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随笔】《踟蹰、踌躇与彳亍》(一)
2021.10.10 周日 阴转阵雨

最近秋高气爽没盼到,却不请自来了好几轮“秋台风”……
先是17号“狮子山”带来了三天阵雨(国庆结束后三天),挡了三天的训练,还带来了些许清凉,听说缓个两天,又来了18号“圆规”,移速快、外围风力更大,还要与冷空气叠加,降温更明显……先看看吧,训不训其实都习惯了。
对我来说,现实没太多可取之处,我唯有借助写作与音乐,才得能在独有的幻想乐土上恣意驰骋,自在飞花……
有一次朋友说,“‘他仿佛很赞赏我们将他的‘不合世俗’归因于他的特立独行,却不是将他的特立独行归因于他的‘不合世俗’……”

伊甸园中,我没有选择被诞生、被制造、被命运的权力……
尽管那个地上乐园,溪流淙淙,鲜花簇簇,莺歌燕舞,让我感受到这一世最幸福的时光——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生活。
直到那条恶蛇长大,蛊惑了我,限制了我,规设了我,造我的驱赶我走,从此开始经受传说里那各类痛苦与磨难……

走了很久、很远、很辛苦,才得以踏入理想国时,海岸上站着一位博学的先生,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先生,请问理想国的‘理想’是怎样的理想?”
于是他向我说了一段话:
“在理想国里,它不同于对吃喝方面的欲望,并且与个人以及现状没有关系。
可以说,理想是理论上的、与现状关系不会太密切的一种愿望,并且这种愿望不是个人的,而是希望大家共有的。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房住,人人待人友善,等等。
“但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存在差异的,存在差异就会产生矛盾。
解决这种矛盾,轻则由个人根据感情决定;严重的则发动战争解决。
科学的事情尚且可以用事实说话,但是伦理上的事情则不可能,只能化身为最原始的争论。
人们常常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来代替真理,可惜这是错误的!”

于是我收回刚迈出的脚,猛地向后跑远,又到了一个叫“乌托邦”的地方。
但参观后的第二天,我就发现建造的那位先生只给了理想的完整构思,却并没有指出通向这一境界的可行途径。
无论是风俗习惯、历史阶段还是地理环境,乌托邦都全然架空于现实之外,细节的精微构想反而导致了乌托邦的脆弱——连地形地貌都要在预先精密设定,乌托邦的适应能力和现实意义自然尚存疑虑……
最后,乌托邦的繁盛却需要依赖“他国”的堕落,独辟蹊径的倾向,制约了它普世的价值……
于是我告辞了这位先生,转身又猛地跑远。

兀入眼前的是一座洁白的高塔,从那些争先抢后挤着进去的修士口中得知它的名字——“象牙塔”。
于是我也竭尽全力挤了进去,在这修习多年,出关前夕,一位长老好似因不忍我再踌躇踟蹰下去,出于情谊,留下了一段话:
“这‘象牙塔’里的人,大多是为了逃离自己生活的不现实,或为了远离社会黑暗而选择自隐于这理想的美满境地,并从事创作……
超脱现实社会,远离生活之外,躲进孤独舒适的个人小天地,凭借头脑从事创作活动。
象牙塔的生活固然美好,存在很多令人向往的地方,但更多是一种自欺欺人与理想寄托。
在这尔虞我诈的繁杂社会中,象牙塔是一方净土,但也不是没有一点杂质的,可正如象牙并非纯白,而是微黄甚至带有瑕疵。
你在这修习的时间圆满结束了,至于你苦学的智慧到底能在外面帮你什么……那就得靠你自己,加油,祝你前途无量,繁花似锦……”

于是我联想起一位先生的呼吁——走出象牙之塔,到社会中去,到旋涡的中心里去,这样才能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好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