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光之镇文稿

2023-06-17 18:23 作者:远师傅  | 我要投稿

要用随便用,不要来问授权

大家好,我是被食尸鬼抓到暗黑界一日游的远师傅。

今天要讲的游戏跟一种特殊机构有关——精神病院。精神病院是个很神秘的地方,许多人根本不会关注这个地方,更不会进入这个地方,了解里面的病人。如果不是杨永信,大多数中国人依然会对这类机构不闻不问,放任里面的“医生”给“病人”进行“治疗”。

外国对精神病院的改革起步更早。1975年《飞越疯人院》上映,该片反应了精神病院里残忍的高压管制,引起了社会对精神病院质量的关注。意大利的沃尔泰拉精神病院受到舆论的影响,于1978年关停。这家精神病院为了根治精神病人,采取了诸多残忍手段:冷水浴、禁闭、电疗,其中最可怕的是他们为了方便管理,对精神病人实施额叶切除术。这项手术通过破坏病人大脑,来让患者彻底安静下来,成为正常人。

Wired Productions根据前沃尔泰拉精神病院病人的痛苦经历,创作了游戏《光之镇》。光之镇的目的是想要重现上个世纪在精神病院的患者的经历,无论是精神上的痛苦,还是肉体上所接受的“治疗”。

 

1942年,蕾妮在精神病院里醒来,她趴在地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觉得两眼发昏,身体不受控制,然后晕了过去。

2016年,蕾妮重返精神病院。她不记得当初遭遇了什么,为什么会失忆,此次出行就是为了找回那时的记忆,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游戏最早专为VR开发,一开始的地图里有很多在VR设备下很好玩的物件,但在键鼠这里就是意义不明的设计。

沿山坡而上,来到了精神病院门口。此时的精神病院已成为废墟,空无一人。医疗器具、医生的笔记、患者的私人物品散落得到处都是。面对这些东西,蕾妮毫无头绪。她唯一记得清楚的是她的玩偶,夏洛特。

在二楼,蕾妮找到了放在暗处的夏洛特。妈妈曾经很爱夏洛特,把她照顾得很好。不像自己,夏洛特身上从未发生过不好的事,也没被妈妈抛弃。她不明白为什么,可能是因为自己不配活着,不配被爱。

蕾妮担心玩偶会被冻到,想要给她找个温暖的地方。于是,她把夏洛特放到轮椅上,一边用言语安抚着它,一边推到了手术室的灯光下,就像医生推着病人。

安置完夏洛特后,蕾妮开始回忆在精神病院的生活。一切都开始于一楼的观察室,那里是她刚入院的地方。

制作组可能受到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影响,整个故事在回忆中展开,由一件物品引起一段回忆,回忆的结束阶段引出另一个物品,一直循环,直到故事尾声,故事的全貌才被揭开。

蕾妮来到一楼,进入走廊,四周的地形变得瘆人,眼前的光渐渐消失。这就是蕾妮16岁那年的感受,当时她总是处于恐惧中,无法自拔。家人说要把她送到没有恐惧的地方,她会在那慢慢好起来的。于是她被送到了精神病院。医护人员把她拖进观察室,扒光她的衣服,拿走所有的物品。一连几天,蕾妮都被绑在床上。在这个地狱般的观察室里,阿玛拉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光,让蕾妮有了生的希望。

一天,一个男护士拿走了夏洛特,走进了浴室。

蕾妮跟了过去,想要回玩偶。

那个男的把玩偶给了她。他对玩偶没兴趣,他对蕾妮感兴趣。他在蕾妮身后笑着,揣着气,抚摸着她,亲吻着她,疯狂地对她表达着爱意。

蕾妮被强暴了。她不能哭,不能叫,只能抱着玩偶流眼泪。

不久之后,她开始呕吐。医生说她体内长了个东西,他们要把这东西弄出来。

妇产科的椅上放着一封信。信上说,蕾妮怀孕了,要转交给另一名医生。另一名医生从来不碰蕾妮,只是埋头做记录。虽然他很关心蕾妮,但他没给她做身体检查,可能他觉得这是癔症,也可能是真觉得身体检查会冒犯到蕾妮。总之,记录放在C诊所里。

来到C诊所,这里真有一份记录。上面记录了很多东西,蕾妮的父亲不明,母亲是裁缝。她患有一年多的抑郁症,伴随厌食。

这一页读完,蕾妮自己突然开始问蕾妮该不该往下看,以及知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元游戏,说出这种语法语义混乱的句子只能说明,就连医生也没发现她患有精神分裂。游戏从这开始,蕾妮开始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记忆和现实文件有了出入。这里的问题,无论我们选择什么都不影响故事的大体走向。

继续往下读。蕾妮发现,自己曾经和闺蜜一起鬼混,有了情人。他教蕾妮抽烟喝酒,给她看了些东西,试图伤害她,最终把她逼疯了。之后她性格变得恶劣,在公共场合脱衣、自娱自乐。

看到这,蕾妮自言自语道,蕾妮以前不可能是坏孩子,这些都是医生瞎编的,别看了,去找阿玛拉吧,她那有事情的真相。

蕾妮和阿玛拉有时会去厨房偷吃的,然后回到后院的长椅上享用,放声大笑。沐浴在春光中,阿玛拉的手有时会落在蕾妮的大腿上,慢慢向上。洗澡的时候,她们会紧紧地贴在一起,享受每一分每一秒。

阿玛拉是蕾妮唯一美好的回忆,说不定她就是解开失忆之谜的关键。当年共处的浴室,也许会勾起回忆。

来到厨房,开启热水器,然后前往浴室,褪去衣物。记忆都回来了。

喷头下,一股股的热水从头流到脚,阿玛拉和蕾妮缠绵在一起。

精神病院里,有这几类症状的病人需要加强治疗:自娱自乐、不遵妇道、缺少母性、拒绝履行家庭义务、通奸以及同性恋。凡是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人,特别是女人,都是重症精神病人。

她们俩很快就被医护人员分开了,阿玛拉不知道去哪了,蕾妮去了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方——轻度躁郁症病房。(放动画)

来到轻度躁郁症病房,关上门窗。黑暗涌了进来,包围了蕾妮,让她回想到那段不堪的时期。

护士和医生对她的治疗手段越来越极端,比如捆住手脚,把人绑在床上,用床单包着头淋水。这种疗法虽然叫冷水疗法,但实施过程与古罗马的水刑如出一辙。受到这种酷刑的不知蕾妮一个。旁边有个停不下自娱自乐的人,她也被床单裹着头,捆在床上,最后被自己的呕吐物呛死,修女们在一旁为她祈祷。

那时有人来看望她,但来者是母亲的情人,他受到母亲委托而来。看到他的一瞬间,蕾妮想起了小时候被同学嘲笑;小时候他总来自己家,自己撞见了他和母亲的事,被母亲打骂;他最后坐到自己床边,掀开被窝。

这段关禁闭的黑暗时期里,母亲的信是蕾妮活下去的唯一动力。信上说,母亲得知蕾妮病情加重后,特别担心,她坚信医院能治好她,只要多待一段时间。信上还说了,一定要经常给她写信,她很担心蕾妮。

蕾妮写了信,这些信在收发室汇总。来到收发室,打开文件柜。蕾妮看到了自己的信,信上有个不接收的盖章。文件柜里还有几封母亲的来信,她说自己一只收不到蕾妮的来信,十分担心。因为生活拮据,只能委托那位情人顺路去看下,拜托院长好好照顾自己的女儿。情人回来后,母亲又给她寄了个娃娃,让蕾妮不要担心,一旦自己的情况好起来,就接她回去。这些信上都有不考虑的印章。蕾妮不明白,为什么医院不让自己和家里人沟通,为什么自己没有拿到包裹?

在柜子上,蕾妮找到了母亲寄给自己的包裹,里面有很多生活用品,还有一个新娃娃。母亲的行为与印象中冷漠的形象完全不符,到底是哪出了错?

回到夏洛特那,不好的记忆又回来了。

医生觉得蕾妮的精神病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难以管控,需要加强治疗。他们把蕾妮架到了担架上。一名护士递给医生两个柱状物,那东西连着两根线。医生把这两个东西分开,贴在蕾妮的太阳穴上,然后。(放动画)

作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恶是为了行善,给蕾妮做电疗的医生都是真心希望她早日康复。

回到现实,蕾妮在电疗手术室里找到观念与自己的医疗报告。

上面说三件事:一她一个在浴室里待了两小时,医护人员试图把她带离那,但遭到了她的撕咬,因为这件事,医生判定她精神病加重,把她绑了十五天,病情不见好转;二蕾妮曾参与肉体交易,与3个月前潜入精神病院的陌生男子发生关系、怀孕、自然流产;三精神病院认为母亲的物件让她性情暴躁,于是擅自切断了了蕾妮与外界的联系。

前两件是与蕾妮的记忆完全不同,难道阿玛拉是假的?自己真的与陌生人发生过关系?记忆和档案,哪个是真的?

带着强烈的怀疑,蕾妮跑回了收发室,真的找到了阿玛拉的东西,日记可以证明蕾妮的记忆是真的。

1938年3月12日,蕾妮第一天来到精神病院,她和阿玛拉仅有一面之缘。在了解了蕾妮的情况后,阿玛拉担心自己不久之后离开就没人照顾她了,于是自己委托护士朋友照顾蕾妮。

可是在阿玛拉出院后,那位护士朋友因为长期照顾患传染病的小孩,自己也染病去世了。

蕾妮跟着幻想中的灵车来到了墓地。在看到棺材的那一刻,她心如死灰。真实的阿玛拉只是见过一面的病患,照顾她的护士又早死,医院的治疗手段残忍,母亲也不能来接她出院,记忆中的美好时刻只是自己的幻想。

天突然黑了,蕾妮抱着娃娃回到了医院前的小游乐园自顾自地玩了起来,陷入幻觉。

幻觉中,蕾妮回到了小学。当她走过走廊,所有人都像她伸手,嘲笑她。接在走廊后的是一座迷宫,墙上画着她以前的生活。生父早早去世,母亲打多份工维持家用,自己遭到同龄人嘲笑,只能和娃娃聊天,那个像继父一样的人虽然接济了母女俩,但也对她们动手动脚。

回到现实,蕾妮又走回了医院。面前又摆着一份医疗报告,她不想看了,记忆是真是假无所谓了,她不想看到有人对自己毫无了解就决定自己的人生。

废墟中,她找到一封电报,上面只说了一件事:母亲在战争中去世。

蕾妮在世上彻底无依无靠了,她陷入疯狂,无数次尝试自杀。

面对完全疯狂的蕾妮,医院决定对她执行最后一次手术——额叶切除术。

该手术通过切除大脑中额叶部分,破坏脑组织来让拥有严重家庭负担、暴力、自杀倾向的人安静下来。

发明者莫尼茨因为项手术获得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

早期的手术特别复杂,涉及切割头盖骨,而且做完手术后的病人表现多少有点行尸走肉,莫尼茨特别提醒,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用这个手术。

莫尼茨的搭档弗里曼认为如果病人接受尽早尽早治疗,病人的家庭负担会小很多;当时正直二战,多照顾那些人一天,就多浪费一点社会资源,于是他改进了手术,想借此留名青史。他用冰锥通过眼窝上部插入患者的大脑,拿锤子订实,然后挪动锥子,搅乱额叶。这种手术并不精确,会伤及大脑的其他部分。

莫尼茨认为冰锥疗法实在是太过分了,于是和弗里曼分道扬镳。

冰锥疗法因为其高效简洁,得到广泛应用。

(放动画)

额叶切除术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一些医生和患者家属抗议称手术只不过是将病人变成植物人。

游戏结尾,蕾妮成为植物人。一位医生说到:“她很年轻,只有23岁,但毫无生命力。她的情况或许会改变,但也可能不会。她已经自暴自弃。没有人试着去阻止,他们都无动于衷。”

蕾妮的悲剧,是多方造成的,绝非是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错。技术无错,错的是人,最可恨的是推广它的人,那些滥用这种手术并以此中饱私囊的败类。

有个医学生牌佬告诉我,对有些特殊病人,现在和过去并无区别。

人类在医学上的探索一直都是由荒谬、残忍一步步发展为成熟、安全。也许未来人看现在的化疗,也会觉得荒谬、可笑。无论何时,人类都因正视自己的错误,引以为戒。


光之镇文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