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7.1.1 进步的标准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七章社会的进步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前进性质
社会发展整个说来是沿着上升线前进的,它是一种进步,是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前进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根据对历史过程进行科学分析而做出这种结论的,它所根据的不是主观愿望,而是严格的客观标准,这种标准使人们能够判断哪种类型的社会,社会发展的哪一时代是更加进步的。
1、进步的标准
生活领域不同,进步的客观标准也不同。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平均寿命来判断人们在保健及物质福利方面的进步状况。识字的人以及受过中等和高等教育的人的百分比,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机关、戏院及其他等等的数量,可以说明文化的进步状况。在社会生活的其他许多领域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进步标准。
但是,要判断整个社会而不是它的个别方面的前进的发展,就要有另一种标准 最一般的、通用的标准。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就是这样的标准,即某一个社会形态的进步的标志。哪种社会形态使生产力的发展有更大的可能性,保证生产力以更高的速度发展,达到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哪种社会形态就是更进步的。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者正是认为这一标准具有头等意义呢?
首先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们的生活资料的生产这样一种极其重要的领域进步的直接标志。人们发展技术,积累劳动技能和关于周围自然界的知识,逐渐摆脱自然界盲目力量的支配并控制它们,日益广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以造福人类。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人们对自然界的支配程度。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 社会关系、文化等等领域的进步,归根结底,也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大家都知道,只是当人的劳动开始除了生产出为维持生产者自己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以外,还提供出剩余产品的时候,社会的一部分成员才能够摆脱体力劳动,从事科学、艺术和文学活动。而这就产生了精神文化的最初的重大成就。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引起社会政治的变革,这种变革使社会生活的各重要领域都能进步。在阶级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身依附关系和压迫劳动者的最粗暴形式 奴隶制和后来的农奴制相继被消灭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文化水平、觉悟程度和组织性也提高了。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结果,人民群众的社会政治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加强了。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经济制度的变革,它归根到底为使人类从几千年来犹如自然力那样盲目地、强暴地和破坏力很大地发生作用的社会力量的压迫下彻底解放出来做好准备。这里指的是剥削制度的社会经济关系,在这种制度下,生产物质资料的人不能支配物质资料,构成社会大多数的那些阶级处于一小撮压迫者的统治下,丧失了支配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命运、甚至生命的权利。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人剥削人的现象,社会分裂为敌对的阶级,是人们受到那些异己的社会力量奴役的基础。只有当生产力达到相当高的发展水平时,人类才能够摆脱剥削和阶级对抗社会的奴役人类的社会经济关系。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随着社会主义的胜利,随着共产主义建设的展开,人们不断控制社会发展的力量,这就使人们有可能在征服自然力方面向前迈出新的决定性的一步,有可能自觉地、有计划地利用自然力来造福整个社会。
“那些环绕着人们并且直到现在支配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了。人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真正的和自觉的主人翁,因为他们成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的主人翁······直到现在就治于历史之上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才受到人们自己的控制。只有从这时起,人们才开始充分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有在这时候,他们所推动着的那些社会原因,才将以极大的和日益增长的程度,给予他们以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的王国进入自由的王国的飞跃。”[1](恩格斯)
我们把生产力的发展当做进步的决定性标准,就必然会得出关于社会发展的前进性质的结论。因为随着社会从一个发展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生产力的水平就提高了,每一个社会形态都使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有了新的可能性,而随着社会生产中的变化,整个社会生活也发生了进步的变革。
从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这一事实当中,还应当保出另一个结论:社会的前进运动及其方向是历史的必然性。这就是说,无论是个别人或者是整个阶级都不能阻止社会的前进运动,都不能凭自己的愿望改变这一运动的方向。
大家知道,不止一次地有人试图这样做,但是无不遭到彻底的失败。帝国主义为了在苏维埃国家恢复资本主义制度曾经采取了何等疯狂的行动!但是,所有这些企图都遭到了可耻的破产。美帝国主义者企图堵塞中国以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保存这些国家的腐朽的反动制度,但是也遭到了同样的破产。
在目前时代,社会进步是跟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资本主义已经耗尽了自己的全部潜力。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保存这种生产关系,愈来愈成为社会的累赘和危险。
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社会的前进发展的思想,反映出现代最革命的阶级 工人阶级的观点和利益。这个阶级不惧怕未来,它对进步充满信心,进步不仅使工人阶级得到解放,而且使全人类得到解放。
注:
[1] 恩格斯《反杜林论》,1956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98-2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