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语言主动性训练游戏
比较大和小-科学游戏(1-2岁)
游戏益处
1、引导宝宝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和小,发展宝宝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模仿学习“大”、“小”等词汇。
游戏道具
球(大小不同的球各一个),积木(大小不同的积木各一个),大小物体的图片若干。
游戏方法
1、父母和宝宝一起比一比手、脚的大小。引导宝宝观察,大人和小孩手和脚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大人和小孩有什么不一样呢?”
“我们把手拿出来看一看,谁的手大?”
“妈妈是大人,妈妈的手比较大。”
“宝宝是小孩,宝宝的手比较小。”
“和爸爸比一比,谁的脚大?”
2、 父母与宝宝一起摸一摸球、积木等,进一步感知“大”和“小”的概念。
“这里有两个球,哪个球大?哪个球小呢?”
“这个球是大球,要抱在怀里。”
“这个球是小球,可以用手拿着。”
“你能找到大的积木吗?”


3、和宝宝一起观看图片,了解其他的“大”和“小”。
“这是象妈妈和象宝宝。你能指指谁大一些吗?”
“看,游过来两条鱼。你能找一找哪一只鱼大,哪一只鱼小吗?”
“这一个是大西瓜,这一个是小西瓜。”

游戏提示
①引导宝宝观察家里还有哪些物品,有大和小的区别。
②初步感知大小为主,不要求深入认知大和小的对比概念。
传球接力赛-社交游戏
游戏益处
1、能够在成人的引导下,参加互动性游戏。
2、锻炼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
游戏道具
小球一个
游戏方法
1、父母其中一人抱着宝宝坐下,另一人坐在间隔2-3米的位置。
2、拿出小球,与宝宝进行小球传递。
“爸爸要把小球传给宝宝了,准备好了吗?”
“咻!小球滚过来了!”
“宝宝真棒,接住了小球。”
“你可以把小球传给爸爸吗?”
“试试用手轻轻推过去。”
3、父母可以尝试用增加传球距离,摆设传球障碍等方式,增加游戏的难度。
“宝宝可以像妈妈这样,把球抛起来吗?”
“爸爸接到了宝宝抛过来的小球。”
“路中间有个小障碍物,再试试看!”
4、传递小球过程中,可以哼唱儿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播放音乐:《Roll the Ball》
游戏提示
①根据宝宝的情况适当调整游戏难度,比如开始时把球直接放在宝宝手中,或者父母拿着球伸向宝宝,鼓励宝宝伸手来接。
②若宝宝没有接球、传球的主动性,父母给予及时的兴趣调动和动作示范。
丰收的果实-体能游戏
游戏益处
1、通过游戏中涉及的不同操作方法,锻炼宝宝的大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2、宝宝能够模仿父母的身体动作。
游戏道具
胶带一卷,海洋球若干,小水桶或脸盆一个
游戏方法
1、父母用胶带把海洋球固定粘在墙上,高低可以不同,以宝宝蹲下或者站着举手可够到的位置为参考。(若家中没有海洋球,可以用废旧报纸揉成的小纸团代替)
“秋天到了,果实丰收了。”
“看,这里有好多好多的果子!”
“我们要准备去摘果子了。”
2、父母示范并带动宝宝伸手把小球摘下,模拟丰收时候摘果子。
“这个果子长得有点高,我们要举起手才能够到。”
“这个果子在最下面,蹲下来试一试。”
“要用点力,才能把果子摘下来哦!”
3、引导宝宝将摘下的果子放到一边的小水桶里。
“摘下来的果子要放到小桶里。”
“宝宝可以弯下腰,把果子放进小桶。”
“你也可以把果子轻轻丢进小桶。”
“真棒!宝宝摘了满满一桶的果子。”
4、摘完果子,父母可以当着宝宝的面,数一数摘下来的果子。
游戏提示
①父母可以先观察宝宝摘果子的方法,然后再给予动作的示范。
②如有条件,也可以把小水桶放在远处,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路径上可以放置一些小障碍,引导宝宝绕过障碍物。
光影变变变-科学游戏
游戏益处
1、增加宝宝对于光和影现象的科学认知。
2、一到二岁是宝宝的语言敏感期,可以通过游戏训练宝宝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游戏道具
手电筒(手机自带电筒亦可),宝宝熟悉的物品或玩具若干
游戏方法
1、晚上,父母把室内灯光关掉,用手电筒照射墙壁,引导宝宝一同观察照射在墙上的光点/光圈。
妈妈指着墙壁上的光,说:“看,墙上亮亮的是手电筒照出的光!”
爸爸移动手电筒,使墙上的光跟着光源移动,说:“看,墙上的光在移动呢!”
2、爸爸继续举着手电筒,妈妈在手电筒光源前用手做出不同动物的形象,与宝宝进行提问互动。
“汪汪汪,是谁在叫?对了,是小狗!”
“它有两只大大的耳朵,蹦蹦跳跳真可爱。看,小白兔来了!”
“咩咩咩,我是老山羊。”
“我有两个大大的翅膀,可以飞在天空中,我是老鹰。”
3、父母试着用简单的方式解释影子产生的原理。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有一个光不能到达的黑暗区域,这就是影子。
“妈妈的手把光挡住了,光过不去,就照不到墙上了。”
“墙上黑黑的就是影子。”
“宝宝也可以把手伸出来,看看你的小手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我们来动动小手,看看影子是不是也在动呢?”
4、父母可以拿室内其他的物品或宝宝喜爱的玩具,用手电筒照出形状,引导宝宝进行观察和对话。建议父母选择简单易读的物品。
游戏提示
①避免手电筒直射孩子眼睛。
②该游戏主要让幼儿观察科学现象,不强求完全理解光影的本质。
③户外光线强弱适宜的时候,带孩子去户外观察身体的影子。
家务小帮手-语言游戏
游戏益处
1、和宝宝交谈关于家务的话题,引导宝宝认识部分家务工具,并进行简单词汇或句子的表达。
2、引导宝宝模仿成人做家务的动作。
游戏道具
扫帚一把,拖把一把,家务图片若干
游戏方法
1、父母拿出家里的扫帚和拖把,和宝宝讨论家务工具的用处。
“这是什么工具呢?”
“这是扫帚,妈妈会用它来扫地。”
“这个扫帚你有没有用过呢?”
“这个是用来拖地的,它叫拖把,能帮我们把地板打扫干净。”
2、根据下列图片,和宝宝谈论图片的内容,进行提问、表达和互动。
“这个人在做什么呢?我猜她正在洗衣服。”

“咱们家里有这个工具吗?这是吸尘器。”

“你看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呢?对了,他在洗碗。”

“这个人拿着锅和铲子,她在做什么呀?”

“咱们家里谁来准备晚餐呢?是妈妈还是爸爸?”

“宝宝,你会帮助妈妈做家务吗?”

3、父母可以和宝宝用扫帚、拖把(或者抹布、撮箕等其他家务工具),来打扫卫生。
游戏提示
①带宝宝认识家务工具时,从最简单的着手,并重复多遍。
②打扫卫生时,父母给予充分的指挥,并选择适合宝宝使用的家务工具。
客人来我家-社交游戏
游戏益处
1、通过游戏,用表情和肢体动作适当地进行情绪表达。
2、与其他伙伴进行游戏,促进宝宝的伙伴交往能力。
游戏道具
玩偶,玩具若干(可随意选取)
游戏方法
1、父母选取2-3个玩偶放在门口,告诉宝宝今天家里来客人了。
“今天家里来客人了,宝宝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
“第一位客人是小兔子,来跟她打个招呼吧!”
妈妈说:“你好啊,小朋友,我是兔子姐姐,我们握握手吧!”
“第二位客人是小青蛙,你看他蹦蹦跳跳过来了。”
爸爸说:“呱呱呱,我是青蛙哥哥,我可以抱抱你吗?”
2、父母在旁边进行观察,宝宝是如何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开心、兴奋、轻松等情绪的。
3、打完招呼后,父母把事先准备好的玩具递给宝宝,引导宝宝和小客人们进行游戏。
4、同时,可以播放儿歌背景音乐丰富游戏体验。
游戏提示
①宝宝独自游戏的时候,父母减少干预,多观察宝宝的表情和行为。
②如果条件允许,可邀请隔壁邻居来家里做客,和宝宝一同玩耍。
聆听大自然-语言游戏
游戏益处
1、促进宝宝更好地运用词汇进行模仿和发声。
2、锻炼宝宝的听觉感官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道具
无
游戏方法
1、父母带宝宝来到户外,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2、燕雀飞过枝头——听听小鸟的声音。父母对着宝宝做出口型,模仿声音。
“看,天上飞来了好多小鸟,你听到它们的声音了吗?”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
3、水面荡起涟漪——听听水流的声音。父母对着宝宝做出口型,模仿声音。
“哗啦啦,哗啦啦,这是水流的声音。”
“扔一颗石头下去,扑通一声。”
4、等风来——听听风的声音。父母对着宝宝做出口型,模仿声音。
“风吹着树叶,是沙沙,沙沙的声音。”
“风大了,我听到了呼呼的声音。”
5、父母也可以带宝宝探索其他自然界的声音,比如雨滴声、打雷声等等。并引导宝宝进行声音模仿。
游戏提示
①父母需要降低语速,用夸张的口型示范给宝宝。
②来源于生活中的声音能让宝宝的体验更加真实,父母也可以利用其他的生活场景引导宝宝学习语言。
美食品尝家-科学游戏
游戏益处
1、通过触觉、嗅觉和味觉的感官刺激来认识食物,增强宝宝的认知能力。
2、理解简单词汇,在游戏中进行模仿和发声。
游戏道具
柠檬,苦瓜,蕃茄酱,糖果,苹果等若干(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不同味道的食物)
游戏方法
1、父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食物,引导宝宝来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摸一摸,这是柠檬,它是圆圆的。”
“长长的是苦瓜。”
“蕃茄酱是粘粘的。”
“这是什么食物呢?”
“对了,这是糖果,它是软软的。”
“这个看起来很好吃,我们一起来闻一闻。”
“闻起来酸酸的。”
“来尝一尝吧!这个是什么味道?”
“有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吗?”
“呀,这个味道你不喜欢,眼睛都闭起来了。”
2、父母解释不同的食物和味道,帮助宝宝理解新的词汇。
“这是柠檬,是酸酸的柠檬。”
“那是苹果,是甜甜的苹果。”
“你有尝过这个味道吗?这是苦的味道。”
“这些食物都有不一样的味道。”
“你喜欢什么味道呢?”
“这个是甜甜的,是你喜欢的味道吗?”
游戏提示
①让宝宝品尝食物时稍尝即可,避免吃坏肚子。
②根据宝宝年龄选择适合的问题。若宝宝还不会张口说话,父母可以自问自答,给宝宝建立语言输入的环境。
全能投手-体能游戏
游戏益处
1、通过向下或向前投掷物品,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2、根据父母的示范,能进行动作模仿。
游戏道具
塑料小桶(或纸篓)一个,纸团若干(也可用海洋球代替)
游戏方法
1、父母和宝宝坐在床边,将塑料小桶放在距离床边30-50cm远的位置。
2、父母先做示范,将小纸团向下投掷到小桶中,引导宝宝模仿动作进行投掷游戏。
“我们要把小纸团投到下面的小桶里,看看妈妈是怎么做的。”
“宝宝也来试试吧,一二三,咻!”
“太棒了,宝宝投进了!”
3、待投纸团动作熟练后,调整姿势,尝试站在床上进行投掷游戏。
“这次我们站起来试试。”
“投纸团的时候,要保持好平衡哦!”
4、若宝宝能很出色地完成投掷任务,将塑料小桶移动到更远的位置,增加宝宝挑战的难度。
“小桶离得更远了,我们要用力一些,把纸团投出去。”
“这次没进,不要紧,再试一次。”
“宝宝真棒,你投进了!”
游戏提示
①塑料小桶尽量选择口径大,桶径深的,以提高宝宝投纸团的准确性。
②站在床上投掷时,父母注意保护好宝宝的安全。
我的全家福-语言游戏
游戏益处
1、通过模仿或者跟随的方式说出简单的词汇,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2、宝宝能够指认出照片上熟悉的人和事物。
游戏道具
全家福照片若干张,卡通贴纸(爸爸、妈妈、宝宝、小狗、小猫、玩具等,若没有贴纸,可以事先在纸上画出并剪下来),A4白纸一张
游戏方法
1、父母抱着宝宝坐在腿上,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全家福照片,与宝宝进行交谈。
妈妈指着照片,说:“照片里的这个人是谁?是你的爸爸。”
爸爸说:“哪一个是豆豆(孩子小名)呢?用手指一指吧!”
妈妈说:“这是我们的全家福照片,这个是爸爸,这个是妈妈。”
爸爸说:“找一找,你的妈妈在哪里?”
妈妈说:“这是你喜欢的玩具吗?”
2、父母可以根据实际的全家福照片情景,与宝宝进行提问互动。
3、父母引导宝宝,做一张全家福照片。将事先准备好的卡通贴纸拿出,指着每个角色询问宝宝要贴在什么位置。
“这是爸爸,爸爸站在哪里?”
“这是谁呀?对了,这是妈妈。妈妈站在哪里呢?”
“这是宝宝,站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好不好?”
“还有小狗呢,它在哪里?”
“嘟嘟嘟,你最喜欢的小汽车来了,放在哪里好呢?”
4、根据宝宝的意见,把卡通贴纸贴在相应的位置,完成一张全家福照片作品。
游戏提示
①若幼儿在10秒钟之内没有回答,家长可以移动手指来提示和鼓励幼儿,或者帮助幼儿回答;下一次可以选择稍微简单的问题。若幼儿回答正确,及时地对幼儿微笑、拍手或者抱抱,进行鼓励。
②1-2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内,他们的接受性语言远大于表达性语言,家长在和幼儿交谈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语言输入,以此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小小花艺师-艺术游戏
游戏益处
1、宝宝在游戏中,能通过探索不同的操作方式,完成插花艺术作品。
2、宝宝尝试进行动作模仿。
游戏道具
纸杯一个,面团若干,鲜花或树枝若干
游戏方法
1、父母把揉好的面团放在一旁备用。
2、引导宝宝探索面团,可以示范用手指捏,用手掌按压等方式。
“宝宝可以像妈妈这样,用两根手指捏一捏面团。”
“你还可以使劲用手掌拍一拍。”
“对了,还能用手指戳面团呢!”
3、父母拿出一个纸杯放在宝宝面前,并示范把面团按压在纸杯底部,做成花泥。
“我们要把面团放到杯子里。”
“用力按一按,把面团按到杯子的最底下。”
4、拿出鲜花或者树枝,让宝宝进行挑选,并引导宝宝把其插到花泥中。
“你喜欢哪枝花?”
“我们要把选好的花插到杯子里。”
“真漂亮,再多插几枝吧!”
游戏提示
①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父母应给予适当的辅助。
②这个时期也是宝宝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父母可以在宝宝操作的同时,用语言描述宝宝的行为。
小小面点师-体能游戏
游戏益处
1、锻炼宝宝手指和手腕的精细动作。
2、在游戏中,引导宝宝模仿成人的动作。
游戏道具
面团2-3个(提前混合好面粉和水的比例,不要太湿),儿童餐具若干(如塑料小刀、叉子、勺子等),加工的白糖或红糖若干(糖和少许干面粉混合)
游戏方法
1、父母与宝宝一起玩面团,示范并鼓励宝宝进行揉、搓、拉、捏等动作。期间可与宝宝展开关于面团的对话。
“这是什么呢?这是面团。”
“这是妈妈用来做包子的面团。”
“你可以把面团揉成一个圆圆的球吗?”
“我们一起把面团搓成长长的形状吧!”
2、鼓励宝宝将面团搓成长条,并用塑料小刀(其他餐具亦可)切成小块。若宝宝不会使用餐具,可尝试用手揪成小块。
3、同时,在旁边哼唱儿歌,丰富游戏体验。
我是小小面点师,今天我要来做饭。
做馒头,揉啊揉;做大饼,擀啊擀;
做包子,包啊包;做花卷,卷啊卷。
爸爸妈妈尝一尝,齐声夸我真能干。
4、父母将小块的面团用手拍平,引导宝宝进行模仿,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之前切好的小块面团。拍平的面皮放在一边待用。(父母也可使用擀面杖进行二次加工)
5、父母引导宝宝把加工好的白糖或红糖洒在一张面皮上,用另外一张面皮将其盖上,拍平后,由父母进行收口,完成面点的制作。
游戏提示
①对于稍难的动作,父母需要做更多的示范;对于宝宝难以完成的动作,父母可以直接辅助。
②父母可根据实际家庭情况,选择是否要用蒸锅蒸熟做好的面点。
雨中交响曲-艺术游戏
游戏益处
1、通过下雨声和乐器声,引导宝宝自由地探索音乐,刺激宝宝的听觉感官。
2、通过绘本的讲读,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
游戏道具
绘本《黄雨伞》一本,乐器(如沙锤,海浪鼓等)
游戏方法
1、父母给宝宝讲绘本故事《黄雨伞》,讲读期间,引导宝宝观察伞的颜色。

2、如果家中没有绘本,也可以根据以下绘本图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

3、父母拿出乐器,比如沙锤,海浪鼓等,听听乐器发出的声音,与宝宝进行乐器互动。(如果家中没有乐器,可以用空的矿泉水瓶装少许米粒,制作成简式乐器)
4、播放音乐《Rhythm of the Rain》,引导宝宝跟着音乐节奏摇动乐器。除了摇动乐器,还可以用敲地板,对敲,或者轻敲身体部位的方式,跟着音乐进行演奏。
游戏提示
①这本绘本特别之处在于只有图片,父母可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讲读绘本。
②乐器发出的沙沙声像下雨一样,父母注意观察宝宝是如何跟随律动进行乐器演奏的。
智能点唱机-社交游戏
游戏益处
1、宝宝能通过互动性游戏,与成人发展进一步的互动关系。
2、通过游戏,建立宝宝对因果相关性的认知。
游戏道具
便利贴若干
游戏方法
1、父母拿出若干张便利贴,贴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比如鼻子、手掌、耳朵、肚子等。
2、需要事先设定好不同身体部位的便利贴对应的功能。比如当宝宝触碰鼻子上的便利贴时,激活“模仿小动物声音”的功能。(可参考以下指示)
鼻子——模仿小动物声音
手掌——唱儿歌
耳朵——讲故事
肚子——摆动身体
3、引导宝宝用手指按一下便利贴,父母跟随指示做出相应的声音和动作。
“叮咚,宝宝按到了鼻子,现在是模仿小动物声音的时间。”
“汪汪汪,我是一条大狼狗,我想吃肉骨头!”
“叮咚,宝宝按到了手掌,现在是唱儿歌的时间。”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叮咚,宝宝按到了耳朵,现在是讲故事的时间。”
“今天,妈妈要给宝宝讲一个小灰熊的故事......”(可自行选择故事)
“叮咚,宝宝按到了肚子,现在是摆动身体的时间。”
“看!我可以左右摆动我的身体,宝宝可以跟我一起做吗?”
4、引导宝宝用一个动作,暂停智能点唱机。
“宝宝可以拍拍妈妈的腿,我就能停下来了。”
“太棒了,今天智能点唱机要休息了,我们下次再玩吧!”
游戏提示
①父母要耐心引导宝宝按不同身体部位的便利贴,对于小年龄段的宝宝可以给予直接的指示。
②很多家庭游戏都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作为开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宝宝更好地参与其中。
轴对称涂鸦-艺术游戏
游戏益处
1、感受图案的对称美,建立宝宝对形状的早期认知。
2、通过用手指进行涂鸦,锻炼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
3、丰富宝宝的感官体验,如视觉、嗅觉、味觉。
游戏道具
A4白纸一张、画笔一只、小碗一个、有颜色的佐料若干(如蕃茄酱、草莓酱、蓝莓酱等)
游戏方法
1、把A4白纸对折,用画笔沿着中线画一个左右对称(轴对称)的图案,比如一朵花、一只蝴蝶、一架飞机、一座房子等。图案可以尽可能画大一些,便于后续着色。
2、通过把白纸来回对折、铺平,引导宝宝观察对称图案的特殊性。
3、将有颜色的佐料(如蕃茄酱、草莓酱、蓝莓酱等)挤在小碗中备用。把白纸对折,有图案的一面朝上,引导宝宝在这一半的图案上,用小手蘸取佐料进行涂鸦。
4、待宝宝涂鸦完毕后,将A4纸沿中线反折过来,引导宝宝轻轻按压纸面,将图案的另一半印上对称的颜色,作品完成。
“看,两边都有颜色了!”
“小蝴蝶要动动翅膀飞起来了。”
“花开了,真漂亮!”
“呜—飞机起飞了!”
游戏提示
①对于部分尚在口欲期的宝宝而言,使用食品级佐料涂鸦更安全。如果宝宝已经过了口欲期,可以选择用颜料进行涂鸦。
②不要求宝宝理解对称图案,游戏中,父母用自己的方式引导宝宝感受图案的对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