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两年餐饮的“小白”,复盘自己走过的弯路
【康老师有话说】:这篇文字来自于我一个伙伴的分享,他本身也是我的服务客户,可能是我平时对伙伴们过于苛刻,人家做了两年的餐饮老板也自称“小白”。
这篇文字里的内容非常真实可感,应该会对新入行的餐饮人带来很大帮助。
以下正文:
原来经常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楼下的面馆到底挣不挣钱,一碗面,面条的成本就几毛钱,加点菜卖8块9块,肯定赚不少;
小吃街的炸鸡店每天都在排队,炸出来的还没自己弄的好吃,我开个店应该也没啥问题;
从大学就老是想做点啥,出来上了几年班,也不是没发展,就是感觉没啥意思,富不了也饿不死,听说加盟个西北菜才十几万,小品牌才几万,也不难嘛。
19年底,机缘巧合,终于开始自己做生意,
(一) 准备开店
说来搞笑,我下决心自己开店的时候,连转让费是什么都不知道。
找到一个合适的商圈,发现没有铺子转,就自己跑人家店里问,你们铺子转不转。结果我都觉得“运气非常好”,还真有两个铺子要转。
其中一个要7万,我拖了1个月,主动打电话给我现在变4万了,不犹豫,接了。差点忘了说,时间是20年3月,全国人民还在戴口罩呢,哈哈。
开店我没技术,知乎上随便搜了搜,加盟也不太靠谱。
正好有朋友家里开店,听说生意挺好,连当地老牌都干不赢。
前期预算下来才投几万块,那就试试呗。。。
之后一切都很顺利,网上找图,买材料,买设备,找施工队,不到一个月,可以开张了。
第一天没有任何宣传,卖了800块,厉害啊,夏天卖点小龙虾,再搭配点钵钵鸡,外卖走起来,营业额很漂亮哦。
后面也确实如我所料,营业额还行,日均1100。营业额高了,好像有点忙不过来,请人吧,一个好像不够,还要考虑到休假,还得再来一个,最后加上合伙人,总共4个人。
一切好像都挺顺利。。。。
我个人有个习惯,每笔开销喜欢记录,而且挺详细。到月末扎帐,咦?为啥除开房租人工就没了,我卖3万多,人工就要10000,什么鬼?毛利为啥40多,又是什么鬼?
之后开始找问题,实测每份成本,结果主料进价比市场高了3倍,人工降不下去,外卖一天200多,唉。。。。
3个月后,我以分到900块,总计亏损8000块,成功出局。。。。
(二) 准备第二次开店
简单介绍背景
朋友的一家加盟店,原品牌方跑了,自己从原来的料厂进货,几年没迭代,产品力/形象已经没竞争了,寻求改变。
经分析,还是优先考虑加盟吧,这次眼睛擦亮点,毕竟对于我们而言,没啥能力,加盟多省事啊,市面上这么多品牌,还选不出来一家靠谱的?而且我们也研究了很多加盟的弊端和陷阱,基本避坑的能力还是有的。
如果加盟实在不行,我们在考虑自己研发呗,麻烦点,也不至于弄不出来吧,小餐饮,不就是料吗。
清楚了思路,我们开始行动,我在四川,最大的餐饮市场就是成都,那就搜呗,诺大个成都,不可能找不出一家合适的。
我们方法很简单,先搜美团/大众点评,找出意向的品牌,在到品牌所在商圈好好逛逛,可能也能发现其他好牌子。
前前后后,这个事我弄了有两个月吧,美团是刷吐了,我不敢说小品牌都知道吧,起码成都的小品牌也知道50%吧。
之后开始联系,线上联系的品牌就不算了,实际到公司考察过的有六家。
具体跑过成都哪些商圈我也记不太清了,反正我家距离成都80公里,过路费单边21,ETC充值了两次,每次1000。
结果是有两个心动的,有一个差点交钱。
但总觉得有什么不妥,冷静了一段时间,在分析了一下。
其中一个品牌是鸡公煲的改良版,加入了几种口味底料,加入牛蛙/排骨/鱼等新主菜。味道确实不错,商场里的店,每天都爆满,日营业额8000左右。
另一个是寿司品牌,那个寿司做的是真好,我敢说同级别同价位,没有比他更好的,我当地也完全没有相同品牌,空白啊。感觉是真能成。
但分析后,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个品牌:
我要是真的给了39800的加盟费,那就真是在偷懒。那几个底料,说实话,我联系几个工厂,都能拿到,而且只会更丰富,形象就只是简单的VI 。品牌、迭代、运营什么的,基本是没有。前面新鲜劲过了,还是更之前的情况没区别。我还要一直被赚料钱。
第二个说实话,我真心动
首先就是当地没有像样的寿司店,要不摆摊的,要不日料店,中间精品寿司就是空白,如果定位写字楼等流量大的区域,光外卖都够了。而且产品够精致,味道好且标准,几年内都应该好做。
但几个缺点也很突出
1.太依托外卖(谁没事几个寿司一直坐店里吃啊),堂食,
2.依托外卖的弊端就是毛利很低,50以下,
3.出餐慢(后来我们当地没多久就开了一家,听外卖小哥说的,谁有这家寿司的单子,基本就是丢了,一单要等半个小时才拿到,谁干啊),
4.出餐慢还会导致人工高(手上活多,需要多人干),
5.卖价高(产品质量好,食材好,必然价格高),
6.基本所有材料都要公司进货。
跑了两个月品牌,基本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这个体量的小餐饮创业者,加盟真不行,再继续跑下去也不会有太多改变。
加盟不行,更换思路,自己研发,找工厂拿料。
这个思路也是之前经营的加盟品牌跑路了,才明白。我们一直以为签了加盟合同就必须一直在品牌拿货,后来品牌跑了,工厂直接找到门店,说可以直接供货。后来百度上一搜,周边的食品厂密密麻麻,太多了。那直接找工厂拿料应该也是一个办法。
既然如此,加盟又走不通,那还说啥,一家一家跑呗。。。。
在之前跑品牌的过程中,有一家剁椒卤汁拌饭,是我一直很喜欢的,但加盟条件不好。那能不能自己搞呢?
之后就去门店上蹲守了两次,就是去看他们操作,发现核心就是他们的卤水。
回来之后各种卤水的教程搜索,之后买料,找配方,一通操作,越整越乱。
后来突然意识到,卤水是工厂的产品,根本不用自己做。又跑到门店蹲守,想找到卤水的进货渠道。可哪有这么简单,想偷拍,人家后厨一直有人,想去翻垃圾,根本找不到,想进店打工,外地,又不方便,最后一辆货车停门口,趁卸货,偷拍人家包装,结果走进一看,包装是空白,没有信息。货车要走,灵机一动,跟!结果陪人家货车,成都一日游,跑了大半个成都后,货车回家了。。。。。。
我回去后不甘心,搜索附近的食品厂,有信息的就打电话,没信息的就是开车找,结果不是做面条的就是做火锅底料的,很少有对口的。
后来又去了一次门店,无意中偷拍到厂家信息,原来在重庆,要了样品,以为找到核心了,回来一试,不是一个味道。。。。。。。
再后来,康老师分享了一些供应链资源包,我的天,上万家厂,我开始跟多家对接,要了不知道多少样品。
这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工作量太大,信息量太大,真的要搞晕,
2.操作不行(我开始卤肉要先抄水都不知道,问人家食品厂,耐心好的要简单讲讲,搞不好人家还要笑话你),其他后续操作就更别说了,一脸懵,
3.味道实在难以统一,
4.价格高(我的量对人家来说可有可无,态度好,帮帮忙,所以价格没有任何优势)
5.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说白了,就是食品厂看不上一家小店,人家都是用货车拉货,我这一件货,人家还得专门发快递,谁干啊。。。。
根据以上情况,小店想弄好,行不行,肯定可以,就是两个字,麻烦。时间成本,耗费的精力都很大
(三) 小店升级方案
考察加盟和自己折腾之后,我陷入瓶颈,好像哪条路都走不通,没有一个方向是特别靠谱的,当时真想加盟个看上去还行的品牌算了,虽然会有坑,但总归还能赚点钱,一直这么耗下去,也不知道咋办。
我之前一直和康老师有联系,之前也问了几次,能不能推一个好品牌给我,每次都是一个答复,小品牌没几个靠谱的。
我当时想,没有小品牌推荐,那我自己选出来的品牌总能帮我分析分析吧。本想带着项目找康老师聊聊,没想到机缘巧合,康老师资阳项目过后,规划了小店的升级方案,详聊之后,大致方案如下:
1. 康老师团队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相关品牌竞争性;
2. 线下沟通,分析当前问题;依照当前商圈情况做初步的升级方向沟通;
3. 立项,线上沟通并确定方案,包活产品/形象/营销等;
4. 确定产品线,安排工厂试菜,学习操作;
5. 确定整体设计方案,对接广告公司;
6. 完成施工后确定试营业日期;
7. 康老师团队线下开业支持,完善个环节操作,确保运营顺利。
各环节之后详细说明。
(四)线下对接
因为我的升级势在必行,一直拖下去,只能温水煮青蛙,所以与康老师沟通后,基本也是一拍即合。
10月1日康老师实地调研,一行三人,包含运营老师和策划老师,因为项目小,又在小城市,只需要两天时间,1号中午到,2号晚上结束。
到店后,首先观察我门店目前运营情况,中午高峰出餐操作/尝试现目前产品/采集客户当前反响;下午调研所处商圈整体情况,分析相近的品牌并找生意比较好的几个品牌,尝试产品。晚上观察晚高峰情况,并对整天调研结果沟通讨论。
经分析,我们存在的问题基本也是小餐饮的共性,
产品力下降
形象没主题
操作能效不高
基本没有营销
但也有好的方面,我当地商圈流量还行,每天上千人经过。身处地级城市,竞争也不大,很容易看到升级的效果。隔壁“锡纸花甲米线”基本就没换过产品,60多岁老两口经营了四年,生意一直挺稳定。也因以上分析,让我看到了升级的希望。
第二天调研所处城市主要商圈,调研影响力较大的相关连锁品牌,之后简单分析。中午回到门店,再次观察午高峰情况。下午初步讨论升级方向。晚上再次观察高峰情况,并确定后续节点。
(五)线上确定方案。
经以上分析,我所在的商圈潜力还是比较大。康老师来之前,我做过人流统计(就是在店门口坐个小板凳,经过一个人记录一个),每天经过店门口的至少有2000人,周末可以达到5000,男女比列4:6。
这么大的基数下,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朋友之前一个快招米线能活4年,花甲米线/五谷渔粉四年都没变过,连一个碗都没变过。因为出去跑过,跟康老师交流过,也让我理解到小城市竞争水平不高,稍作分析,就可以明显认识到竞争对手的缺点。对我现有门店升级或许可以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基于以上情况,可以确定康老师的升级方案于我而言是最优的,原因有几点:
1. 金钱成本低
市面上随便一个加盟品牌,至少3~5万加盟费吧,什么保证金/管理费就不说了,基本少不了10000,管理费还要每年交;其次,装修/设备必须按公司的要求来吧(设备一般都会给你说,不在公司买也行,只要符合公司要求就行,但人家设计好的操作,自己买的一般没那么合适),有些公司还承包装修,这里面的水分就更不用说了吧。
这些还都是常规项目,我还对接过一个小吃品牌,光是品牌使用费就要7.8万,而且说的很直白,这7.8万只是使用品牌的钱,其他的费用该怎么算就怎么算,一项都不能少。
康老师给我做的方案,费用至少省一半。
2. 试错成本低
我前面的升级思路介绍过,作为一个小餐饮老板,我没那么多时间搞研发,再说,谁累一天不想休息休息,真没那份心,去试产品。之前说过,我从食品厂拿了很多样品,实话实说,有部分产品味道还不错,继续研究下去,其实肯定没问题,但工作量真的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得从众多食品厂里找到对口的厂家(因为我们小店不可能定制味道,人家不可能专门开一条生产线,每天就给你生产几包料),我们只能拿食品厂现有的“通货”,比如我做米线,很多厂家只生产火锅底料,你需要的他没有。就算找到了某个厂有你要的底料,但可能他不是专做这方面,拿回来的料也不够竞争力。找这个厂家就需要大量对接,起码你得加个微信,跟人聊两句吧,我手机现在至少存了50个食品厂,真正用的上的没几个。
其次,就哪怕在小的一家门店,产品也不能像黄焖鸡,一个底料做所有产品。我店里三个系列产品加小吃,怎么也得3种料吧。所以第一步的工作量需要乘以3.
再次,大量的时间在试味道,就会像我一样,拿了大量的样品,没时间试,一天的空余时间就那么点,试个味道,再怎么简单,得做一份餐出来吧,得按底料的流程,全部走一遍吧。我毫不夸张,一个星期,能坚持试三种产品,我就算你厉害。
最后,不一样的产品,操作也不一样。虽说大家都是餐饮人,大概都知道哪些产品怎么操作,实在不行,按照说明来,也能弄个大概。但大家也都知道,在实际经营的高峰期,没有SOP手册指导,全部都需要自己一点点调试。所有店里产品融合在一起。反正我想想就头大。
3. 定位精准,量身打造
升级项目最核心的优势,能精准提升现存的弱点。
我咨询过的品牌里,有一个印象特别深,一家重庆的拌饭。各方面都挺好,但单价太高,20多一份的单价对三四线城市学校商圈来说太高,我就跟品牌方商量,能不能把猪副产品换成鸡鸭副,这样我卖价能低点。但品牌方是肯定不会同意的,因为他们不可能为了某一个门店而改变整个产品线。
再有,形象VI方面,我想做一个异形的门头,我想要多一点软装,我想要重新设计一个门口的海报,品牌的宣传文案不适合我的商圈,我想调整。可能这些问题加盟品牌方不一定能满足。还有另一个更关键的点,还是以上面考察的拌饭品牌为例,他们是商场装修,偏网红风格,大量软装加持,很好看。我做地级城市的学生口岸,简单清新风格可能更适合我。因为装修成本低且符合学生审美。很明显,品牌不可能做调整。
经过实地调研分析,我比较大的痛点有几个:
产品过气了,学生吃腻了;
产品单一,只有米线;
形象老旧,没有传播能力。
还有其他一些细节,比如动线不合理、空间布局不合理、营销缺失等等。
解决方案不外乎就是解决以上痛点。其实这些痛点,自己仔细想想也能知道,但知道和能解决,是两码事。
最后就是产品味道。
说味道,其实也就是定位。就是在人想吃快餐的时候卖快餐,想吃甜品的时候卖甜品,想吃辣的时候卖辣。
我在学校商圈,平价刚需是雷打不动的选择。两餐的好吃不贵,分量足,就是学生最实在的需求。若是配上适合年轻人的重口,应该就是精准的定位。
4. 扶持全面
这个优势点属于对比出来的。我对接品牌方,能提供的服务,主要两方面:技术培训/采购建议。技术培训不用说,肯定是要保证学会;采购建议主要指装修的选材,设备的选择,货品的选择,当然很多品牌是全包,除了给钱,好像也没啥做的。
至于品牌承诺的专业老师协助选址,专业运营老师日常维护,专业线上老师平台营销,专业督导老师定期寻店。我只能说靠“运气”。
希望能碰到一个真正“懂”的老师,给真正有用的建议。我遇到过选址老师在百度地图上画个圈,说店开在这个圈里都没啥问题;我遇到过线上老师喊我冲销量就是把所有美团活动都买了;遇到过督导开业来了一次,再也没见到过。
其实在我看来,餐饮公司人员流动很大,很多都是实习生,都是滥竽充数,不瞎指导,已经不错了。
对比之下,康老师团队的专业性和资源优势也就很突出了,能指导我们从一级批发市场拿货,每件便宜十几块,软装直接走生产工厂,比当地广告公司便宜一半,以及后面要说的落地开业扶持等等,都是直接输出给我的价值,对于小白来讲,都是真金白银。
5. 毛利有保证
直接数据说话,做过快餐的都知道,平均50%~55%,有些外卖多的30以下。品牌吃供应链的钱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的毛利60以上,其实最终的数据我没仔细统计出来,我报表上已经63%了,。要特别说明,这些都不是我苛扣食材出来的,全部都是跟市面相当的分量。
仔细分析,一份餐里面,不外乎主食材,小菜,主料,辅料,包材。其中主食材、主料占比最大,直接影响毛利,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产品结构和供应链决定成本。我走一级批发市场,直接工厂供酱料,自然就有采购优势,而经过康老师专门设计的产品结构,把不同毛利的产品进行搭配,让消费者付费更高,实际上却更满意!
还是那句话,多出来十几个点的毛利意味着什么,做过餐饮的才能深刻体会有有多重要。
举例:一家小店,日均2000营业额,一个月就是60000,多的这十几个点就是7000多利润,一年就是7-8万,这都是纯利啊,一年房租+水单基本都够了。
再举例:我的店柠檬水可以免费送,旁边的蜜雪冰城卖4块,我的拌饭里面的卤肉可以铺满半碗,旁边油炸的鸡肉拌饭还没我的多;我也可以花点钱做线上,也可以比同类竞争对手少卖一块钱。
其实这些都是利润高的好处,更直接一点就是生意不好的时候,可能别家撑不下去了,没啥利润了,我还能有点。
基于以上分析,升级方案具体为重新设计整体形象,完善产品结构,设计店面功能布局。
重新设计整体形象是包括门头、店内软装、桌椅、墙面、地面、宣传海报、文案等一系列的全套vi,符合学生审美且能最大限度的起到宣传作用,明显比同街商铺好看,又不至于装修成本太高。
完善产品结构是从单一的米线类产品,扩充到拌饭+米线+捞饭+饮品+甜品+小吃的完善结构。以拌饭作为主打,再丰富捞饭和米线,不会觉得单一也不会特别快吃腻。小吃、甜品、饮品丰富菜单,能快速预制,也能提升营业额。
设计店面功能是把不实用的,效率不高的店内摆放重新布局。优化点单吧台摆放,重设设计后厨设备及摆放,设计桌椅摆放,设计吊顶,优化动线,提升效率。
(六)开始着手升级与施工
大体的流程是:
1. 工厂学习操作,确定产品
2. 确定形象方案
3. 对接施工团队/广告公司
4. 采购设备与餐具
5. 确定动工日期
以下详细说说各环节。
工厂学习操作
其实没去工厂以前我也很陌生,虽说对接过很多,但进工厂还真是第一次。高逼格的咱就不说了,跟我门小餐饮人也没啥关系,全部智能化、无人化操作,各种机器、检测仪咱也看不懂,日常多少吨咱也没概念,只是偶然听到带我们参观的负责人接了一个电话,说一个火锅品牌要日常进货,要10万袋火锅底料,轻飘飘的10万袋,终于让我明白了,为啥我们小餐饮人无法对接工厂,也明白了为啥我在门店那么久,从来没个人上门推销酱料。
原来是我们体量真的太小了,10万袋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个小体量真的无法让工厂接单,比如机器炒一锅底料,起码上吨吧,这上吨的底料,要多少小餐饮门店才能消化,工厂挨着去对接都要累死。从这个角度,我也理解了,为啥我原来跑供应链这么累,效率这么低,我原以为我是给钱的,这年头还有给起买不着的东西吗?原来小餐饮人跑工厂找料这个事逻辑确实是通的,但太难实施,除了钱以外的成本都太高。如果不是康老师带着,工厂真不一定会有专人接待我们这种小餐饮人。
之后我们进入工厂的办公楼,接触到了研发室、展示大厅、教学室等。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尝试产品。工厂的产品经过市场检验,味道都不会有问题,只不过根据各地,辣了或者咸了,微调即可。其实说味道,还不如说定位,比如我的学校,就是学生两顿饭的刚需,工厂的味道满需学生口味肯定没问题,定位拌饭,正好符合学生的需求。所以确定味道并不难。
确定了味道之后就是操作教学。工厂教学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傻瓜式上手。不仅小店,任何餐饮的厨师都是成本最高的一个环节,行业对于去厨师化的需求很强烈,所以不用惊叹操作简单,这是个趋势。
比如我的卤汁拌饭,卤汁稀释过后按操作卤肉类,之后配饭、配菜、浇卤汁即可出餐(实际操作也就这么简单,主要步骤确实如此,当然还是很多细节要注意,比如鸡腿和鸡翅卤的时间不一样,鸡肉容易煮烂;再比如出餐时卤肉要在加热一次,才能保证不是凉的)。
确定形象方案
这一步我只想说,专业的事确实要交给专业的人。
交给康老师团队前,我真不知道餐饮门店形象还需要策划,还有vi,空间设计这一说。反正我之前都是直接找广告公司,网上找找图,到处抄一抄,就算设计了。一直很觉得人家加盟品牌的形象挺好看,就是不知道咋弄的。
经过这一系列之后,设计这个事,靠自己还真是一点都不行。不像酱料,找找工厂还能有,设计这个,除非养个设计师,不然还真只有设计公司才能完成。
多提一点,设计是真的设计公司才行,真不是广告公司p一下图就行了。但对口餐饮的设计公司不好找,因为只有在这个行业才会接触到资源,这个毕竟专业度相对来说比较高了,我们平常也不会怎么关注。而且有些设计虽然漂亮,但并不适合做餐饮,我们更没专业能力识别。
设计是一系列的,虽说快餐不需要特别好看的设计,干净整洁就好,但在有限的预算中,能比对手好看一些,确实也是一个优势。
设计需要整体搭配,有记忆点,文案专业宣传效果好。
举个例,免费加饭、加卤汁,吃饱才能笑哈哈。这句话是我贴在桌子上的,这是设计公司做的;再比如,我整体是亮黄色风格,一条街最大的门头,灯一开,是最亮的崽,这都是设计出来的效果。
对接施工团队和广告公司,采购设备和餐具
这些内容差不多,就是给钱找渠道。
总的说来,就是对比。施工团队我找了三家报价;广告公司找了四家;采购设备对比线上和线下;餐具找了阿里、拼夕夕、淘宝。
因为都设计好了,只需要按着标准买东西就行了。只是注意下时间节点就行。一般开始施工后,时间都比较紧,房租一直交着,需要尽快开始营业,所以施工团地一定不能拖沓。我旁边有一家门店,老板很熟练,翻新装修只用了一周多点。我时间比较慢,差不多一个月才弄完。
施工这一步没太多分享,不外乎改水电,硬装/软装。小餐饮成本控制为主,尽量亲力亲为,找游击队比装修公司省一半。
(七) 落地
重新升级后,都是第一次操作,能顺利落地,很关键。因为开业肯定人多,各环节出一个错,就得罪一个客人,以后就少了一分再进店的可能。可以说落地最忙的时间没出问题,后期基本没啥问题了。主要落地的内容是以下几点:
1. 与康老师团队确定试营业日期,康老师确定线下支持方案;
2. 康老师团队线下督导,整体店铺升级后验收;
3. 操作标准化(sop);
4. 话术、服务培训;
5. 营销培训;
6. QSC
落地支持简单说就是扶持顺利营业,说是门店升级,其实跟开了一家新店没什么区别,虽说操作基本没问题,但毕竟还达不到熟练,而且康老师团队也会培训一些我从没经历过的环节,比如社群营销。所以三天落地支持的内容还是很多,节奏也比较快。总的说来,督导内容分后厨、前厅、营销、试营业,每个环节再细化,最后通过试营业展现结果。
操作标准化(sop)
对于工厂的流程来说,其实标准化已经非常简单了,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卤汁拌饭,所有流程是这样的:解冻肉---焯水---放入按比例稀释的卤水中卤煮---预制---出餐,每个环节,在教学中都会定量。对于我来说,完全没有厨师经验,第一次按照流程操作,基本已经接近成品了。但现场督导老师会做更细致的要求,比如卤味淡了,应该增加比例,鸭肉柴了,会减少鸭肉的卤煮时间和浸泡时间等。
也会根据实际出餐情况,建议用电饭煲保温。也会调整后厨设备摆放,提高高峰出餐效率。总的说来,基本操作都没问题,但放到实际中,还要稳定质量,确实需要打磨细节。
Sop属于后厨培训的一部分,后厨督导还包括备货流程督导,后厨卫生督导,后厨动线优化。
话术、服务培训
这个环节属于前厅培训的一部分,这个环节我也质疑过,有啥培训的,不就是正常说话交流吗?其实一方面这个话术是培训老板的,一方面更是老板以后培训员工的标准,老板一般意识没问题,但点单的员工、服务的员工不培训,就会随意说,虽不至于出错,但所有人说的话都是统一的,给人的感受起码不会减分。后期也可以加入推荐话术,提升营业额。
营销培训
营销主要两个环节,开业活动和社群营销。
开业活动新式很多,比如送饮品、送甜品、买一送一、第二份半价、红包墙等,综合我们的情况,最后选的送饮品。学生人群本就很固定,而且高峰期很集中,我们的接待能力有限,所以选了个保守的送饮品。
社群营销其实是更适合我们活动,既可以长期做下去,又可以还的花样搞活动,关键是可以一直维系学生的关系。
社群营销流程是这样的:
确定微信群内的活动和邀约进去的方式
开始拉群,邀人(一般是收银员邀请点餐客户进群,方式一般是送小食)
每天保持30-40进群,每天互动一下,够200人正式开始群活动
群活动定时定点,活动形式不限,小游戏、小红包等
新群的活动至少一周,后期根据群的运营思路做调整,维系关系群,活动一直做下去;送餐群,一周之后就可以转变。
社群我开始不会玩,原因是不会互动,尬聊。
督导老师展示了之后,才明白,尬聊的原因是互动设计不合理。连续抽奖游戏,节奏加快,随时接话,很容易找到简单话题,其实有点像主播。
社群的好处我也是运营了之后才知道,如果自己有10个群,每个群200人,就会有一个2000人免费私域流量。每天坚持加30个人,很快就能达成。可以试想,对2000个人随便推一个新产品,不愁没人来尝试吧。
(八) 总结
我虽然从业时间不长,但在我看来,从来没有完美的方案。加盟受制于人,利润被剥削,成本高;自创太过繁杂,金钱成本很小,但时间成本太高,家里底子不厚,根本耗不起,关键还要耐得住性子研究产品。除了这两条路,如果不站在巨人肩膀上,我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巨人的肩膀会让要走的弯路,会耗费的精力极大的缩短。
以上是我一些真是感受和经历,主要是对过往的复盘,也能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小餐饮人如果不做招商,只能继续开店,也希望能给我再开店增加一份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