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考A类申论大作文

2023年江苏省考A类申论大作文: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8”中……考察殷墟时所作“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指示精神的理解,围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时代征程上绽放青春”这一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
(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篇幅1000字左右。
材料8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提出:“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2年10月28日,……来到位于安阳市西北郊的殷墟遗址,这是二十大后,……首次离京考察调研。在殷墟博物馆,……仔细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考察过程中,……指出,“殷城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推进,中华文明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新征程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激荡回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令人动容。以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当代青年定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展现青春力量。
【简析】
本题是翻版2021年江苏事业单位申论大作文,都是汲取营养,都是青春,本质是一样的,破题方法也相同。
2021年江苏事业单位申论第三题: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6”中“知所从来,方明所去”这句话的理解,围绕“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营养,在服务民生中奉献青春”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2)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于“给定资料”;
(3)篇幅1000字左右。
写一篇文章,即议论文,如何破题?可以从三个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必须明确一点:为什么、怎么办,要建立在“是什么”的基础上。
就本篇文章而言,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汲取营养,从传统文化中能汲取到什么营养?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汲取的营养要落到哪里?或者有什么意义?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汲取营养?而指示精神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在具体成文时,也可以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两者或三者结合起来,议论文的写法可以多样化。
第一个问题:从传统文化中能汲取到什么营养?
根据可以得到:家国情怀、和谐理念、制度的力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奉献、天下为公的文化自觉、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廉文化、奋进的力量。
任选三个即可构成分论点,比如:家国情怀、和谐理念、奋进力量。
第二个问题:汲取的营养要落到哪里?
根据材料可以得到:走好人生路、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保护生态、成就梦想,共克时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选择、传递正能量、现代生活。
任选三个即可构成分论点,比如:走好人生之路、推动社会治理、引领现代生活。汲取的营养是抽象的,有了落脚点,就能化虚为实。
第三个问题: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指示精神已经做了回答:学习理解、古为今用。根据材料8第二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可以的得出:守正创新。根据材料8第一段: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坚定自信也是答案。如何汲取营养?学习理解、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坚定自信。
当然,还可以变幻句式,学习理解就是做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古为今用就是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守正创新就是做传统文化的创新者。根据材料8第二段:中华文明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大力弘扬就是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
任选三个即可构成分论点,比如:做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做传统文化的创新者。句式一变,分论点也就生动形象多了。
把“怎么办+是什么+为什么”,串起来就可以构成完整的文章框架。
分论点一:做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汲取家国情怀,走好人生之路。
分论点二: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汲取和谐理念,推动社会治理。
分论点三:做传统文化的创新者,汲取奋进力量,引领现代生活。
总论点如何提出?把指示精神和主题融合下就可以:要深入地学习理解,古为今用,守正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时代征程上绽放青春。当然,主语是当代青年。
“做……的者”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句式,比如,下篇的讲话值得认真学习。
中南要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我们要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坚定支持对方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不畏强权霸道,守望相助,推动中南关系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砥砺前行。
中南要做团结合作的引领者。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牢固是我们携手共进的最大优势。我们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做大做强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源转型等领域合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两国人民。中方欢迎更多南非商品进入中国市场,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南非投资兴业,支持南非未来5年吸引外资再翻番的计划。
中南要做中非友好的传承者。我们要发挥两国人文交流全方位、多层次、机制化发展优势,继续推动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媒体、高校、地方、青年等领域交流合作,让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在中国和非洲的广袤大地上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中南要做共同利益的捍卫者。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和平,不是冲突;渴望的是协作,不是对抗。中南作为“全球南方”天然成员,更要团结一致,共同呼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快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共同反对单边制裁和“小院高墙”,携手维护我们的共同利益。
【范文】
汲取文化营养 绽放青春力量
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六尺巷”的佳话在中华大地流传甚广,在新时代继续谱写新的篇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儒家文化的生态理想,一直深藏在中国人的血脉里;廉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年必须回答好的问题。要深入地学习理解,古为今用,守正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时代征程上绽放青春。
做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汲取家国情怀,走好人生之路。新征程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当代青年定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讲好时代新故事。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始终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激励着无数青年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汲取和谐理念,推动社会治理。“礼之用,和为贵。”和谐礼让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治理理念和方法,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依然散发着持久的魅力与芬芳。苏州市从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著名古典断案典籍中,挖掘传统优秀法律理念,运用到乡村治理,打造村民议事堂、援法议事工作室、法官驿站、乡贤工作室等,为党员干部、群众学法用法提供重要场所。实践证明,只要善于活学活用,和谐理念在现代社会治理仍大有可为。
做传统文化的创新者,汲取奋进力量,引领现代生活。文化的价值,既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在于与时俱进的创新。如何进入现代生活,如何触动年轻人的心弦?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无论是《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的走红,还是《舞千年》《只此青绿》等舞蹈节目的火爆,都让植根于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散发出新光芒。中华文明中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指引着当代青年奋进新时代、引领新生活。
中华文明,代代相承。我们早已告别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乡土中国,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信息都市。然而优秀传统文化并未远走,中华文明的内涵仍在延伸。当代青年要从五千年文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展现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