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每日练 | 洪都拉斯深渊地,中美地峡多山系
2021学年江西重点九江六校高二下期末联考
洪都拉斯全境四分之三以上为山地和高原。山脉自西向东伸延,内陆为熔岩高原,多山间谷地,沿海有平原。帕图卡河发源于中部米索科山脉,向东北流经内陆熔岩高原,注入加勒比海。全长482千米。上游多瀑布激流,富水能资源;下游可短程通航和浮运木材——经由河中浮流而下。下图示意帕图卡河水系。据此回答7—9题。

7、帕图卡河上游支流众多,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多水源补给
B.地处山区,多分水岭
C.南高北低,多短小河流
D.地势低洼,流水汇聚
8、帕图卡河的水文特点是
A.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B.汛期短,河水暴涨暴落
C.水流急,携带泥沙较多
D.独流入海,形成地上河
9、帕图卡河上游的开发利用价值主要是
A.水电 B.航运
C.旅游 D.灌溉
解题思路
本题以洪都拉斯为背景材料,以帕图卡河上游支流众多的主要原因、帕图卡河的水文特点、帕图卡河上游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切入点,考查了河流特征、区域地理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解析与答案
7、帕图卡河上游支流众多,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多水源补给
B.地处山区,多分水岭
C.南高北低,多短小河流
D.地势低洼,流水汇聚
答案:B
解析: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河流中下游区域,地势平坦,河流发展较随意,所以才会出现支流众多或河网密布的状况。但要注意,该题的前提条件是“帕图卡河上游”——一者,洪都拉斯多山地(全境四分之三以上为山地和高原),其上游大概率也是沙地;二者,上游如果已是“地势低洼,流水汇聚”,则其“水往低处流”的特性难以发挥(即上下游高低差不多,流水排泄困难)。但是,洪都拉斯多山,特别是上游地势高,山脉纵横,多分水岭,从而分隔出较多的河流。故B项正确,D项错误。
降水丰富,水多而多河流(支流)的概率是有的,多水源补给河流水量大,也有可能出现较多河流(支流)。但是“降水丰富”和“多水源补给”,二者并没有逻辑(因果)关系,顶多是一个并列状况。再者说,洪都拉斯所处的“地峡”,面积有限,且河流上下游均处于山脉同一侧,距离较近,降水等补给状况或相差不大。故A项错误。帕图卡河整体是西南至东北流向,所以(西)南高(东)北低是对的。但“水往低处流”是其特性,并不是说这样就会产生较多的短小河流。故C项错误。
8、帕图卡河的水文特点是
A.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B.汛期短,河水暴涨暴落
C.水流急,携带泥沙较多
D.独流入海,形成地上河
答案:A
解析:
河流特征,可分为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水系形态、河流密度、落差、流域面积、流向、长度与河道状况等)。其中,水系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水位等内容(注意,水文特征多呈动态变化,如径流量、含沙量或都有季节和年际的变化;水系特征多与地形有关。题目强调的是水文特征,而非水系特征)。
帕图卡河纬度低,多为热带气候,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洪国内有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整体湿季(雨季)较长,不存在汛期短,河水暴涨暴落的状况(否则上游瀑布急流不会水能资源丰富,下游航运价值低)。故B项错误。帕图卡河上游水流较急,但不见得“携带泥沙较多”,因为山地多植被的话,植被巩固水土能力较好,水土流失少。故C项错误。该河流独流入海或不假,但是否形成地上河(多由泥沙在中下游淤积导致)有疑义。故D项错误。
9、帕图卡河上游的开发利用价值主要是
A.水电 B.航运
C.旅游 D.灌溉
答案:A
解析:
水电站的选址,特别注重三大因素:水流大(季节及年际变化小)、落差大、(能源)需求大。帕图卡河上游地处山区,“多瀑布激流,富水能资源”,即其开发利用价值主要是水电,但不利于通航(通航价值高的河流或河段,一般要求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故A项正确,B项错误。
多瀑布激流,风景不错,确实利于旅游。但是,洪都拉斯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旅游人数少,旅游接待能力差(国内的人混温饱,没人旅游;国外的人不来旅游),故C项错误。上游多山地,耕地少,且因经济落后,水利设施少,灌溉难度大。故D项错误。
课外拓展
蔡英文(台湾地区现任领导人)办公室发言人说,蔡在3月29日启程,同日抵达美国纽约“过境”,4月1日抵达危地马拉,4月3日抵达伯利兹,4月5日“过境”美国洛杉矶,4月7日返回台湾,全程为10天9夜。蔡的出行行程包括,会晤危地马拉总统贾马太、与当地侨民代表会晤,会见伯利兹总理布里塞尼奥、在伯利兹国会演说、参访妇女赋权计划成果展等。
与此同时,3月27日下午,马英九(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率团抵达上海,并赶赴南京。马英九此次来大陆祭祖、参访,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将到访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地……马的12天行程(4月7日返回台湾),沿着长江一线,每一个目的地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如湖南湘潭是马英九的祖籍所在地;武汉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地等等。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小庞哦
审核 | 利之王

欲探更多宝藏
请移步地理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