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鼻饲真的对吗?【答疑解惑】

大家好,这里是脑壳学,感谢大家的长期陪伴与关注。今天我们要聊的是重症患者鼻饲注药的那些事。这类病人多见于脑科疾病,往往昏迷,吞咽功能较差,口服用药都会采用鼻饲,但都忽略了一点,有些药物并不能研磨鼻饲注药,反而破坏药物结构,影响吸收利用,加重不良反应。那么临床中,哪些药物不能研磨鼻饲注药?查阅药物相关剂型说明,不能研磨鼻饲的药有:第一类,缓控释剂型,此类剂型采用特殊工艺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增加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总用量和不良反应。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表面加了一层允许药物成份缓慢释出的不溶性缓释膜,若碾碎,快速增加药物血压浓度,反而达不到长效控制血压的目的,所以缓控释剂型通常并不适合鼻饲。但也有少数情况例外,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两者研碎后仍未破坏缓释骨架,所以鼻饲不影响疗效。第二类,肠溶制剂,其设计目的是为了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减少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提高药物疗效等作用。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必须整片吞服,不得咀嚼、研磨和碾压,否则会导致肠溶效果散失,而且药物直接与胃黏膜接触,溃疡风险增加。类似的药物还有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这两种药物也由肠溶微丸压制而成,因此可以直接溶于水中后进行鼻饲,并且不破坏其肠溶效果。如果胶囊内包含的药物未制成肠溶微丸,将胶囊壳破坏后该药物将失去肠溶性质。第三类,软胶囊,药液常包裹在软质囊中,多为油性药物,鼻饲软胶囊药物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油性药物易附于鼻饲管的管壁之上,用水不易进行冲刷。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进行鼻饲时,应更换水溶性较好的剂型,例如清开灵口服溶液较清开灵软胶囊更适合进行鼻饲。如果缺少同类可更换的剂型,建议可适当增加药物的剂量,以便补足药物的损失。掌握了以上的剂型选择,是不是就能利用好鼻饲注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想用好药物,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看说明书,结合上述的判断技巧,合理选对用药剂型,从而达到药物疗效。<0.5s>今天的分享就到这,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