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西方压力,中国空间站即将全面建成,外媒:这才是国际空间站
等到神舟十五号出舱任务完成后,中国空间站就完成了全部的建造任务,对此国外媒体十分关注,《纽约时报》就罕见表示:建成空间站是中国在探索太空方面追赶并超越美国的最新一步。并且就中国如何花费不到国际空间站十分之一资金建造成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诚然,国际空间站已经花费1500多亿美元,每年维护费用仍然需要32亿美元,即便是受控坠毁,也要花2年时间,10亿美元的费用。

很不幸,这样的时间很快就要到来了,一方面俄罗斯和美国闹掰了,另一方面国际空间站故障频发,漏气还没堵住,这边出舱宇航服又出问题,太阳能板发电又不够用……总之,不遂人愿。
目前,所谓的国际空间站实际上只有5个国家在管理,NASA也承认,将运行到2030年,然后让其坠入太平洋的太空航天器墓地。

后续,美国也只能和俄罗斯一样建造自己的独立站。目前,NASA与三家私人公司签署了协议,总额为4.156亿美元,这预算也是低到了极点。
而我们中国空间站已经完成了T型构体,神舟十五号与十四号太空会师时,达到了“三船+三舱”的最大构型。

等到问天、梦天实验舱里的所有试验柜部署完毕,将是太空中最大的实验室,未来还可以继续扩展。

中国空间站的后发优势明显,仅仅是太阳能帆板,目前已经和国际空间站的发电量相当,如果继续添加更是动力十足。
而维持空间站轨道的动力,我们采用的是4台HET-80霍尔电推,功率1350瓦,单台推力83毫牛。国际空间站用的还是化学燃料的火箭,每年都要运输上去。

也就是说,中国空间站不但造价低、维护成本也低,更重要的是设施齐全。因此备受国际青睐。
目前,我们已经和17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预计从2023年开始,就会展开国际合作。
而为了适应中国空间站的操作系统,外国宇航员已经和我国航天员展开了合练。学好中文已经是他们的必修课。
神舟十五号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最后一棒,平均年龄53岁的“姥爷”组合去画上圆满的句号,也意味着我国中国空间站时代已经到来。

那些想把中国载人航天封杀在摇篮里,连一颗螺丝钉都封锁的时期一去不复返。神舟十五号发射任务发布会上,我们隆重的宣告:中国空间站,100%国产。
不仅如此,神舟十五号之后神舟飞船等,也在进行国产化替代,提升技术水平。新一代的载人飞船也已经研发验证,登月计划路线图已经发布。未来国际合作将会越来越多。
《俄罗斯报》报道说,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驻留,再创中国航天事业新纪录。中国空间站的建设速度是“创纪录的”。
我们从2021年4月发射核心舱,到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一共密集发射了11次火箭,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跑出了中国速度。

西班牙埃菲社刊发报道说,中国空间站未来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报道还回顾了中国近年来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包括月球探测器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等。
现实就是这样,你落后于别人,就要被嘲笑,被打压。但是只要你用自己的实力超越别人很多,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中国航天,用30年时间,寻找出自己的答案: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终于建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太空水稻怎么种,中国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