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考点 | 从类型角度分析黑色电影的创作方法
黑色电影(film noir)出现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好莱坞,它以大量的街道背景、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侦探、犯罪一类的题材和阴暗、悲观、恐惧情绪为特征。这一词语是法国影评家尼诺·法兰克在1946年因受黑色小说一词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它不是指一种类型,而是指主要归属在侦探片类型中或犯罪题材下的一种影片风格。黑色电影受到电影史上很多创作风格的影响,较明显的有:德国的表现主义影片和街道电影;斯登堡的情节剧;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法国以卡尔内、杜威维尔和让·雷诺阿等人为代表的“诗意现实主义”;30年代美国华纳公司的强盗片。此外,文学中的“硬汉侦探小说”、“硬汉小说”,如欧内斯特·海明威、雷蒙·钱德勒等人的作品也以存在主义的主人公、愤世嫉俗的行为与思想方式影响了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诞生在好莱坞类型片时期,并且早期黑色电影具备着类型片该有的特点,例如:公式化情节、定型化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这些我们都可以在黑色电影中有迹可循。
一、角色刻画:固定的人物风格
黑色电影中的人物风格较为固定,通常是具有复杂心理和道德困境的人物,他们常常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境地。这些角色通常是反英雄形象,他们有着各种缺点和弱点,但同时也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男主通常为侦探性质的主角,从一开始便带着观众探寻整部影片秘密。而女主则通常为一个蛇蝎美人般的角色,并在影片中欺骗或者操纵男主。黑色电影的中的人物通常聚焦边缘人物和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这样的设置也将战后人与人之间疏离和性困惑等问题进行外化体现。如电影《双重赔偿》中讲述的就是一个底层保险人员和一个家庭主妇,为了骗取保险金所引发的故事。影片在一开始,主角内夫便开始讲述自己故事,影片用一种倒叙式手法将故事叙述完整,内夫虽然不是侦探,但在影片中发挥了侦探的作用。而影片中女主便是引诱男主,走上这条路的关键因素。
二、视觉风格:具有代表性的视觉特征
黑色电影通常采用高对比度的黑白画面,以营造出一种压抑、阴暗的氛围。摄影上利用大光比、低照度、明暗对比强烈的光效特点,倾斜式的、低角度、不稳定的画面构图,以镜头来取舍分割一个完整的空间,使观众无法辨别其空间方位,突出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主题和营造紧张悬疑的氛围。
在视觉特征上,黑色电影比之前大多数好莱坞影片色调更暗,构图也更加抽象。黑色电影多以城市背景为主,影片中的画面多以黑夜为主,并采用低光源照明,同时画面阴影部分面积较大,尤其是经由百叶窗或是缓慢的电扇投射所造成的阴影极为突出。
三、视听手法:黑色电影在摄影风格的特点
1.偏爱使用低角度照明,大光比布光。
2.常使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以小光孔来求得较大的景深,这种景深镜头可以造成对人的压抑感渲染影片氛围 。
3.影片中经常可以看到不稳定的构图从而形成奇特的光区和线条,这点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的构图风格凸显出画面的紧张感 进一步吸引观众并塑造出城市给人们带来的荒诞、不安的感觉 。
4.偏爱使用较大角度的仰角和俯角摄影,从而使黑色电影里的世界不安宁和不稳定。在《双重赔偿》之中,电影一开始便是一个城市的黑夜,一辆汽车歪歪斜斜走进画面,高对比对的黑白画面,定下了黑色电影的基调,同时在拍摄内夫讲述故事时会采用略微仰拍角度展示内夫情绪的不稳定。而在被成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黑色电影《老无所依》中,就多次运用了仰角和俯角的摄影技巧突出西部世界的荒凉和周围环境的危机四伏。
而在新时期的黑色电影中,血腥画面以及暴力美学的使用也成为黑色电影视觉风格的另一个重点,例如在《老无所依》《冰血暴》《落水狗》中都可以窥见这一特点。
四、叙事手法:突显内涵的叙事特征
通常采用倒叙法或第一人称叙述法,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这种叙事手法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行为和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的悬念和吸引力。黑色电影的剧情往往充满着意想不到的转折和惊喜,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和兴奋。比如在70年代所拍摄的《唐人街》,这部标志着黑色电影重返舞台的电影在结尾时,走向的是更加绝望和无助的方向。即使死亡也没有改变和救赎。
综上所述,二战后,社会之改变以及那个充满像看电影这样简单娱乐的世界逐渐消失,这些被法国人定名的“黑色电影”的一系列影片弥漫着这一悲观暧昧的气氛。黑色电影是一种底调、影像,男人宿命般落入狡诈女人的陷阱,凌晨三点的城市街道,街灯反映在细雨形成的小水坑中,在肮脏昏暗的旅馆房间里住着无路可逃的角色。它犹如早期的黑帮电影,但沾染上强烈的存在主义的宿命感,黑色电影阴暗的宿命观与美国长期的乐观传统迎面撞上。
参考文献
1.影视类型学- 郝建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2
2.类型电影教程- 郝建著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