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4)】明月几时有,饺子配啤酒

2019-11-14 11:39 作者:有大米的说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于bigfun游戏论坛,也欢迎各位小可爱到那里收看小伙马城的流浪故事哦~)

南北方饮食习惯差异巨大,甚至是主食都有着千差万别。北方多吃面,南方多吃米。大概是五常的大米太香,写手群里一位大佬,曾将其他文学爱好者们创作的一首“大米颂”发在群里,那首大米颂虽然语言过于朴素,但字里行间都抒发着对大米的深切喜爱。

我是大米爱好者,于是同样作为主食的馒头在我心中非常没有地位。在南方上学的时候,由于那会儿天天吃米饭,所以馒头的滋味也就渐渐地从脑海中消失了。

其他的面食,面条还算好吃,包子饺子则是非常好吃,尤其是饺子,感觉自己真的是吃好久都不会腻。

在我记事儿起,我就很喜欢吃饺子,而且家里包饺子的频率并不算低,逢年过节,或者儿女回家,那天中午或晚上就一定会包一顿饺子。

家里最常见的是韭菜馅饺子,那会儿家里比较穷,还不像今天这样每顿饺子都是韭菜肉馅。小时候家里包的饺子都是韭菜鸡蛋馅,鸡蛋打散后点一点盐,入锅炒成金黄而凝固的熟馅儿,拌到切好的韭菜里,和匀,韭菜鸡蛋的饺子就基本上调好了。

小时候我经常在包饺子的时候凑热闹,我望着盆里装着的馅料,同时脑子里也会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漫山遍野的草地上开了一朵朵漂亮的黄色小花。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我就造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比喻句。

所以每次包饺子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是充满了期待的,甚至有时候,我会迫不及待的从盆里摘两朵金色小花,不顾形象地塞进嘴里尝。因为奶奶比较惯着我嘛,所以我第一次总是会得手。但如果我想再次下手的话,我妈一定会把我的手给打回去。

长大的我才意识到这件事情不对劲的地方。脑补一下,假设一个熊孩子在包饺子的时候“明目张胆”地偷吃熟馅儿,吃完还嘬手指头,嘬完手指头还不忘把沾满口水的手指头伸馅儿里头搅合搅合……

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如果我能穿越回去的话,我估计我也会下手阻止这一恶心人的行为。

长大之后,偶尔在家,奶奶就会包一顿饺子,而我的任务就是帮奶奶打下手。她负责揉面,和馅儿,擀皮,我就在一旁等着包饺子。奶奶的馅儿和得特别好,我在外面吃过那么多家饺子,就没一家饺子馅儿和得比我奶奶要好的。

我包饺子的速度特别快,所以我们家包饺子的效率很高。家里四口人,工作量其实不小。不过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我和奶奶会聊起很多的事情,从小到大,从过去到以后……不知不觉,饺子也包完了,故事也说完了。

如果要是过年的话,那就更热闹了。搓牌码牌的麻将声里交换着团圆的喜悦,窗外的爆竹烧尽后的火药味儿还没在耳畔消散,又跟上了新一轮的爆竹声响。午夜钟声敲响时分,热气腾腾的饺子刚好上桌,盘中的饺子们抬起来氤氲热气。守在电视前看春晚的家人们随即上了餐桌,在推杯换盏和新春祝福之间,又来到了新一年。


所以包饺子这件事儿吧,对我而言远远超过了制作食物的层面,而是形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如果团圆可以看得见,吃得着,那团圆的样子,就是我眼前的饺子吧。

可惜出门在外,今年是再也吃不到家里包的饺子了,南方地区饺子馆也并没有那样多,就几家东北菜馆才会上饺子。

馆子里的饺子没有我奶奶包的好吃,连面都不是自己和得,不过偶尔吃一顿,也算是告慰没办法回家的自己吧。

节日的使者:饺子

所以立冬这天,刚好我也馋饺子了,就点了香菇猪肉馅儿和韭菜鸡蛋馅儿的。

说起来,立冬那天早上打开微博,微博热榜前十里有一条:“立冬吃饺子”。

很遗憾,我们家吃饺子的日子是在冬至,老家有一种说法——冬至不吃饺子,耳朵就能被冻掉了。挑食的小孩子在大人们这么一吓之后,相信也会心不甘情不愿地吃一两口饺子,然后成为饺子的簇拥吧。

广东应该完全不必担心冻掉耳朵的问题,所以只要是哪天想吃饺子了,点个外卖,过不一会儿就到了。



送来的饺子有两盒,其中一盒饺子被整齐地码在盒子里,他们一个人住着一个小房间,这样能有效防止饺子粘成一坨——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挤在另一个盒子里抱团取暖的饺子们,这看起来才更有冬天的感觉呢。

也罢,今天反正也是跟风吃饺子,我把醋往外卖盒里一倒,吃一口饺子,蘸一点醋,一口咬下去,咸香可口的咸就从面皮的密室里钻了出来,我吃得有滋有味。

只是机器轧的饺子皮,加了粉丝的韭菜鸡蛋馅,却始终无法让我有那种在家里吃饺子的幸福感。

要不在冬至那天再吃一顿饺子好了,兴许能找到一点家的味道。

而且这样的话,今年的耳朵,也不会被冻掉了。

其实除了饺子,在我心里还有一样可以代表团圆的东西,尽管这个东西想代表团圆的话,就必须要出现在一定的场合里。

这样东西就是酒。

关于酒其实也有很多可以谈论的东西,我挺喜欢喝酒的,却总是对这个东西又爱又恨。理由嘛,等我过两天再讲给你们听。

同学聚会,工作交往,朋友聚餐,酒都是必不可少的助兴道具,而且感情深还要一口闷。盛夏时节,叫上三五好友,烧烤摊上一坐,叙叙旧,喝喝酒,再热的夜晚都会变得清凉起来。等到酒过三巡,桌上的人脸上都写着“微醺”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之间的温度,也跟升高的体温一样,渐渐回暖了。

最近一次和友人喝酒在三个月前,当时我去南京玩耍,夜半三更到达南京站的我,又乘着一号线到了基友家附近。基友在地铁口等了好一会儿,二话没说,就拉着我去吃了南京城的小龙虾。


我俩在店里一边嗦着麻辣小龙虾,一边对饮扎啤,就像是回到大学一样。这也是团圆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乡的故知,就算再怎么久未谋面,也可以凭借着酒水让彼此重新认识。

不过来到广东之后,因为认识的人不多,相当于是重新开始了,所以也并没有多少可以去一块喝啤酒的人。而且,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别人周末聚会的时候,也正好是我上班的时候。

所以我有点想放弃这个计划,于是我打开了美团(没有收广告费!),刷了一下各种店家。首页推荐的店家我都已经吃过了,于是等我随便点完一家没吃过的外卖。之后,我望着眼前的订单信息,开始发呆。

好想去喝酒,吃小龙虾啊。

我甚至连发呆的时候都在想这件事,可见我对小龙虾是真的充满了渴望。但是一个人喝酒的话,会很没氛围的,喝酒果然还是要叫上几个人一块才好。

我带上了一点希望,打开微信,找到洪学长,戳进去,问他:

“晚上要不要哈啤酒嗦小龙虾?”

学长没一会儿就干脆利落地回复到:

“痔疮,没空,不去。”

邀约失败。

罢了罢了,那就回忆一下以前和朋友们喝酒的场景,画饼充饥。

双刃剑的一面:酒

我想起今年年初和三位好友的聚会,我们打游戏,逛商场,涮火锅……涮完火锅之后,哥四个去了一家静吧喝酒打牌。

这家酒吧里的啤酒大多数都是国外的啤酒,口味上和国内的啤酒差距还挺大的。我喝酒一般都不记得酒名,只能用好喝或者不好喝来形容,除非这个酒的名字又好喝又好记。

于是我真的在这家店里遇到了挚爱——科罗娜。


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我当时是真的喝得有点醉,拍照都模模糊糊的。

实际上我是后来才知道科罗娜其实还是很常见的,来广东这边之后,发现每家便利店几乎都有售卖,价格也很亲民。

不过第一口尝到科罗娜的感觉,说实话,确实很惊艳。首先,酒的颜色是真的很好看,是那种很漂亮的浅金色,即便是在昏暗的灯光下,也能看出它与其他啤酒的不同之处。

其次,味道很淡很柔和,但这种淡并不是完全没有酒味的寡淡(没错,我说的就是雪花!一点酒味都没有的雪花!!),而是一种清新的淡。也难怪喝科罗娜的时候也要搭配上柠檬,想必在二者的互相映衬下,酒的味道会更加的清新吧。

那天晚上我们喝酒喝到了将近十点。才依依不舍地各回各家。

这也是我们四个人的一场团圆,只是现在,四个人在四个地方,本来约好的下次过年时候见面,现在看来也是充满了未知数……


外卖来了之后,我一边吃着工作餐,一边幻想着啤酒和小龙虾味道时。

洪学长刚好来了一条微信。

“最近还不错?”

我看完之后,迅速回复他这么一句:“还成,没事儿,一切安好。”

学长“哦”了一声,就没再有别的回复了。

我习惯性的翻开学长的朋友圈,上面有一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成年人的友谊就是不断给朋友发消息说:‘咱们好久没见了,有空出来聚一聚吧’
直到你们其中一个人挂掉。

话唠时间:

各位好呀,我是大米,不知不觉也更新到第四期了,各位最近有好好吃饭嘛|ू・ω・` )

今天的故事出现了本系列的第一个虚构人物——当然说是虚构,实际上也是参考了周围的人物进行塑造的。至于他的背后有哪些故事,我们日后慢慢揭秘~

今天的更新,有饺子,有啤酒,那把这二者并列拎出来,其实也就说明他们的地位在我的心中是一致的。所以……

今日话题:各位大佬有什么可以推荐的好喝的酒吗!

欢迎在评论区大力推荐呀(☆_☆)!!!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4)】明月几时有,饺子配啤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