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意大利海军的“短剑”—意大利M1934/M1936型6英寸舰炮

2023-03-16 22:45 作者:叶丽萨维塔official  | 我要投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皇家海军的主要对手是奥匈帝国海军,但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意大利皇家海军立刻把假想敌设定为法国海军,并围绕法国海军进行了针对化建造。

一战时期的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

       1922年,法国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首舰迪盖•特鲁安号动工,这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全封闭双联装炮塔的轻巡洋舰,意大利针对其设计了佣兵队长级巡洋舰,该造舰计划被称作“37节侦查舰”。

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

       意大利皇家海军对巡洋舰的任务定位是为主力舰队进行前出侦察,并驱逐敌方的中小型作战舰艇,因为迪盖•特鲁安级轻巡洋舰最大航速34节,所以意大利皇家海军对佣兵队长级巡洋舰的要求就是最大航速达到37节,为达到这个速度,可适当牺牲防护。

       佣兵队长级以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时期活跃在亚平宁半岛的半雇佣性质的军事领袖们命名,总计建造5批,共计12艘。

佣兵队长级1号舰,阿尔贝托•达•朱桑诺号

       意大利给佣兵队长级巡洋舰搭载的舰炮是安萨尔多M1926型和奥拓M1929型6英寸舰炮,安萨尔多装备了前2批的佣兵队长级巡洋舰,奥拓装备了后3批的佣兵队长级巡洋舰。

莱蒙多•蒙特库科利号,搭载的是奥拓M1929型6英寸舰炮

       安萨尔多M1926型6英寸舰炮和奥拓M1929型6英寸舰炮仅在重量上有区别,安萨尔多版本重7340公斤,奥拓版本重7690公斤,口径均为152毫米,炮管长8056毫米(53倍径),使用穿甲榴弹时炮口为初速1000米/秒,最大射程为28400米,使用高爆弹时炮口初速为950米/秒,最大射程为24600米,射速每分钟5发。

路易吉•卡多尔纳号的主炮特写

        如果留意过二战意大利巡洋舰舰炮,就会发现意大利炮塔有个特点:两根炮管挨得特别近,事实上这是意大利为了减重不得不对炮塔空间进行缩减。

       安萨尔多M1926型和奥拓M1929型舰炮采用的双联装炮塔炮口间距为720毫米;炮塔全重100000公斤,垂直射界为-5°~+45°(俯仰速度5°/秒),水平射界为左右各120°(转速6°/秒)。

安萨尔多M1926型6英寸舰炮/奥拓M1929型6英寸舰使用的双联装炮塔

       安萨尔多M1934型和奥拓M1936型6英寸舰炮是在M1926和M1929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安萨尔多M1934以双联装主炮配备于阿布鲁奇公爵级巡洋舰(第5批佣兵队长级巡洋舰),并以三联装副炮配置于利托里奥号(维内托级2号舰),奥拓M1936则以三联装副炮配置于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维内托级1号舰)和罗马号(维内托级3号舰)上。

维内托级1号舰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可以看到6英寸三联装奥拓M1936副炮

        M1934型和M1936型采用的炮塔一改意大利海军巡洋舰炮塔的通病,扩大了炮塔空间,增加了炮口间距(炮口间距1260毫米)。

阿布鲁齐公爵级路易吉•迪•萨伏伊号

       安萨尔多M1934型和奥拓M1936型6英寸舰炮口径152毫米,炮管长8512毫米(56倍),全重8900公斤,使用穿甲榴弹时最大射程为27230米,炮口初速955米/秒,使用高爆弹时最大射程为25740米,炮口初速910米/秒,射速每分钟6发。

       两款舰炮采用的新式炮塔(以三联装为例)全重我135400公斤,垂直射界-5°~+45°(俯仰速度5°每秒),水平射界左右各120°(转速6°每秒)。

朱塞佩•加里波第号

       意大利皇家海军使用的8英寸以下舰炮没有配备真正的穿甲弹,代以之穿甲榴弹(也有些人习惯将其称呼为半穿甲弹或者普通弹)

        半穿甲弹原理是这样的:虽然舰船装甲可以很薄,但由于内部空间很大,加上舱室密封性好,一般穿甲弹的穿甲后效作用很差,为此在能在打穿对方舰船装甲的前提下,塞入更多炸药可以提高穿甲后效作用。

        但意大利的舰炮却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半穿甲弹的威力,关键原因就是膛压:意大利皇家海军的舰炮是二战出了名的嗑药炮(比如维内托级的主炮),由于增加了发射药导致膛压很大,在发射时,如果炮弹的铁少药多,就有可能在炮管内自爆,所以必须要铁多药少来抗住膛压,但这么一来,半穿甲弹的穿甲后效作用反而体现不出来。

本文转自“火与铁”,有改动

二战意大利海军的“短剑”—意大利M1934/M1936型6英寸舰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