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0083机体介绍】王牌用机----RGM-79N 特装型吉姆

在一年战争结束后,联邦议会致力于战后复兴,于是军费也开始被删减。受此影响,UC 0080年初期联邦军朝着缩减军备的方向发展,导致诸多MS计划被迫中止,或是加以整合而不复存在。
而即使是战争期间研发的机体,也需要依循施行的计划部署,以更有效运用为目标,将原本各行其是的规格进行整合,并具体落实到部署机体上。而联邦军重建计划中更是促成将MS以零件为单位统一规格,是的生产线也被统一成吉姆改这样的规格。

不过即便如此在战后联邦军依旧没有停下新型MS的研发之路。
相较于性能方面,联邦军高层在战后最为着重的指标其实在于对应规格化的机体。这样一来不仅理所当然的便于调度消耗性零件,随着操纵系统整合后,亦可发挥出缩短机师机种转换训练时间等额外收益,可见推动规格化一事确实有着诸多益处。

不过对于在非洲大陆或是暗礁宙域进行扫荡吉翁残党等任务的前线部队来说,MS的性能好坏可是事关身家性命的大事。虽然吉翁军荡然无存,但吉翁残党依旧有着MS-09大魔或是MS-14勇士等高性能机体,更别提机师几乎都是从一年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老兵,因此完全是由吉姆改组成的部队并不能满足全部的需要。

一方是讲究成本效率的军方高层,另一方面则是渴求提升性能的前线部队,两方提出的需求也算是互相矛盾,也让研发团队左右为难。
因此最终采用的结果便是把吉姆改的机体骨架利用到最大限度之余,各部位也采用NT-1高达达到实用阶段的装置展开设计作业。

基本上特装型吉姆算是RGM-79系列的高性能版,而吉姆系列为了应对不同的战术需求,衍生出RGM-79SC吉姆狙击型和RGM-79G 吉姆指挥官型,还有宇宙战式样的GS型。而特装型吉姆便是以这些后期量产型吉姆作为开发基础。除此之外又采纳了开发中的RX-78 NT-1艾力克斯的零件设计,意图跳脱既有机种的束缚。可以说机体构造沿袭自RGM-79吉姆,到那时又从NT-1高达那里获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因此可说是一年战争后期至UC 0080年代初期的RGM-79系列MS的集大成者,堪称巅峰之作。

特装型吉姆在开发时曾经借用了发展系谱和该机全然不同的NT-1高达的技术。由于NT-1在战争结束后取消了开发计划而终止研发,因此当时作为开发据点奥古斯塔基地中所生产的许多备用零件和未组装的机体顿时无处可去。于是在稍加修改后便被运用到了特装型吉姆上,在降低开发成本的同时也让机体拥有了优异的综合性能。也正式有着这一层技术血脉上的关系,也让该机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称为奥古斯塔系机体。

该机和NT-1高达之间的共通点主要在于手臂腿部构造、胸部的复合进气系统等。最相似的地方还是背部推进背包的设计,包括推进器和光束军刀的配置、造型,充分证实了该机采用了NT-1高达的背包系统。正因为继承了许多高达型MS的结构配置,使得该机一跃成为了高阶机种,和过往的RGM-79系列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区别。

该机的性能没有什么突出,但当时的联邦军为了维持战力,从吉翁那里接受的材料和设施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在必须通过合理手段扩充军备的情况下,该机也带来了的巨大的成果。
特装型吉姆的建造虽然不在奥古斯塔基地完成,但在战后奥古斯塔系的机体不仅在零件采购和生产成本上,即使在战后的武器换装过程中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存在。

话虽如此,就机体的性能而言,仍有着不容向生产性妥协的方面。比如其机体的出力被提升至1420kW,虽高于吉姆改,但总体而言并不算很高。因此也有人认为该机不使用光束武器的原因便是出力无法维持光束步枪的稳定运行,导致火力上存在着诸多疑虑。
该机的量产数量并不多,全都发放给技术精良的机师使用,也正是证明了特装型吉姆被归类为高阶机型的不争事实。

头部造型承袭了RGM-79SC吉姆狙击型和RGM-79G吉姆指挥官型的既有形象,光学侦测器同时兼具狙击用及对人用多种功能,特征便是护目镜形状经过修改以扩大下方视野。机体内嵌入了高性能的高处理器框架,赋予了机体执行不同任务的柔性。新研制的优秀驱动软件则减轻了硬件的负担。头部的左后方则设置了具有收发功能的杆状天线,头部和其他联邦系MS一样装备了两门60mm火神炮,这也是联邦军MS上作为牵制和近距离防御用的辅助武装。

考虑到米诺夫斯基粒子散步较为稀薄的环境下的使用效率,头部搭载有雷达波式侦察系统。该盒形部位中央设置有光学镜头摄像机,可作为辅助取景器,而且设有和主摄像机同等级的透明护罩加以保护。由盒形部件左右延伸至整流罩内藏有冷却管线,可供这些系统使用。
位于脸部透明护罩后头的左右两侧则设有面板状多功能天线,中央部位也设有光学镜头摄像机,可说是标准的设置形式。之所以搭载数台光学摄像机除了确保视野外,还可以在中弹后作为辅助装置确保维持机能。

面罩部位为单片式构造,当头部部件需要整备时,可借由设置在中央下侧的机构伸展。若是在身处整备设备不够充分的前线是还可以作为整备人员的脚踏板使用。而且面甲采用的阶梯状设计似乎也逐渐沿袭到了日后吉姆II或是吉姆III的设计上。
该机型的研发之初也被设想作为指挥官机使用,通信系统也就采用了设有高功率的专用电池等器材的装备,尺寸上也因此比传统通信组件大得多。结果导致作为标准装备的60mm火神炮的装弹量偏少。不过绝大部分机师也只是将火神炮用作牵制敌机,显然没有特别把火神炮装弹量减少视为问题。另外从外观看不到用于丢弃空弹壳的抛壳口,推测可能是采用了无壳弹弹药。

在胸部组件上由于搭载的发电机输出更高,因此基于提升冷却机能方面的考量,在位于胸腔上方的左右肩头处设有辅助进气口。这种机构也是从RGM-79G/GS上开始采用,无需变更主发动机设置方式即可强化冷却机能。由于胸腔内部的空间维持不变,因此比起日后可配合提高输出功率需求,更换更大的发动机,更有着便于替换辅助器材雷装置、调整设置方式的优点。另外受惠于这种设置方式,核熔炉也能经由最短路径获得高效率的冷却效果。而这种设置方式也多被俗称为奥古斯塔系的机体所使用。
而辅助进气口外壳整流罩后侧设有合页机构,可借由该处掀开面板进行整备。就内部机构来说,前侧为蓄热与散热装置,后侧则设有辅助发动机鼓轮。

至于肩关节组件,则是设计成能够对应磁气覆膜的多层柱构造关节。这组机构相当小巧,是由中空构造高强度轴与环的集合体和力场马达所构成。随着机体机动,并列设置在轴外壳上的线性驱动换也会随之运作,使得关节活动时的阻力能无线接近于零。相较于以往的力场马达驱动式关节,虽然内含零件的总数量增多了,构造本身却得以进一步的组件化,达到既要简洁又具备高度整备性的警戒。再加上肘部不仅变换素材,还采用和外壳零件一体成型的设计,当本机运用MS的大型携行武装时,确实可充分体会十足的耐用性。

在腰部的前裙甲和后裙甲的氦核控制核表面还各设置有一道凹状结构,虽然有一种说法认为其用意在于利用冲压结构提高该盒型不见得刚性。但实际上却是用来挂载增设装甲、备用弹匣的多功能挂架。也有部分机体在这里增设御姿喷口的机能。
而腹部组件废除了核心区块式的组件构造后,机体得以携带大型核熔炉。虽然特装型吉姆算是第一代和第二代MS的过渡期所开发出来的机体,但基本上还是归类于第一代MS。在NT-1高达上所实验性采用的全周天屏幕和线性座椅并没有运用到特装型吉姆上,而是采用了联邦军统一规格的驾驶舱,仍为传统的多面显示屏式的架构。

屏幕也是正面及左右配备有3块,上方还有一块屏幕。和战时生产的机体相比,这些战后的机体还提升了机师在驾驶舱的舒适性。驾驶舱门的设计也和当时装备的吉姆改一致。既可以由胸部中央区块的下方舱门进出驾驶舱,也可能将中央区块作为驾驶舱盖整个向上掀起,露出内部的驾驶舱。

特装型吉姆驾驶舱中负责推力的油压控制踏板改为了可调节阶段式,例如巴宁格便将推力控制踏板的油压在标准上加四,因此会比一般的设定更硬一些。操纵系统也可以因为机师的个人需求和习惯进行微调。
不过按照该机日后还参加了格林普斯战争这一点来看,随着时间的流逝,特装型吉姆应该也随着其他许多旧型机体一样经过改造,安装上了线性座椅和全周天驾驶舱。

受到NT-1高达影响最深的还是推进系统了,除了在以下半身为中心的机体各处装设辅助推进器外,背部更是搭载了几乎算是同款的推进背包。虽然出于成本考量把光束军刀从2把削减至1把,不过为了缩短研发时间,技术团队依旧积极的沿用相关设计。

推进背包上的喷口数量位置两者基本一致,均是采取下方两个主喷口,上方左右两个辅助喷口和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辅助喷口,共计6个喷口的设计。这种设计不仅适用于无重力环境,即使是身处重力环境霞也能发挥出高度的姿态控制能力。而且每个主喷口可以提供30000kg的推力,其总推力大大超过同一时期的RGM-79C吉姆改

手臂单元则是几乎原封不动的采用了NT-1高达的手臂单元,但去掉了内置了90mm机炮。小臂上设置有统一规格后的护盾对接用的对接口,而对接接口所在的装甲也为可以一次性更换的连接方式,在需要时可以作为维护舱门整体打开。
另外改善MS的生产性和维护的课题也成为了当时的常态,而特装型吉姆采用的驱动单元和当时标准的力场马达相比,在体积更小的情况下达到了相同的性能,这也导致MS的四肢构造还有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种构造实质上为机体的轻量化做出了贡献,但通过该机的试验运用,也让人们产生了一种想法:那便是从根本上改善MS的“可动性能”,确保MS装备的互换性。之后诞生的或许便是广为人知的可动框架了吧。

在肘关节也采用了NT-1高达尝试投入的磁气覆膜对应型驱动装置。这套装置的可动范围比旧有型号的关节更大,得以做出更近似于人体的灵活动作。
而且承担动作的主驱动器在输出方面也获得了提升,得以携行使用尺寸更大的武装。不过之后联邦军的新一代主力机型吉姆II并没有采取这种设计,这点也让人感到颇为值得玩味。毕竟这点上虽说可能是因为资材调度和费用,但更大可能上还是地球联邦和阿纳海姆之间勾结的政治操作。

在肩甲的顶面,有着特装型吉姆的一大特征,这便是肩部朝外侧突出的姿态控制用喷嘴。这个部位在功能上相当于远离机体重心位置的四肢或是平衡推进尾翼之类的装备。而且其尺寸也被特别照顾,毕竟作为母舰的机库空间优先,因此其肩甲形状也经过一番精心设计使得机体尺寸符合当时的联邦军规定。

这里设置的御姿喷口也被用来提高机动性,仅需少许喷射便可以和UC 0080年代中期起采用的自由平衡推进一相匹敌。虽然之前也有肩甲上搭载御姿喷口的机体,但该机的完成度明显更高,利用这些御姿喷口,仅需1.5秒就是让机体调转180度。

不过腿部的机构仍然以可靠性为优先条件,采用继承旧有型号发展而来的构造。毕竟当机体在重力环境下使用时,膝关节零件的损耗会格外激烈,因此就调度零件和维修整备方面的效率在评估后,沿袭吉姆改的规格是最佳的选择。这部分也是在生产性和性能上的矛盾做出了取舍。

但由于主骨架经过重新设计,因此重量和机体负荷都有所增加。膝盖和踝部的关节也增大了强度并扩大了可动范围。大腿背面的装甲形状经过修改扩大了膝关节的可动范围。
而且特装型吉姆在膝部还设置了御姿喷口,该设计更注重作为在重力环境下从高处着陆时的缓冲机构,以及在跳跃时用作姿态控制和辅助推进的作用。小腿装甲和大腿一样被分割为前后两。前侧设有缓冲装置和驱动系统,后侧则是收纳燃料和辅助发电机。

当然在设计时还是少不了对NT-1高达腿部的参考,也有说法认为是和NT-1高达腿部相同的单元,但最终相比响应速度还是更注重可靠性,因此并未采用相同的设计框架。在外观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取消了小腿后部的推进器,使得结构更为单纯。膝盖的装甲造型也酷似NT-1高达,大容量的能量供应电缆通过膝盖后部暴露在外,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让脚底增设了两具推进器喷嘴的推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提高了机动性和推进力。而且这种暴露的能量电缆设计也在性能评估和零件匹配测试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根据任务不同,特装型吉姆还能在腿部换装大容量燃料箱来提高续航和机动时的性能。从这方面来说,特装型吉姆的设计确实是一个注重高稳定性的单元。因此这种在生产性、整备以及换装等情况下异常理想的构造也被后来的机体大量采用。但是随着可动框架和腿部发电机想法的实现,这种暴露能量电缆的结构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消失。
而且脚底还有着可开闭的爪状零件,内藏有缓冲装置靴牙。而且由于机体重量增加,因此特装型吉姆的贴地面积也比以往机型更大。

曾担任GP-01高达机师的浦木宏对特装型的评价是:没有特点就是它的特点。这句话虽然听起来似乎是在贬低,但却说明了该机在性能均衡没有突出,各方面表现均有着高度的水准。
同样的概念也体现在武器系统上,考量到成本等问题并基于联邦军在一年战争时累积的成果,因此不再配备光束步枪,而采用可靠性较高的实弹武器作为携行武装。当然另一种说法认为是UC 0080年代初期,MS搭载的发电机处理不足,因此使用光束武器时能源供应不够稳定而配备了确立运用实绩的实弹武器。
但就算如此,特装型吉姆作为产量较少的高阶机型,也不会因为机师的技术高潮就连带舍弃了MS应有的武装泛用性。

在主要采用的武装上主要采用HFW-GR·MR82-90mm步枪,这种步枪同样采用无托结构,其有效射程和精度优于HWF GMG·MG79 -90mm机枪。随着枪管的加长,这种步枪的初速增加了15%,从而提高了穿甲能力。此外该步枪使用的是一种新开发的无壳弹药,减轻了弹药重量。

当然当时地球联邦军大量装备的HFW-GMG·MG79-90mm机枪也是该机的可选装备之一。作为当时吉姆改主要装备的机枪,其结构虽然紧凑,但在保持精度的同时具有足够的反MS火力。由于使用了新型火药,因此初速增加,可以很容易地穿透吉翁MS的装甲。在枪械顶部安装了一个包含摄像机和激光传感器的盒状传感器系统,当该系统与机体的瞄准系统一起使用时会增强原先的目标捕获能力。而且除了实弹外,该机枪也可以装填漆弹。当浦木宏驾驶GP-01高达和孟夏驾驶的特装型吉姆之间展开模拟战时,便是使用漆弹相互射击。

至于联邦军一直在使用的BLASH HB-L-07/N-STD超级火箭筒也是特装型吉姆的可选装备之一。这是HB-L-03/N-STD超级火箭筒的改进型号,增加了瞄准传感器以提高精度。而且火箭弹的弹匣也被改装为完全密封的样式,不仅方便更换弹匣,而且还可以防止碎片侵入,以及被命中时引发意外爆炸。

至于光束步枪的话,在格里普斯战争期间,人们也发现此时的特装型吉姆也曾使用过BOWA·BR-S-85-C2光束步枪。这是格里普斯战争期间许多MS的标准远程武器,可以穿透任何没有特殊措施的MS装甲。额定功率为1.9兆瓦,由内置的能源CAP系统供能。在战争期间,吉姆II和雷姆均将此作为标准武装,之后即使到了UC 0096年也能看到联邦军的MS继续使用该款光束步枪作战。

除了这些外,特装型吉姆装备的盾牌则是RGM·M-Sh-ABT/S-00057盾牌。在盾牌的中央部位设置了盾牌固定座以及手持握把,还有着备用弹匣的挂架。和主要采用直线和平面的集体构造不同,该护盾整体采用了弧面造型。这是考虑到提升跳弹效果和整体刚性所做的决定。另外盾牌为了应对光束武器的发展还在表面涂有反光束涂层。随着MS用武装威力的越来越大,因此盾牌已经成为了MS非常重要的防御装备。

近战武装则是标准的光束军刀。型号和RGM-79C吉姆改采用的是同一型号,具体输出不明。平时挂载在背包的右上方。这也是迪拉兹之乱期间,联邦军主力MS最普遍的配备方式。

而像这样能够广泛搭配泛用性MS使用条件的武器系统,为RGM-79N特装型吉姆的的整体均衡性再添一笔优势。

RGM-79N特装型吉姆在出场后,便运用贾布罗的生产线投入量产,陆续分发给各地正在执行扫荡残党任务的前线部队。而优先对象自然是那些在一年战争中经验丰富老练的资深机师。即使是这些战后才生产的机体,也大半被投入到了实战中。

尤其是在UC 0083年的迪拉兹之乱中,飞马级强袭登陆舰阿鲁比昂共配备了3台特装型吉姆,负责执行夺回GP-02的任务。并在战斗中成为了阿鲁比昂的主力并立下了极大的战果,这也是特装型吉姆被高度肯定的原因之一。

在阿鲁比昂上驾驶特装型吉姆的机师有绍斯·巴宁格上尉、阿尔法·A·贝特中尉、伯纳德·蒙夏中尉三人,他们也是出身于一年战争期间大名鼎鼎的不死之身的第四小队。正式依靠这些有着丰富经验老鸟的高超技术,才能将该机的性能毫无遗憾的发挥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贝特和蒙夏对自己的技术有着高度的自信,因此两人也经常视军纪如无物,孟夏甚至还会在驾驶时饮酒作乐。在和GP-01高达进行模拟战时,孟夏还不忘在开打前灌上两口酒后驾机。

而从扫荡非洲残党到所罗门的噩梦,再到之后阻止殖民地坠落的拼死战斗,特装型吉姆在战斗中不仅在重力环境下表现出了极佳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到了宇宙中也凭借着极强的机动性可以说是打满全场。用实际战例证明了自身优异的性能和极强的泛用性。

另外阿鲁比昂上搭载的MS部队除了GP-01高达和三台特装型吉姆外,还有着2台采用了相同骨架设计的RGC-83 吉姆加农II。虽然这种内含支援机的编组模式是源自于V作战起就数度尝试的多机种运用概念,不过以特装型吉姆搭配吉姆加农II的状况来看,用意也在于透过包含骨架在内的零件单位相通用,进而达成提高整备效率的目标。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迪拉兹之乱,提坦斯也因此得以成立。而在UC 0084年,日后另一款优异的机体RGM-79Q 镇暴型吉姆投入生产,而之后又遇上了优先执行将既有机体升级成RGM-79R 吉姆II的政策,也让特装型吉姆的生产数量一直难以成长。
不过在提坦斯成立不久,镇暴型吉姆还未部署之前,提坦斯也曾短暂使用过该机,并涂上了标志性的深灰色涂装。然而由于从组织设立到镇暴型吉姆部署之间只有大概2个月时间,因此该机在提坦斯中的部署和运用时间都相当有限,就连运用部队也是如此。

不过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特装型吉姆应该也会随着要求进行驾驶舱方面的修改,使得直到格林普斯战争中也能看到特装型吉姆活跃的身影。

而这些奥古所使用的机体中,就像吉姆II一样配上了绿色和白色的涂装。虽然在投入时特装型吉姆已经算是一种旧型机,但是对于奥古来说仍然是宝贵的MS战力。

除了奥古留下了使用特装型吉姆的案例外,在格里普斯战争时期,投靠卡拉巴的非洲方面军部队也把特装型吉姆一同带入到了这个新组织中,并将其投入到扫荡和非洲当地部落游击队相结合并逐步转化的吉翁残党部队的任务中。不仅如此,特装型吉姆更是进一步参与了UC 0088年的第一次新吉翁战争,部分机体直到UC 0090年代仍在第一线服役。

除了标准型号外,还有一种被称为RGM-79N-FB高机动型特装吉姆的变体型号。该机是为了评测RX-78GP01-Fb高达GP-01全方位推进型的背包而制作的测试机体。

该机除了其独特的背包与通用助推器吊舱外,腿部也被修改成GP-01高达全方位推进型相同的规格。该机作为以特装型吉姆为基础改进而来的测试用机体,虽然没有配备核心区块系统,但其平衡性和其他功能被制作调整为与GP-01高达全方位推进型相当的规格。

而这些改装则是阿纳海姆在位于冯-布朗的工厂中完成的。阿纳海姆共完成了数台高机动型特装吉姆,并把这些机体投入到了各种移动测试中,最终评估结果也表明了这些助推器吊舱功能上的强大以及反馈数据的良好。随后这些数据也被用在了GP-01高达上,之后高达能在短时间内就修理完成并安装助推器模块相信也和该机脱不开关系。而日后GP-01高达在所罗门宙域展现出的高超机动性也无愧于该机名称里的那个“高机动”的称呼。

不过还有的特装型吉姆的变体则是来自那些沦落到海盗手中的机体。例如在UC 0080年代中期活跃的太空海盗酒吞童子便有着使用过特装型吉姆的记录。酒吞童子通过非法途径购买到该机后,便将其改造成温格斯·豪泽的专用机并被赋予了银霞的称号。机体被涂成银色,盾牌也变更了样式。而且头部还多出了两个装饰用的角状结构。不过总体而言还是一台性能和标准型号持平的机体。

之后该机被改造为特装型吉姆·银霞改,而为了对抗法拉克的MS-14B高机动型勇士所装备的双联光束军刀而装备了一柄光束三叉戟作为新武器。机体的左前臂还新增内置加特林机枪来增强机体的整体火力。不过最后温格斯驾驶该机如愿以偿击败了法拉克。
而在0083R的漫画中还出现一种原子重装特装型吉姆。这是一台阿纳海姆以特装型吉姆为基础开发的实验机,旨在高达开发项目开始之前测试配备核武器MS的相关设计方案。机体的右臂被核火箭筒所取代,并可以在肩关节处旋转。机体圣增设了额外的装甲以保护机体免受核爆的伤害,至于驾驶舱则被赋予了最厚重的装甲。头部海安装了许多传感器以获得测试结果。

由于该机仅打算作为这种核武器的发射平台,因此除了腰部的一对光束军刀和每个肩膀上的盾牌外没有其他保护自己的手段。该武器在发射时需要依靠米诺夫斯基粒子场在火箭筒内部实现核聚变所需要的难以置信的巨大压力。但这种高压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于是核火箭筒通过一根软管连接到MS背面的散热板上以应对这种情况。但就算如此,核火箭筒在一次射击后就会损坏并变得无法使用。最终核火箭筒的一个主要设计缺陷导致该种设计失败,但相关的数据也被用于开发GP-02高达的核武装。

而纵观当时吉姆和高达之间的发展,RX-78系列MS和RGM-79系列MS之间一直有着极大的鸿沟。前者在一年战争使其非常活跃,被人们誉为传奇。而后者却始终停留在量产型这样的低阶范畴李。不过真要从战术观点来分析“一件武器是否达到了设计时的目标”的话,那么吉姆或许比高达更为成功。该机的广泛量产也在联邦军内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而RGM-79N则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机型,是试图将积弱不振的吉姆系列提升水准的新一代机型。
画廊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