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历史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登岳阳楼》教案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品味诗歌的“画境”之美,善想象善表达。
思维发展与提升:合作探究分析诗人“心境”,对话先贤,体悟情怀。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杜甫沉郁顿挫诗风,体味雄浑阔大意境,多元鉴赏。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忧黎元、悲天下的情感,联系当下,善思笃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赏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景感知联想、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岳阳楼俯瞰图展示,李白、刘禹锡、韩愈、李商隐等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皆来此,临清风,对朗月,登高远望,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洞庭湖气势的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大诗人杜甫在暮年漂泊困顿之际,也登上了岳阳楼……
(二)初读观画境
形式:个人展示,全班诵读。(朗诵可联想作者生平,注意咬准字音、节奏的把控、语言情感起伏变化)
听教师诵读,学生齐读。
问题1:自主探究,你在本诗中看到哪些景物?请描述画面。
表演组:回答问题的同学找一位搭档上台表演,甲同学负责朗诵,乙同学描绘场景、景色,甲朗诵首联,乙描绘首联,再到颔联……尾联。(两位同学都可加动作、道具等)
点评组:两位同学场下点评,可对诵读效果,描述的画面内容等进行评价,两位同学点评内容互相补充。
问题2:观看视频,闭眼诵读,置身画境,思考本诗的画境有怎样的特点?
(三)再读明心境
问题3: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句中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分析效果。(思考后与同桌交流)
(方法提示:找字→解释→描绘景色→分析手法、作用、情感)
问题4:联系全文,诗人的心境怎样变化,特点如何?分析景色和心境的关系。(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