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社会行为主义(1-1-4-4)——喜欢“玩梗”背后的意识形态,米德的

2023-07-15 15:14 作者:瑞瓦肖的风  | 我要投稿

社会行为主义(Social Behaviorism),代表人物:米德(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对符号学的把握是实在论、还原论、实用主义的垃圾水平)。


用行为实用主义来理解/还原符号性活动,把自我、思想、语言等精神性内在东西消解为交往活动(interaction,可外部观察)。可看作是行为主义走向了社会学(外部观察、实用/经验主义的)。


场域论(1):世界、社会(符号性互动的场,符号/象征空间,白嫖符号性的互动)

本体论(1):物质(可以进行符号性/秩序性的互动)

认识论(4):主动消解心灵的内在性(心灵被看作一种会用符号/会玩梗的外部能力)

目的论(4):实用主义(一切都只是符号性的互动,一切没有运行的方向性)(在符号性互动之外不存在超语言/终极律令,因而是反总体主义/反集权的[1144的可取之处,不过只是在表面上坚持这了一点,因为其场域论是1])


【现实对应】

玩梗。通过(有没有能力)玩梗来识别人的内在活跃性,来识别是不是自己人/同好。自以为通过玩(外部的)梗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内在的纵深/内在世界,反过来即认为通过玩梗等可表明/确证一个人内在的纵深性。


肤浅、廉价的意识形态。以玩梗为享乐,目的论上漫无目的,认识论上不反思,对于场域论(基本规则、社会的稳定性)和本体论(世界上哪种力量最重要/狂野?钱、权、性)的态度都是依附/信服知识性的权威。在场域论和本体论上被驯服,在认识论和目的论上不反思。其不反思实际是刻意不反思,使得自己刻意不停地玩梗,通过玩梗觉得自己有社会性(是处在一个社会共同体)和内在性(心灵/精神的纵深)。


【主义主义】社会行为主义(1-1-4-4)——喜欢“玩梗”背后的意识形态,米德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