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婚女盼盼索要车贷、彩礼天价!丁先生一夜醒悟:婚姻陷阱重重!
河南,丁先生和盼盼订婚之后,在婚礼前一个星期,盼盼却在彩礼上层层加价导致婚礼取消,丁先生要求她退还30万的彩礼,而盼盼不但不退一分钱,还要求丁先生赔偿她10万元。
丁先生今年32岁了,由于他经常在外面工作,所以一直没有成家。他的父母为了他的婚事愁白了头,为了让他早日成家,于是就让周围的亲朋好友帮忙介绍女孩,经过大家的努力,一位女子看上了丁先生。
这位女子叫盼盼,35岁,温柔贤惠,还很会照顾人,她与丁先生一见钟情。
丁先生和盼盼交往之后,两人很快陷入了热恋之中,并生活在一起。当时丁先生真的很爱盼盼,甚至把盼盼带过来的11岁的女儿都视为己出,每天上班下班都接送盼盼的女儿。下班回来了之后,还跑进厨房给母女俩做好吃的。
他们相处两个月之后,感觉彼此的感情已经稳定了,于是决定结婚。在结婚之前,一家人为了表示对盼盼的重视,不但按盼盼的要求给了彩礼,还按盼盼的要求给她买了一辆车,并且写上了她的名字。
不过由于给了彩礼之后,丁先生的父母已经差不多掏空家底了,所以这辆车是贷款买的,每个月还要还贷款。而正因为这辆车需要还贷款,这成了丁先生婚礼的绊脚石。
在婚礼前的一个星期,盼盼和丁先生商量起车贷的事情。盼盼跟丁先生说,他们结婚之后,车贷要丁先生的父母还。
丁先生听了,觉得这样子很对不起父母,因为父母给了彩礼和买这辆车,他们已经掏空了家底,如果再让他们还车贷的话,这实在是不孝,所以他不同意盼盼的这个要求。
可没想到盼盼一看,丁先生没有对她言听计从,她一下子就发起火来,并扬言如果他们不帮还房贷,那么她就不结婚了。丁先生想起自己和父母为盼盼付出那么多,盼盼竟然为车贷这件事情不想结婚,丁先生心灰意冷了。
于是他跑回家和父母商量这件事情,父母一听,就觉得盼盼是越来越过分了,于是他们跟儿子说,在彩礼方面,这个盼盼简直就是层层加码。
他们跟儿子说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上车下车礼。盼盼曾经找到他们老两口,说上车礼和下车礼要各给1万,并且还要提前给。
老两口觉得这件事并不太合理,因为按照他们的习俗,上车礼和下车礼是办婚礼时给的,并且他们的习俗是一般是少的给100元,多的也就是给几百元,没有要两万元那么多的。
听到父母说起这么一件事情,丁先生想起了和盼盼相处的点点滴滴,他瞬间觉得盼盼是骗婚,于是他和父母说起了和盼盼交往的事情。
原来丁先生和盼盼交往的过程中,他一开始只以为盼盼结过婚,有一个女儿,仅此而已。然而在订婚的半个月后,他意外得知盼盼还有一个孩子。
后来盼盼才告诉,她已经是三婚了。盼盼说,她以为丁先生爱的是他这个人,所以对她的婚史不会太在意,所以就没有告诉丁先生。
当时丁先生觉得,男子汉大丈夫,心胸要开阔,并且当时自己确实也很爱盼盼,所以他原谅了盼盼。可没想到盼盼竟然在彩礼上层层加价,还在车贷上,为难他和父母,他觉得盼盼实在是太有心机了,所以他怀疑盼盼是骗婚。
为此他表示自己已经心灰意冷了,而他的父母也觉得他们丁家人养不住她,所以他们都支持儿子,取消婚礼。
丁先生想到那些彩礼和买车的钱是父母一生的积蓄,并且为了彩礼父母也有了不少的外债,他觉得盼盼欺骗他在先,还在彩礼上为难他的父母,是她搞砸了这场婚礼,寒了他的心,所以他要求盼盼退还30万彩礼。
可盼盼一听丁先生要她退还30万彩礼,她表示愿意和丁先生相守一生。可丁先生已经对她心灰意冷了,他的父母提起对盼盼的付出,也是痛哭流涕,所以他不愿意和盼盼结婚。
盼盼一听丁先生要退婚,就表示如果不结婚,那么她一分彩礼都不会退,她还要丁先生赔偿她10万元。
至于为何要丁先生赔偿他10万元,盼盼说出了她的理由。原来盼盼和丁先生住在一起时,已经怀过一次孕了,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没有保住胎儿。
现在因为这件事情,她身体很虚弱,她认为这都是丁先生对她的身体造成的损害,所以要10万元不为过。
可丁先生拒绝了她的要求,并且为了要回彩礼,他决定走法律途径。
那么丁先生的诉求是否会得到法律的支持?
丁先生一开始是有心和盼盼结为夫妇的,可是盼盼在婚礼前夕,对彩礼重重加满,还要求丁先生的父母还车贷,导致他们感情破裂,在这种情况下,丁先生是可以要求盼盼退还彩礼的。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5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应当予以支持: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由于这30万彩礼,是丁先生父母一生的积蓄,并且还借了外债,这已经造成了丁先生一家人的生活困难,因此盼盼应当退还彩礼。
1、对婚姻要慎重。婚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结婚对象要慎重选择,不可贸然。否则容易造成无谓的麻烦和损失。
2、诚信至关重要。无论是在人际关系还是商业交易中,诚信都是至关重要的。欺骗和不诚实的行为容易造成损失和信任危机。
3、贪婪最后无好结果。生活中,贪婪容易导致各种问题,同样在人际关系中,贪婪也会害人害己。要懂得满足与知足。
4、见利忘义造成伤害。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它不但伤害了他人,也会败坏自己的品性,最终也难有好结果。
5、法律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在人与人之间难以协商的情况下,诉诸法律可以起到纠正和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缓解矛盾,化解纠纷。这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
对此,您怎么看?
留言参与讨论
关注@子夜侃世界
多学法少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