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i2周年特别采访第二弹·后篇

【元乃木坂46·中元日芽香现在的位置】“各种各样的距离感让我感觉很舒服,也是因为我自己不依赖朋友”【后篇】
这是对作为心理咨询师活跃的乃木坂46元成员·中元日芽香的采访。在前一篇中,我们了解了选择心理咨询师这一第二职业的理由,以及对心理咨询师工作的重视。在后篇中,yoi的烦恼企划中收到了很多25 ~ 30岁的人们容易产生的烦恼,因此我们询问了中元小姐作为心理咨询师,以及作为同龄人的一员是怎么想的,中元小姐穿插着一些自己的小故事向我们如此描述。

25岁后,个人烦恼增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什么变化?
——来咨询的人,什么样的人比较多呢?
来找我咨询的人从中学生到50多岁,年龄跨度很大。尤其多的是25 ~ 40岁的商务人士。
开始工作的这几年,谁都在努力适应现场。因为有同样烦恼的人很多,所以很容易有同感,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泄出来。但是到了25岁以后,开始考虑换工作·考虑结婚·身体出现了变化…随着生活阶段的变化,烦恼也会转移到个人生活上。这样一来,就不会与人分享,一个人独自承担的倾向也会变高。
——yoi也有很多这个年龄的读者,听到很多人说正在为这些个人的事情烦恼。中元小姐,您自己感觉到了25岁后的烦恼有什么变化吗?
对我个人来说,从高中到20岁出头的时候比较烦恼,也没有自信。随着长大,“我要做这样的事”“我是这样的人,这方面我很擅长,但这方面我很不擅长”等问题越来越清晰。对于不擅长的事情,我可以避开,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总之,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考变得容易了,处理很多事情也变得容易了。
——这是受到学习心理咨询的影响吗?
我觉得这个因素很大。因为我原本的性格,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有些极端。不是0就是100。因为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善于放松,所以一直觉得“总觉得很累”“总觉得活得很辛苦”,但是学习了心理咨询之后,觉得“适可而止就好了”。

没有自信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捕捉消极的语言
——中元先生在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时候,也有过没有自信的烦恼吧。yoi经常听到读者抱怨对自己没有自信。想要爱真实的自己,却怎么也爱不起来,面对这样的烦恼,该如何面对才好呢?
别人的优点可以很快发现,而自己的优点却很难发现。理由是,自己做的事自己看来是非常普通的事情。沟通能力和关心他人等“行为”,尤其难以客观地看待,所以感觉不到自己比别人优秀。
和别人比较而陷入自我厌恶的时候,请试着回顾一下过去被别人夸奖的事情。即使不是直接的夸奖,例如“能这么快完成工作真是帮了大忙!”这种感谢的话,也表现出了对你工作能力的评价。越是自我肯定感低下的时候,越容易忽视,只要有意识地捕捉积极的语言,心情就会高涨。
试着把被说高兴的事、被夸奖的事记录在笔记本或手机的记录功能里怎么样?比起积极的事情,人们更容易记住消极的事情。一边回顾一边反刍工作流程化的话,自己好的地方就会留在记忆里,就能积极地看待自己了吧!
——关于“没有自信”的烦恼,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没能成为小时候所描绘的大人形象。”中元小姐说长大成人后更能做自己,有过这样的纠结吗?
我在迎来25岁生日的时候,因为同样的原因对自己感到绝望(笑)。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我有什么成就吗?从10多岁开始从事艺能的工作,听到别人说我“年纪轻轻就很能干啊”,这让我很自豪…到了应该稳重的年龄,感觉失去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但是环顾周围,从好的意义上来说,有很多不管几岁都天真无邪的大人,非常有魅力。看着以各自的步调生活的大人们的样子,我觉得“年龄不是活了多少年的标签”,从心里得到了救赎。
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的人,内心深处一定也有某种“理想形象”。首先,试着从明确这一点开始吧。“为什么想成为那样的人?”“为了成为那样的人需要什么?”“现在的自己有什么不足?”……我认为仔细钻研,一个一个地达成目标是捷径。比较容易理解的理想指标有结婚、生育、升职等。但是光靠自己的努力是无法达成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找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比如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正因为是重要的人,更应该以自我为轴心控制距离感
——咨询的人中,25岁左右的人特别多,这是因为随着人生阶段的变化,烦恼转移到个人方面,就很难与人共享,只能一个人独自承担。yoi的读者中也有很多人有“无法和朋友相互理解”的烦恼。中元小姐也有这样的烦恼吗?
由于生育和育儿等原因,身体状况和生活方式容易发生变化,这对女性来说是非常显著的烦恼。即使是同样的年龄,热衷于工作的人和正在育儿的人,想说的话、想听的话、想让人说的话都不一样。并不是谁不好,只是思考的方向不同而已。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并不用“因为合不来,所以断绝关系!”,这就是友情的好处。如果对方是家人或伴侣,为了共同生活,对话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与原本就不太亲近的朋友更容易保持距离。和因为转学和工作调动而很久没能见面的朋友,再次见面很顺利地回到了原来的关系!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我认为,试着隔一段时间,想再聊的时候,或者回到彼此相似的境遇的时候,重新建立缘分也是可以的。
我和乃木坂46的成员至今仍是朋友,有一直保持联系的,也有几年才去吃一次饭的,还有有事时才见面的,距离感各不相同。即使是比较亲近的人,也有可能因为彼此的日程而无法见面。我之所以能感到愉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不依赖朋友。
不仅是朋友关系,不依赖他人对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也是很重要的。想见的时候见想见的人,有话想说的时候见想说的人。虽然很简单,但这样的关系不是最好的吗?勉强配合对方说话或假笑的话,对方也一定会明白。如果是重要的朋友,就更应该以自我为轴心来控制关系和距离,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关系。
——正因为对方很重要,所以要以自我为轴心控制距离感,这种想法让我恍然大悟。对此,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传达给对方也是很重要的吧…但是,很多人都很在意对方的看法,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明白。其实我也是很在意对方的接受方式,把想说的话藏起来的类型。我甚至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对话和LINE上的交流而感到不安,每天晚上都独自开反省会,感叹“那个说法不太好”。无论怎样小心翼翼地选择语言,还是无法消除不安,讨厌那样的自己。但是从某个时候开始,“以我的性格,不介意是不可能的!”于是就这样放弃了。
这样想的契机是心情的转换。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但总会过度思考事情的我,不会踩对方的地雷或说伤人的话。与其让对方心烦意乱,还不如让自己心烦呢。这么一想,就不会再厌恶自己了。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再次意识到,选择措辞或顾及对方的感受绝不是坏习惯。“因为担心对方会怎么想,所以什么都说不出来”这样的表达听起来是消极的,但“在考虑对方的基础上选择语言”听起来不是积极的吗?这样的人大多是能体谅对方痛苦的温柔的人。希望你能把这份温柔稍微转向自己。
但是,也有一些人际关系,尽管你已经足够关心和温柔,也会因为过度忍耐而破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对希望理解自己的伴侣或家人等亲近的人,不时地传达你的意思是很重要的。如果因此而让对方不开心而分开的话,那说明你和那个人本来就合不来。这或许是一个远离给自己带来压力的人的好机会。

对将来感到不安?期待?一个想法可能会改变心态和行动
——光是听您说话,总觉得心情变得轻松了(笑)。话虽如此,对于面对未来的不安和烦恼总是无法消除的,对大家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与过去和现在的烦恼相比,未来是无法预测的。正因为如此,才很难找到接近方法。对疾病和事故的不安,对现在的不景气产生的金钱方面的担心……。我经常从客户那里听到这样的烦恼:“感到威胁的事情太多,无法安心生活。”
无论是谁都会对未来抱有或大或小的不安。如果这些话能起到一点帮助作用就好了,但如果你正处于“想得睡不着”“什么都提不起劲”的状态,请试着和别人分享一下。烦恼的时候比平时更难得出答案,一个人持续下去的话,容易陷入更加消极的想法。人只要说话,心情就会变得轻松,所以,如果平时有一个可以互相倾诉抱怨和压力的人,就能防止烦恼的膨胀。请一定要活用心理咨询。
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不安,但“下次再想吧!”,我推荐大家养成这样切换心情的习惯。心情稍微低落的时候,就埋头于兴趣爱好。也可以试着把消极的思考当作一个契机,通过设置各种防御线、采取对策来避免最坏的事态。不要责怪烦恼的自己,正因为是爱操心的人,所以才不会变成最坏的情况!希望大家抱着这样的想法,试着为自己行动起来。
顺便说一下,我是非常期待将来的类型。听前辈们说“人生到了30、40岁会更快乐”,作为心理咨询师也会有所成长……想象这样的以后就会很兴奋。当然也有不安,但是当跨越了这些以后,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样想的话,未来是不是多少变得光明起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