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猎人冰原设定集生态翻译21——黑轰龙
个人翻译如无授权🚫禁止转载
“拥有黑褐色外壳的轰龙亚种。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和凶猛的性格。作为其特征的咆哮,也以远超普通种的威力为傲。”——怪物图鉴
飞龙种 黑轰龙
全长:1943.20cm
全高:581.41cm
脚的大小:146cm
主要栖息地:引导之地(瘴气地带)
拥有超过普通种的强烈咆哮和黑褐色的外壳,还有着极其凶暴的性格,所以以“黑轰龙”的别名被人熟知,是轰龙的亚种。在引导之地的瘴气地带确认了它栖息的事实让调查团倍感意外。究其原因是因为,本种通常被认为是喜欢生活在容易维持高体温的灼热地带的物种。事实上,也的确看到了它造访龙结晶之地的身影。在擅长利用强悍的四肢进行肉搏战的同时,还会采用频繁放出伴随着冲击波的咆哮追击猎物的形式狩猎,可以说表现出了在通常种之上的暴虐性。

发出伴随着强烈冲击波的大音量咆哮
亚种与普通种相比,心肺功能有显著的提升。肺部吸入大量空气后,一口气放出的“大咆哮”,通过强韧的声带放大,成为了超越声波的冲击波,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吹飞。据说那轰鸣声能从一座山的山顶一直轰击到山脚下。它们不仅能控制冲击波的范围,使出大小规模不同的咆哮,而且还能发出用直线冲击波横扫前方180度的巨大咆哮。虽然有比普通物种更大更发达的“大鸣袋”,但也可以说是它过度的运动量培养出来的能力吧。

随着心肺功能的提高,代谢和凶暴性的增加
因为获得了更强的心肺功能,为了获取维持身体的卡路里,捕食行为增加了。由于经常寻找捕食对象,所以凶残性也随之增加。另外,它也是变温动物,周围气温对体温的影响程度较高。在炎热的火山和砂原等地,维持体温不需要消耗热量,因此适应了这些地区,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运动能力。



组织反复变质形成的黑褐色外壳
在火山地带生活的过程中,火山灰和粉尘状矿物附着在体表。这些成分和本来的甲壳受热混合,变质成了发黑的外壳。亚种在断断续续地重复这种外壳构成变化的同时成长。看甲壳的断面,溶解和凝固的次数像年轮一样被刻下,那个层状的构造似乎使之具备耐热性。据说在短时间内,即使接触岩浆,体内的器官也不会受到伤害。

把瘴气地带作为栖息地的理由
这个亚种幼体时体色接近灰色,年龄越大甲壳上的黑色也越深。根据成长环境的不同,黑色也会有所不同。黑色化附带的优点是,容易吸收太阳光,能有效地维持体温,而且在火山地带具有迷彩效果。该亚种的不在熔岩地带栖息而是选择瘴气地带的理由之一。恐怕和容易吃到肉类有关。另外,也可能是由于瘴气比高热更容易引起甲壳变质。


以缓急的动作引诱的狡猾狩猎手段
刚开始强力的冲锋,突然抬起上半身,发动猛烈的咆哮。在本种这种轻重缓急多变的动作中,需要警惕它用右前脚向前击打,向左侧胡乱挥击的攻击。通过这种攻击或突进后的反转,将猎物引诱到自己的右侧,这是本物种的惯用手段。从右侧开始挥动脑袋,用咆哮的横扫将猎物截住,表现出狡猾的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