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25岁时就死去了,直到75岁才埋葬......
在人间,所有人死了之后都会去天堂......
有人问:难道没人去地狱吗?大师说:这个世界不就是地狱吗......

是的,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在书籍上和网络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大多数人往往在25岁的时候便已经死去了,直到75岁的时候才被埋葬,很多人听到这句话后会认为是危言耸听,25岁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年纪,有着大把的时光去享受、有着最为充沛的体力和动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说人会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就要死去了呢有点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我并不是在这里说些什么危言耸听的言论也并不是杞人忧天,如果你仔细的想想自己目前的人生现状和将要度过的人生,以及联系身边大多数过来人的经历你就会发现,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一个人一旦到了二十五岁,并不是肉体上的消亡,而是精神和动力的丧失,与其和肉体的消亡比起来,我觉得精神上的动力和追求的丧失更让人无法接受。因为每个人都有离开世界的那一天,肉体会随着历史的尘埃埋进浩瀚的大地里面,谁也逃脱不掉,但是在自己的肉体还没有消亡前,自己的精神和追求就未老先衰了,在25岁的时候就彻底的失去了动力,那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可惜至极。
仔细的想想我们的一生,在25岁之前我们似乎活得有血有肉、有模有样的。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会不断问你你的梦想是什么,别看那个时候的我们小,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我们小小的内心里面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幻想,我们因为动画片里黑猫警长的正直和勇敢会说自己想要当警察、我们因迷恋于身边各种各样简单方便的机器而说自己想要当发明家、我们甚至看到天上来回飞去的大飞机更是说出了自己想要当飞行员的梦想等等,总之那个时候的我们年龄十分的小,未来充满了各自各样的可能,我们所说的梦想在努力之后不一定不会实现。
后来上了初中,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着,那个时候是一个萌芽阶段,如果说小学时的各种梦想是一种幼稚和不现实,那么初中就像是萌芽阶段了。我们若是喜欢长跑或者是足球等运动就会去练习体育、我们若是喜欢什么音乐器材或者是唱歌就会去练习音乐和乐器、我们若是只想在将来考一个好的大学那就去努力的学习各种科目,那个时候我们有追求、有梦想,并且为之努力着,并且在这个时候还会遇到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
高中到大学,我们依然有着自己想要完成的梦想,而且也越来越接近了,高中三年的努力让自己考上了一所梦想的大学、大学四年的努力让自己最终找到定位,甚至明白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过个什么样的生活。直到大学毕业,我们来到社会,辗转着各种工作、最终娶妻生子,一直到25岁。在那个年纪里你会发现因为经常加班和陪客户喝酒的缘故自己的啤酒肚已经越发的明显;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儿时和青年时的梦想在这个时候都没有钱重要;你甚至会发现每天如一日的上班工作成为了自己的全部,在自己精力还是十分旺盛的时候就已经十分的渴望退休以及休息了。
时间慢慢的拉长,每天如一日的工作、不得不陪的客户、还有必须要操心的妻儿,渐渐的发际线越来越高、啤酒肚越来越大、思想越来越贪图安逸、嘴里说出来的话也变得越来越俗里俗气,这和几年前的自己简直是判若两人,那个有梦想有追求的自己早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生活就像是重复,重复着每一天,一如三餐、工作以及家庭生活,就这样一直到自己老去,再到自己七十五岁的时候死去并且埋葬,如果以此类推,其实你真的就在25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死去的了,因为25岁之后的生活和工作每天都一样,你是平凡的那个大多数是可有可无的那一个,对公司来说是的、对整个社会来说同样是的。
就拿现在的我来说我都感觉到自己似乎在被两个方向拉扯着,一个方向是依然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想要过的生活;另一个方向是赶紧找个人结婚算了然后从此下去柴米油盐,两个方向我都有压力,两个方向也都曾让我感到无比的迷茫和难以抉择,更何况到了二十五岁呢。很多的时候我会拿起手机翻开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我会发现自己曾经的那些又瘦又帅的高中同学在这个时候大部分都已经明显发福了,那圆滚滚的肚子、高高的发际线再也找不出曾经的模样,有的也早早的成了家早早的生了孩子从此自己的世界就是家庭和工作,看来岁月这把刀是公平的,他从来都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因为很多人在25岁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到了75岁的时候才被埋葬。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则新闻,那就是一位在乡镇工作的公务员跳楼自杀,并且是在自己最怨恨的地方,那个办公楼跳楼自杀身亡的,同时她留下了一份遗书,遗书上面发自肺腑之言的劝解大家不要进体制,因为那是一个没有梦想、没有前途的地方。对于她的经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会理解吧,一个人一旦进入到一个状态就定格了,就像到了25岁就定格一样,每天如一日,同样的人、同样的办公场所、以及同样的交际圈子,如此的往复的在里面生存一辈子,没有未来、没有前途,最终换来的结果就是自己退休,其实想想就会感觉到蛮恐怖的,感觉就好像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一个地方,一个没有自己想法、没有自己未来和自由的地方,敢问有谁会在那里能够感到开心和快乐呢?
如果我们把25岁之后的日子比作在监狱里的日子,每天一日三餐以及工作和睡觉,并且被判定为终身监禁,四周都有拦网,就连抬头朝天空望去也仅仅只能看到监狱操场上方的那一小戳的天空,人生从此没有了希望,并且只有老死在监狱里面才是唯一的归宿。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有一部电影就已经诠释了其中的真理,那部电影就是《肖生克的救赎》,在电影里面安迪和自己的那群狱友们本会在监狱里度过自己这一生的时光,其中监狱里安迪的好友艾利斯就已经在那里面度过几十年的光阴了,他无数次申请假释的机会却无数次被驳回,所以他已经放弃了出去的希望,但是安迪不一样,他一直饱含着希望。
当安迪的好友艾利斯劝告安迪说,“希望是危险的,希望能把人逼疯,所以最好是认命吧。”,而安迪却以这样的话来针锋相对,“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于是到了影片的最后,最终证明安迪才是对的,他隐忍了几十年最后终于越狱成功,而安迪那个不信希望的好友艾利斯也在最后一次获得了假释机会得以出狱,我把他们获得自由的原因归结为坚持希望,并且永不放弃。
我们何尝不像《肖申克的救赎》里一样深陷入人生的牢笼里面,虽然这个牢笼没有围墙、没有铁丝网,但是却有一面隐形的围墙将自己的灵魂锁在里面,任凭着自己的灵魂和精神在里面苟且的度过一生,直到七十五岁肉体消亡后再被埋掉。我们为何不像安迪那样呢,几十年的光阴里面依然坚持着希望,依然坚持着认为自己能够从里面出来。二十五岁的时候并不是该放弃和该苟且的年纪,我认为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以及想要做的事情,不要让碎屑的现实和无聊的人生麻痹和锁着自己有趣和有追求的灵魂,那样的话,真的和提前死掉没有什么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