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7-老子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最大的差别可能是儒家追求“有为”,而道家推崇“无为”。道家也不吝对于儒家的批判,认为“无为”是超越“有为”的。
其实从阴阳的属性去看,很好理解:“有为”和“无为”是同等重要的,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的。无为要在有为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其价值。而有为也需要无为的调和,才不至于走上另一个极端。
道家推崇“道德”,儒家推崇“忠恕”。(关于忠恕的内涵,请参见前文)。
道,可以认为是天地万有的自然规律。德,我直接理解为是认知道、实行道的过程和方法。
道的属性之一就是各安其位,各安其位体现在人事上就是忠的内涵。
道德是体,忠恕是用。道德是一个概念,无法落实。这个落实的方法就是“忠恕”。没有忠恕,道德则无所适用。所以道德和忠恕,严格来说是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一体两面。忠恕是符合道德的,是对道德的具象化、行动化。所以在这个层面来说,道德和忠恕没有高下之分,相类似的,无为和有为也没有高下之分。

求道亦是求知。弃智,是说不要沉溺于追求知识本身,追求知识的广博。若能知行合一,大道至简,知忠恕、行忠恕则足矣,其他不过文饰耳。知也可不知也可。倘博知而寡行,则舍本而逐末矣。去道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