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希望]序——十三年光阴
一转眼十三岁了,这么多年,我到底浪费了多少时间多少光阴?谁也说不上来,我也一样。2021年过去了,2022年来了。我度过了十三年两个月,约5000天的光阴,我究竟做了什么值得提起的事?可能做过,但早已忘却了吧;可能没做,却再熟悉不过了吧。
我出生在08年,属于05后。对于那些00后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虽然同属00后,但彼此间差距太大,大得可怕。仿佛不是来自同一个世界。六年级前的事情最多也只能做个梗概了,因为更多细节已经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从脑中抹去,也没什么好保留的。写作是三年级开始重点学习的内容,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只要不离题基本上就满分了。作文是应付不来的,就算是神级的“废话体”也不行。我真正投入到写作的时间也不过几个月而已,想出一本文集并不是随口一说的事。凡事都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我不能保证我的文章是否有人看、有人想看、有人愿意看,一切都是未知数。时代在变迁,学习压力也在逐年增长,甚至有人学习学成了疯子,学的抓狂。我的父母曾跟我说,他们那时家里穷上不起高等学校。以前是想上学没法上,现在却成了能上学不想上。一切都不同以往,每个年代都各有不同,就好似00后和05后。即使时间相隔不远,却有着差距。00后再和10后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我的写作风格与其他人相比似乎没什么不同,但特点就是偏向口语化,不是很被人认可。我一般是写人写事,而我的同学都是写游戏的。我写作当然也会偶尔提到游戏,要么是一篇文章里有那么一两句,要么是一本文集里有那么一两篇,并不多。因为我在开学两个月后就很少再玩游戏了。
这十三年来,我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但如果我只在小区转悠的话,是无法见得更广的。有次我玩游戏遇到一个比我大六岁左右的女生,我加了她的好友,她跟我还算聊得来些。前天晚上十点多,我无聊想找人聊天,但找不到合适的人——父母上班去了,打扰他们不太好;女朋友睡着了,根本不会理我;同学们都返校了,就我还在家。于是我想起了之前的那个大姐姐。我很随便的给她发了句:“在吗?”,她发了一句“嗯”。我跟她并没什么话题可聊,就随便问了句“你在干嘛”,她的回答令我惊讶——抽烟。我此时并不知道她的年龄,就试问了一下。她的年龄很小,只有19。我问她为什要这么小就抽烟,她的回答超出了我的想象——抽好几年了。对于一个19岁的姐姐,“好几年”会是个什么概念!我又问她什么时候开始抽的,她又给了我一个惊人的答复——十一二岁吧。我当即来了一句:“好家伙,你十一二岁就已经开始抽烟了,我十三岁了还从来没认真完成一次作业!”但后半句并没有真的发出去。我骗她一句:“我也去抽一根吧。”她默不作声。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抽烟,每次我闻到我父亲的二手烟都能把我呛个半死,但“知识与经验”告诉我,一手烟和二手烟肯定是不一样的。我并没有抽过,所以我没有这方面的发言权。也许只有等我抽过了以后我才有资格去评判烟的好坏。但我并不敢这么做,因为如果我家人知道了要么伤心透顶,要么把我打一顿,况且学校也要扣分,我并不忍心看到这样的结果。真是既为她羡慕又担忧,抽烟喝酒都没人管她。其实我也想制止,但为时已晚,一个迟到了七八年的小弟弟是管不住烟酒成瘾的大姐姐的。我与她只是普通朋友,我并没有必要去劝,劝了她会听才怪。我只要管好我弟弟和我女友,别让他们染上烟瘾酒瘾就行。
总而言之,我这十三年好像什么都做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做;我这篇文章好像什么都写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写。如果我的文章得不到什么好的反响或者丢失了的话,可真对不起我那写空了的几支笔芯和写满了的本子。有人问我,我为什么会动写作的心?大概是看了《朝花夕拾》,我也受到鲁迅的影响开始进行批判类文与生活记事的写作。
2022年了,最大的20后——除了那些上百岁或是没上的,只有2岁。此时的20后在互联网上并不会引起什么大浪,倒是10后的言论把我给整自闭了:00后都不应该跟我们10后抢儿童节,他们都很老了。我觉得我是时候怀疑下人生了,试着扪心自问一下,我老吗?
昨天,我又无聊得去找那个大姐姐了。因为别人都睡觉了,只有她还醒着。我问起了前天的事:
“你当初为什么要抽第一支烟?”
“老师和家人的不理解……母亲的去世……”
我恍然大悟。我其实并不比她差——我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这点是我相对她最大的幸福。我为那个大姐姐感到惋惜和怜悯。惋惜的是,小小年纪就沾上了烟瘾;怜悯的是,她的母亲很早就离开了她。虽然我的爷爷早在我刚上小学时就去世了,但那时的我还小,不知生死。不知道活为了什么,死又会到哪去,也就是觉得他好久都没出现在我身边感到伤心。长大后再想起这件事,我能哭好一阵子,因为我知道爷爷在哪里。大姐姐又说了一些话,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人抽烟就是为了消除烦恼。等你真吸上了,是停不下来的。家人也只会告诉你少抽点,能戒就戒了吧。”
怪不得我前天晚上骗她说我要去抽烟她不会阻止我了——并不是因为我在骗她,她并不知道。真正原因是她知道抽一次就阻止不了了,所以她并没有做什么,即使做了也是徒劳。我能理解她抽烟消除烦恼,但烦恼消除了,事情解决了吗?不管抽多少根烟,事情已成定局——去世就是去世,没有复活之说。如果类似的事情真的发生在了我身上,我大概也不会去抽烟吧。我的家人和女友可以帮我消除一切烦恼。或许每个抽烟喝酒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也有,但我不抽烟。难道,我并非那么差?
我一直告诉我自己——活着就有希望,也许我并不差。
二零二二年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