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世俗人道主义(1-4-2)——人类自己拯救自己,反对自然主义的...

2023-04-09 19:59 作者:身をもって災いを試み  | 我要投稿


1-4是本体论上不思考的1-1(科学实在论),也是本体论上不思考的1-2——(religion宗教),世俗人道主义是是没有Christ(基督)的Christianity,没有宗教性的宗教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其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孔德创立了人道教,经历各种演变,蔓延到英国、美国,渗透进了盎格鲁撒克逊共同体。人道教的核心特点就是崇拜人类。

人道主义(humanism)本来是神学概念,主张人可以拯救自己,不需要神圣(deity)力量或是上帝(God)的帮助。



牛顿一生研究神学,物理学是自然神学的一部分。牛顿认为Christ是人而不是神,但这在中世纪经院哲学里是种异端:认为Christ是弥赛亚(Messiah)、是个具体存在过的人,只不过他特殊的经历使他被神化了。这种异端信仰在文艺复兴前后的英国是较普遍的,特别是英国的上层知识分子(参见1-2-1-1自然神论)


Christ是带领穷人和奴隶推翻罗马殖民统治的底层起义军头子。精英知识分子认为把Christ神化是有问题的,认为他是人不是神。




(辩证法的结构:当主体性被逼到无路可退的绝境之时,他就是神,是最崇高的存在。最低贱=最神圣。)


齐泽克:Christ是人,同时是神,是无神论的god。Christ是无产阶级的领袖,即“the god”。底层的人联合起的共同体叫Spirits。Spirits=Community。

Christianity和communism短路了。这是唯物主义的无神论(atheist)神学。(Emancipatory Theology)


Christ是神圣的,因为至高秩序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危机,所面临的障碍就是它自己,产生出Christ就是至高秩序克服这一障碍的努力与冲动,这一障碍通过Christ的命运而显现。(参见1-2-1-4 模态位格一元论)


世俗人道主义是从孔德创立的人道教蔓延、渗透到盎格鲁撒克逊世界(尤其是美国)后所产生的思潮。世俗人道主义自称“反宗教”(irreligion)。孔德创立人道教时,去祭拜孔子、佛陀、牛顿等他所认为的“伟大人类”,当成人道教的圣人崇拜。世俗人道主义去掉了宗教典籍,要检查并反思所有的信仰。(All the beliefs should be checked、be examined by it.)




场域论1,人类社会、人类世界(Human World)。以人为中心。 


本体论4,拒斥形而上学——超自然的本体、超心灵的神灵。认为deity、God的心灵不存在。拒斥超越科学之外的“理性”(Reason)以及超越体验之外的“心灵”(Mind)。


(超自然:超越感官的经验、超越科学因果链的维度,比如康德意义上的物自体。

超心灵:超越个体第一人称心理体验和所有人类共同体的心理体验之外的心灵,“神灵”。)


认识论2,人类vs自然,平等vs等级制


(1-4-1当代自然主义所包含的不反思的是,自然血缘意义上的等级制。1-4-1的自然主义崇拜最终是等级制崇拜:上层精英vs底层平民(甚至贱民),聪明人vs蠢人。这个等级制并不是比谁更“自然”,而是比谁在自然当中更显眼,谁更有“人性”。把他们所谓的“人性”伪装成“自然本性”:和平(1-4-1-1)、客观(1-4-1-2)、宁静(1-4-1-3)。最后到了蒙昧(1-4-1-4),本来面目就暴露出来了。


前面三个都被看成人类当中更符合“自然本性”的人的特质,被当代自然主义者推崇、崇拜。把自己伪装成高级的自然本性,去压迫其他人,说他们不够符合自然本性,言下之意就是没人性。


当代自然主义导向的蒙昧主义,就是让别人和平、客观、安静,只看见眼前,不去思考世界的本体论、等级制的来由以及历史发展的进程,变成傻子、呆子。


1-4-1当代自然主义推崇的等级制是,家庭教育、文化资本的代际传承,“家学渊源”、“书香门第”,这是当代自然主义的核心。)




世俗人道主义夺过了当代自然主义里“自然”所具有的优点,和平、客观、宁静,放到了“人性”里,把当代自然主义等同为蒙昧主义。世俗人道主义的启蒙仅限于追求“人性的优点”——反思,反思各种信仰,从而反对它们的等级制,尤其反对精英和庸众的二分:精英代表“拯救者”,庸众代表“被拯救者”。掌握话语权与定义权的“拯救者”自称是更自然、更原初、更宁静、更和平、更美好的人。



虽然世俗人道主义反等级制、反权威,在认识论上有反抗性,但它是有问题的。




人性(humanity)、自然性(nature)、人的(Human)、自然的(Natural)是四元对立,而不是二元对立。自然的本质=Nn;自然的人性=Nh;人的天性=Hn;人的人性=Hh。


首先是Nh,它是被自然化(naturalized)的人性,也就是人性中更为贴近自然性的那部分。人性是自然所具有的那种温和的、可理解性的、更有秩序性的那部分,而自然则相对无序、野蛮,带有混乱的增殖性。自然化的人性就是最贴近自然性这种“野蛮状态”的最基础的人性。我们说人的主体性之所以能建构起来,并且慢慢地形成主体间的网络并且能够学习、思考是因为人类进入了符号系统。而一切理解活动的始发点都要进入符号系统,对于人类来说,就是语言(language)、话语(discourse)。所以Nh=discourse。


然后是Nn。自然性本身代表着一种无序、混乱的增殖,而“自然的自然性”则是自然性的加倍。这时,无序性达到了极致,从而获得了某种“绝对性”或者“稳定性”;增殖性达到了极致,从而获得了某种“饱和性”或者“根基性”。这时无序增殖的自然性背后更基本、更原始的,无法被前语言学的自然本身所认识的“自然的本质”,恰恰是根基性的绝对性,也就是只有通过组织起语言系统才可以被主体性回溯性地把握到的本体论(ontology)。(或者用逻各斯logos也行,但它和语言太相近了所以还是用本体论ontology)所以Nn=ontology。


再然后是Hh。人性本身代表着一种秩序、稳定的抑制,因为人类可以通过进入符号系统,形成主体间性的语言,从而停止自然性的无序增殖,并通过反思来重新组织、利用自然性。而“人的人性”则是人性的加倍。此时,极致的人性排除了自然性的一切影响,生产、增殖这些代表“生命”的活动停止了,人也不再思考,一切语言活动也停止了。在拉康那边这个就是“非人性”(inhumanity),就是人当中非人的那一面、人当中不能够被动物学意义上的还带着自然性的人性所囊括的那一面,就是人有点像怪物(monster)、妖怪的那一面。这个是最极端的人性,它就是死亡驱力(death drive)。它太过于人性了,太极端地排除掉自然性了,因此它也丧失了自然性最基本的性质:生长。就像尼采写的那本书的名字一样:人性的,太人性的。这种极致的人性会带来对“生长”的质疑和抛弃,最终成为虚无主义式的死亡驱力。所以Hh=death drive。


最后是Hn。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种被驯服的(gentrified)、被人化(humanized)的自然性。自然性(nature)本身是一种趋向于生产、增殖,追求丰饶的性质,但同时它内在又不停地处在无规定性、无约束力的混乱循环当中。而Hn则把自然性人化了,也就是说这种无意识的、混乱的生产、增殖可以获得某种最低限度的秩序性以及可以被理解了。那么这个你就可以就是说宇宙的意义,或者是生命(life)。自然所包含的那种人性,其实我们在动物身上就最能看到(护崽、跪乳、反哺等一切被文艺作品使用的投射了人性的动物本能)。所以Hn=life。


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存在、生命、语言、死亡”这个四元组。(ontology还可以翻译成“存在论”) 我们在这个四元组里面,可以把握很多很多哲学的对立。所以这个问题是比世俗人道主义所想象的人和自然的对立——“光辉的人性vs野蛮的自然”这种前反思的、愚蠢的、蒙昧的、单纯的二元对立要复杂得多,我甚至说可以说四元组当中的每一个维度都和其他三个维度之间可以组合,甚至它自己也可以加倍,所以可以组合成3+2+1=6种,或者3*4=12种,甚至是4*4=16种组合。


所以如果我们这样用这种方法把这个矩阵拉出来的话,我们就知道了,human和nature的对立是没有那么简单的。而且这些概念之间也有很多缝隙,比如说光是nature这个东西是可以拉出一票儿出来的,还有形式、内容、本质、存在都可以拉一票出来。


所以只有非常非常细致具体的哲学才能去探讨这些问题,而世俗人文主义是停留在前反思阶段的,它反思的二元对立是比较简单的,甚至是“二极管”式的。如果我们学哲学的话,就不能陷入这种庸俗的二元对立。


人道主义实际上是个肤浅的、反思性很有限的立场,它不加精密反思地直接陷入了人类和自然的二元对立当中,却没意识到这种对立远比简单的二元对立复杂得多,它们相互之间是犬牙交错、漏洞百出的。


我希望学哲学的人想得稍微多一点,不要总是尝试去背这些符号,符号只是你思考的工具,比如说human概念有没有意义、nature概念有没有意义?当然有意义,但是它只是用来让你切入到更细致的一些机理里面去的工具,让你能把握到它们之间的差异、把握到它们更细密的结构,或者把握到它们更宏大的、更普遍的运动模式,而不要仅仅停留在这些概念的表层去把握它们。


【主义主义】世俗人道主义(1-4-2)——人类自己拯救自己,反对自然主义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