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译读】黑格尔《逻辑学》存有论(3)为什么不以费希特的“自我”作为开端...

有一种以具体物为开端的做法是不对的,这其中已经有了发展,从最初的东西中介和过渡到他物的发展造就了具体物,这个具体物的结果隐含了它的前提,因此它不是最初的。开端应当是全无规定的,纯粹的直接性。
还有一种以“自我”为开端的做法,我们都有自我意识。比起进入意识的材料的偶然性,自我意识则有着单纯的确定性,但又是再具体不过的东西,可供挖掘和生产的内容连自我都不能完全道出。假如它要成为开端,就必须去掉这种具体性,通过净化的绝对行动提高自身并在意识中出现为抽象的自我,但净化过的这种自我已经不能称之为“自我”:一旦把形成我们人格的具体内容抽离,我们就与他物别无二致,仿佛一个小水塘因失掉边界流成汪洋大海,可当中并无实质性内容,如幽灵空荡荡的身体纯粹而空虚;弥散、上升到一种俯览全局又洞烛幽微的视域。这样的意识是纯知,理智直观,或说神的意识。
然后,这纯化自身的绝对行动是出于我们的主观愿望,它为了证明自身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必定要有那种从零开始的(异世界之旅)运动再抵达理智直观。如果没有这种客观的立场另从经验的角度出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知道该如何进行纯化自身的这种绝对行动:本是首尾相连,既找不着首,就不知尾。于是,“自我”失去一个开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它应是已知的、纯粹直接的、人人皆能够把握到的。
再者,对“自我”的强调本身就带来了以自我为中心视角开展的主观自我的不断回忆,仿佛后继发生的一切都赖以主观自我维继并要在其梅开二度。引起这样的昏乱是不必要的。
再然后,我们关注的不是分析论开端,而是发生学开端。重点是,理智直观的第一个存在论效应作为开端,从中走出了什么,它带给世界怎样的影响,而不是理智直观自在的是什么。
最后,由理智直观带来的那个实有的绝对者(神),只有当它在进入思维的知和这种知的表述中我们才能予以考虑,而在这些运动发生之前,要保持开端干净整洁没有中介赚差异,以及它的抽象和无规定。所谓哲学的严整或尊严。
最后的最后,黑格尔说我前面大费周章吧啦吧啦的一整套是为了告诉你们开端什么都不需要,就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