria Math”整首歌都用钢鼓和老合成器拖着蹦蹦跳跳的反拍。这也是创造模式里会有的歌。我写它来赞颂游戏里那些更加宏伟的创作。巨大的雕塑、整座城市、像素画、人物,都有游戏中的复原。这些杰作都令人叹为观止,也是我所意图象征的。不太确定我是否传达到了。 “Taswell”是我向一位相识不久但未能长留的朋友的告别。他的死讯令人很难接受,但是我不想为他的死亡而作此纪念,更多是因他生命中每一个快乐的时刻而无法忘记。 “Beginning 2”和Alpha里的“Beginning”一样,可能也是专辑的结束,可能也是开始。接下来的歌马上就要变换风格了,当然之前还有“The End”。 “Dreiton”是对能写出像Zweitonegoismus那张专辑的那时的我,那个尚不敢面对音乐简约的本质的我的致敬。那时的我依然对作曲热情满满,尝试着去用各种多样而出格的风格而创作。其实根本没有必要那么恐惧。而这首歌,整首歌8分钟基本上只有两段。我希望我达到了重复的意图而不失变化的趣味。就像其他“创造模式”的曲子一样,这首也是对游戏所发掘的创造力的赞颂。7分钟时,整首歌突然激起,而又慢慢淡去。有些时候创造不需有什么理由。有些时候你只需要去做。 “The End”是为了Minecraft中叫“末地”的、一片黑暗而宁静的、充满了恐怖的末影人的空间而作的,一首15分钟长的长调。哦对,还有条龙。因为末地是玩家最后“打通”游戏的地方,这首也用到了很多之前的曲调。如果你仔细听的话,你基本能从中听出整张Volume Alpha。节奏建构起来之后整首歌突然破碎,好像播放它的某种设备突然放不了了一样。最后你能听到某人修好了它,然后整首歌从头开始(起码在游戏里是这样的)。专辑里,我们继续,下一首是…… “Chirp”,之后就都是游戏里能找到的唱片了。最后还有…… “Intro“,一首更好的、向你告别的曲子。结束抑或是开始? 这张专辑于2013年年末发布,当时我正想去墨西哥开巡演。每次我想到这张专辑,我就会开始怀念墨西哥和它的生活与德国或加拿大的不同。现在我想通了:我觉得Volume Alpha是欧洲风格的赞颂,而Beta则是写给美洲和亚洲的。也许你听起来像是我在说胡话,但对我来说,这也算是一个个人的想法。
转载自https://elfile4138.moe/2022/05/%E9%9A%90%E8%97%8F%E5%9C%A8Minecraft%E4%B8%A4%E5%BC%A0%E4%B8%93%E8%BE%91%E5%90%8E%E7%9A%84%E7%9C%9F%E5%AE%9E-%E4%B8%8A/和https://elfile4138.moe/2022/05/%E9%9A%90%E8%97%8F%E5%9C%A8Minecraft%E4%B8%A4%E5%BC%A0%E4%B8%93%E8%BE%91%E5%90%8E%E7%9A%84%E7%9C%9F%E5%AE%9E-%E4%B8%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