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京东健康“朋友圈”扩容 共同打造“共赢链”

2020-11-03 16:08 作者:鳌头财经  | 我要投稿

作者丨汗青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家住苏州的宋先生在上周刚接受了阑尾炎手术,在术后,通过医联体内转诊,他的换药、拆线等后续治疗护理都在家门口的枫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

为他完成这一切的是枫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严璐静,像她这样的全科医生,在全中国不足40万人。

今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吴浩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奔赴武汉指导社区防控工作。51天的工作让吴浩看到,在疫情面前些既懂临床又懂社区公卫的基层全科医生少之又少,社区缺少基层全科医生,更缺公共卫生的顶尖人才。

影响全球的新冠疫情折射出了我国缺乏基层全科医生的现状,也让世界经济发展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后疫情时代,居民对于医疗、健康的需求集中爆发,与此同时大健康产业正迎来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健康需求增长和行业变革升级的战略机遇。

10月29日,以“光合·共生”为主题的2020京东健康合作伙伴大会在成都举办。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面对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京东将秉持开放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以组件化、产品化、平台化、生态化的方式将京东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和京东健康一起参与到行业的变革中,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全新生态。

建立全渠道供应链

 根据《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经不同培养模式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总数30.9万人,不及临床医生总数的9%,每1万人拥有全科医生2.2人。与之对比的是,发达国家全科医生数量普遍接近临床医生总数的30%,甚至达到50%及以上。

实际上,以诊所和村医卫生室为主力军的基层医疗机构占我国医疗机构总数的93%以上,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防线。然而服务能力不足、供应链断层等问题制约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由于供应链效率低下、采购渠道混乱,基层药品供应不足,药品短缺时有发生,过期失效药品频现,用药安全难以保障。

通过数字化对传统医药行业赋能,利用京东健康的供应链优势将健康服务更好的触及下沉市场,成为京东健康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鳌头财经了解到,京东健康旗下医药健康产品批发平台“药京采”,下游采购用户超过17万,且基层诊所、药店占比逐年增长。通过药京采触达,京东健康为基层诊所提供了一体化的赋能方案,包括提升供应链效率,提高药品水平,降低药价;提供技术赋能,提升基层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医生培训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等。

这背后源于京东健康此前积累的用户与供应链优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与线上零售药房。截至2020年6月,京东健康平台上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品类,与自营业务形成良性互补。

在解决了药品下沉的问题之后,京东健康更近了一步,鳌头财经在大会上了解到,京东健康通过与医药、医疗器械、保健滋补等健康产品企业和品牌商家合作,建立了行业领先的供应链体系。公开数据显示,依托京东集团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已有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

目前京东健康平台上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京东健康第三方药品批发交易平台“药京采”目前下游采购商家超过17万。

最近几年,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转型愈演愈烈,传统医药行业也开始向数字化靠拢,京东健康在行业中与合作伙伴们率先构建了全渠道的服务体系,为医药和健康产品供应链转型提供了范本。

“服务+实物”双向联动闭环

 在实物端做好布局后,如何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全链条健康服务服务触及更多用户,成为京东健康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京东健康CEO辛利军给出了答案,“大健康产业的数智化转型不是局限于某个环节、某项技术,而是应站在产业链全局视角,从健康管理全流程出发,推动各环节、各场景的技术创新。”

针对于医疗、健康服务,京东健康此前着力于打造自身“医+药”双轮驱动闭环,这其中的逻辑不难理解。其本质上是通过打造流量的闭环从而实现用户健康场景的全覆盖。在流量层面上,购买医药健康产品的用户为京东健康的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天然流量,而使用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用户为零售药房销售及其他消费医疗服务提供潜在流量来源。

随着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医+药”双轮驱动也“升级”为“服务+实物”的双向联动闭环。

鳌头财经了解到,截至2020年9月,京东健康已入驻超过6.5万名医生,其中62%来自三甲医院、80%医生是主治级别以上,并已开设16个专科中心,入驻近百名权威专家和顶级名医。此外,京东健康家庭医生产品——“京东家医”为用户及家庭提供提供7*24小时健康咨询,不限次专科问诊、处方服务,顶级专家面诊等一系列服务。

京东健康的实物零售业务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协同整合,形成了“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可以预见的场景是,当居民有了想购买药品、医疗器械、保健滋补品的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京东健康问诊;拿到体检报告的用户,也可以在线上找医生进行体检报告的数据解读;而线上问诊结束后,用户可以遵医嘱或按处方搜索、查找或购买相应的药品或医疗设备,同时智能监测设备还能够辅助医生,提供为用户开展慢病管理或健康管理的重要数据参考。

京东健康实物、服务协同闭环的模式不仅可满足用户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

通过这一联动,京东健康在商业上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辛利军在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76%,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健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与在线零售药房;2020年上半年日均问诊量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6倍。

大健康产业在国内仍属蓝海,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大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21.8万亿元。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对健康产业的发展正不断给予鼓励和支持。

今年7月份,国家十三部委联合发文,要求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从智慧医院、线上医疗纠纷处理、医保支付等方面进行完善;9月份,国务院又印发《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大力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互联网诊疗、电子处方流转、药品网络销售等服务。”

“政策红利不断,健康产业应抓住最佳发展机遇,更加精准地对接和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在会上表示。

可以看到的是,新冠疫情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意识,也倒逼了大健康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京东健康则抓住了机遇。

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当前,全球抗疫之战仍远未终结,医疗健康行业仍需乘风破浪。辛利军表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大潮正在影响整个行业,京东健康希望与合作伙伴携手,构建共生共赢的健康生态。”


京东健康“朋友圈”扩容 共同打造“共赢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