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团的进化(下)—“名不符实”的第五机械化军
1938年11月,武汉保卫战结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于全面抗战爆发前在德国军事顾问帮助下建设起来的新式中央军调整师和整理师在历经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已基本消耗殆尽。于是,在大量苏联军事援助到来的同时,国民政府开始了新的部队整训计划,其中最强的便是被列战略机动部队的四大攻击军——凯申嫡系第一军、第二军(时任军长李延年,该部于解放战争中起义)、第五军、第七十四军,而这四大攻击军中唯有第五军拥有“机械化军”的名头,可谓精锐中的精锐。

1937年8月,原新编11军改番号为第五军,该部下辖荣誉第1师、新编第22师、第200师(装甲单位已被抽调)以及大量师直属单位。下面就简单来介绍一下它们的编制:
军直属单位
军部 X 1 (军长杜聿明)

装甲兵团 X 1
下辖战车营 X 4
每个战车营编有三个战车连
以战车1营为例
营部配有
一辆苏制 T-26B 型轻型坦克以及一辆德制 奔驰TYP320WK 型军用轿车
1、2、3连各配有
7辆苏制 T-26B 型轻型坦克以及5辆意制 菲亚特L3/35 型超轻型坦克




全营共计装备22辆T-26B 型轻型坦克及15辆意制 菲亚特L3/35 型超轻型坦克

除了4个营的主战装备外,装甲兵团内还有少量法制雷诺以及剩下来的英制维克斯



这样算下来,全团共计装备88辆T-26B 型轻型坦克、60辆菲亚特L3/35 型超轻型坦克,以及杂型坦克若干。

混合炮兵团 X 1
下辖 苏制76.2毫米野战炮营 X 1
三个4门制炮连,共12门76.2毫米野战炮

德制150毫米重榴弹炮战车营 X 1
三个4门制炮连,共12门150毫米野战炮

(由独立重炮14团抽调,短暂存在后又被抽回去了)


骑兵团 X 1

汽车兵团 X 1

战防炮营 X 1
下辖 德制或苏制37毫米战防炮连 X 3
三个6门制炮连,共18门34毫米战防炮

通信兵营 X 1
辎重兵营 X 1
工兵营 X 1
特务营 X 1
修造工厂 X 1
野战医院 X 1
消防连 X 1

荣誉第一师
师部 X 1 (师长郑洞国)

步兵团 X 3
每团下辖步兵营 X 3
每营辖步兵连 X 3
+机炮排 X 1
+侦察班 X 1
+工兵班 X 1
+营部 X 1
每连辖步兵排 X 3
每排辖步兵班 X 3
每个步兵班12人,一名军士班长+11名士兵,装备1挺轻机枪,两支盒子炮以及10支步枪;
全连主要支援火力为9挺轻机枪,另加两门60毫米迫击炮,总人员编制166人(加连部班和火力支援组);
机枪排50人,装备6挺重机枪和2门82毫米迫击炮;
侦察班16人,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