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创新百科谈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具有创新思维的人都知道,如果自己的人生或孩子的成长等某些方面出了问题,都会从自身寻找原因并予以改正,正如孟子所说:你爱了别人,但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就该问自己爱得够不够。管理一个团队老是管不好,就该问自己的管理才能够不够?管理方法是不是有问题?虽然自己礼貌待人,但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回报,首先应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自己的礼貌是否真诚?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做的比较到位,其他人一定会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事情的。
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里充分体现出了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橡树创新想到的是古句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去访名师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比如程颐程颢,年轻时遇到周敦颐,周敦颐给兄弟俩出了个题目,让他们去寻找“孔颜乐处”。孔子和颜回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饿得前胸贴后背,但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周敦颐让兄弟俩好好想想他们到底在乐什么?周敦颐的这个问题,造就了中国理学的两位大家。另外像王阳明、朱熹、李卓吾等都是要到处去学习,到处跟人辩论,到处拜师访友,然后才能成就自我。橡树创新发现现在的环境完全不一样了。想了解什么信息,互联网上到处都有,打开手机或电脑,爆炸性信息都会扑面而来,这是输入方面的。如果想输出,公众号、头条、朋友圈、快手、抖音等,随处可见输出平台。当今时代,你渴望信息输入的渠道有保障,想发声表达的渠道也畅通,这些都可不借助他人完成,在这种环境下,某件事没做成,没达到预期目标,却要去怪别人、怪环境、怪外部条件等,都是没有道理的。
原本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每人都应具备三创意识,但有不少人的思维一直改不过来,还是习惯躺在自己已经熟悉的舒适区里过日子。这就让社会大力倡导三创意识的过程,沦为如爱操心的爷爷奶奶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而到处追着幼儿让他多吃一口饭一般。爷爷奶奶之所以追着跑着给幼儿喂饭,是因为孩子不懂事,他不懂长辈追着给他喂饭是怕他饿肚子,害怕影响到他的身体发育。但社会倡导三创意识的过程中,有人自觉地把自己变成了那个到处跑的婴儿,他不愿学习,习惯性逃避,能应付就应付。不仅在校大学生中有不少这种人,很多已经有孩子有家室的人从心理上来讲仍是巨婴,此类人迟早是要被社会抛弃和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