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啥号召恢复农业税?交公粮激发农民责任感
你敢相信吗?2023年了,一些专家竟然号召恢复农业税。
前一阵子,中国政法大学某张姓教授在官媒发表文章,认为恢复农业税非常有必要,理由是必须通过交公粮和粮食税来激发农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为什么要激发农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呢?张教授又说,万一中美之间出现严重冲突,农民没有交粮的义务,人民(主要是城里人)会挨饿,会“遭受严重损失”。
张教授这话说的有道理么?我国农民,又是否需要农业税激发“责任感”?
01.
中国的农业税,取消时间是在2006年1月1日,标志着实行两千多年的种地缴税制度正式成为历史。
取消农业税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初步完成工业化,再也不需要农业反哺工业了。
1955年,中国全部财税收入为272亿元,其中农业税30.54亿,占总额的比例为11.2%;到了2005年,全国税收总计25718亿元,其中农业税约200亿,占比不足0.7%。
与农业税一起取消的,还有“三提五统”,简单来说就是农民需要缴纳的各种“杂费”,包括修路计生办学等一系列公共开支。
在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取消前,农民的负担有多重?相关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相关税负占农民总负担的44.8%,90年代甚至高达49.9%,进入21世纪也有29.5%。
庞杂的税负令农民苦不堪言,以至于诞生了世纪之交的江西丰城事件,地方管理者与农民之间爆发了剧烈的矛盾。
这些还只是看得见的数据。在温铁军教授所著《八次危机》中则描述了这样一个事实:新中国建立以来发生的多场经济危机,如50年代的“上山下乡”,70年代末的国家财政赤字,无一不是将危机转移到农村和农民身上。
换言之,农民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农民的付出,中国很难取得今日的成就。
02
然而,尽管农业税早已取消多年,我国的农民却依旧没有获得与之付出相匹配的待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巨量的农民进城成为农民工。
安徽师范大学的仇凤仙教授,在一份不便披露标题的调查报告中这样记载:接受调查的200位农民工群体中,约64%的人没有签署过任何劳动合同,约26%的人没参与过任何社会保险,约60%的人选择在城里“干到干不动为止”,约87%的人每月养老金不足300元。
在关于受访者身体问题处理的调查中,仅35%的农民工参加过体检,11.8%的人去当地大医院看过病,63%的人从未在务工地医院就医,58%的人选择“能忍则忍”。
冰冷的数据,足以说明农民群体的艰辛。笔者无意宣扬城乡二元对立,因为笔者自己就是城市出身,但笔者依旧认为,承认真相拥有面对真相的勇气,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的前提。
可即便如此,仍然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专家罔顾现实,张口就来给农民“加税”,美其名曰激发“积极性”,限制所谓的“资本下乡发了大财的人”,笔者就是特别好奇,专家口中“靠农业发财”的人到底是谁,难道是占比超过98%的小农户?
03.
姑且将专家的话放在一边,我们也必须承认,今天的三农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的工业水平和农业水平严重不匹配,家庭联产带来的小农经济仍旧占主流,因为流转困难导致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比例难以提升等等。
当年英国人给出的方法是“圈地运动”,“羊吃人”,用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完成土地流转。我们显然不能这么干,因为有损农民的利益。
但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妨通过政府的大力补贴,引导农民群体有序转变身份,从农民变为农业工人。
肯定有人问:钱从哪里来?这里给大家再看一组数据。
2022年,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03亿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36亿人,他们共领取了5.9万亿元的养老金,每人一年大约领了4.3万元养老金,一个月大约3500元。
还是2022年,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49亿人,约1.64亿人实际领取了养老金,而总养老金支出为4044亿元,合计一人每年领2400元,也就是一个月200元。
在当下,农民养老金不足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十分甚至二十分之一。
我们并非没有钱,而是在钱的分配上出了问题。不敢奢望农民能和城镇职工平起平坐,但如果农民养老金能达到城里人的一半,将极大解决农民群体的后顾之忧,心甘情愿地将土地流转承包。
一边做农业工人,一边领着国家的农业补贴,有条件再成立自己的乡镇企业,没有人会拒绝这样一笔生意。
历史无数次证明,强迫农民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结局往往都适得其反。只有顺应潮流顺应民心的人,才能在未来分得一杯羹。
中国农民不需要农业税,有些专家需要上良心税。
作者:金陵风语
参考资料:
1. 《深度:张捷谈中美博弈下必须确保国家的征粮权》,祖国杂志,2023-03-23
2. 《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 吴春桃,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3. 《农民合作社225万家带动1亿小农户,支持小农户参与农业多种功能乡村产业》,人民咨询,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