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急败坏的欧盟对中欧投资协议动手,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作者:王德华
阿拉斯加的外交战火刚刚熄灭,中欧之间又拉开了互殴的架式。中国对欧盟的反制裁,让欧洲议员的大爷们一蹦三尺高,他们显然极不适应北京的“以牙还牙”。为此,中欧的制裁大战进一步升级,并殃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欧投资协议。
据德国之声报道,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副主席居拉在一份电邮中说,“鉴于欧盟与中国关系今天的最新发展,尤其是(中方)令人无法接受的制裁,欧洲议会决定取消原定次日(3月23日)就欧中投资协议举行的一次审议会。”
欧盟没招了,还以为中国很在乎?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得很干脆,中欧投资协定不是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恩赐”,是互利互惠的。
经过七年马拉松式的谈判,《中欧投资协定》终于如期在2020年底达成,其中德国总理默克尔功不可没。协定的达成,尽管遭到当时还未上台的拜登政府的强烈反对,但也表明了欧盟对美国政府的不信任。特朗普政府频繁使用制裁大棒,同时又使用“豁免政策”,实际上是将欧洲企业赶出中国市场,因为订单都落到美国企业的手里。因此,对于该协议的如期完成谈判,《纽约时报》评论称,“对于跨大西洋关系来说,这无异于一记耳光”。
该协议完成时机机的选择和政治意义更为重要。中欧之所以抢在美国政权更迭期间完成这份需要,更重要的是政治考量。中国早就注意到,拜登政府要高举所谓的“价值观”大旗,组建所谓的“民主国家联盟”,特别是加强与欧洲的紧密联系,与中国展开大国竞争。因此,中国牺牲部分经济利益,目的是换取欧盟保持中立。
欧盟驻中国商会主席伍德克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非常需要这份协议”。更准确地说,欧盟与中国相比,更需要这份协议。连德国之声都承认,“中国向欧洲让步的幅度要大于欧洲的让步幅度。”
说到底,这份协议是为了增加中欧之间的利益绑定,从而增加翻脸的成本,让欧洲更不容易彻底地倒向美国,为此中国牺牲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交换。
《今日俄罗斯》援引美国专家的话称,中国主导全球供应链,并不是通过所谓的窃取美国就业机会的大阴谋,而是提供的比其他国家更有竞争力,而中欧投资协定等大型项目只会巩固这一点。西方制造商也永远不会从中国撤出,因为中国本土市场对它们的吸引力太大。
欧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很简单的一个事实:中国让利是为了防止欧美结合围堵,作出的让步。既然划下红线,欧盟根据谎言作出制裁的决定,那么协议就不重要了。欧盟对中国在新疆问题上的制裁,否定了这项协议的目的,中国愿意放手。整个的西方世界,还是没有做到平视中国的角度。欧盟想明白了再签不迟。
长期来看更吃亏的是欧洲,中国经济继续增长,欧洲和日本已经没有增长点了。更搞笑的是,欧洲如果真的不批准,欧洲能从美国人那儿拿到什么好处吗?守护所谓的共同的价值观?那是拿来忽悠人的。欧美真的一条心,那成立欧盟干嘛呢?更何况美元的大水漫灌会放过你欧洲吗?一个投资协议撼动不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原则,倒是欧盟要小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无法承受的损害!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推特上写道,“欧洲议会的一些成员希望使中国结束制裁,以此作为推进中欧投资协议的前提。荒谬的。CAI是互惠互利的协议,不是欧盟授予中国的礼物。新疆的稳定远不止于此。”
欧洲议会德国绿党籍议员包瑞翰位列中国制裁名单。据德媒报道,他说了一句中国谚语:“(中国政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恰恰相反,历史将给出答案,是欧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