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窝在十六里河的日子

2020-07-10 00:37 作者:时二月柚雨  | 我要投稿

1.

实习那年,铺盖卷还没捂热,就被踢出了学校。

出了门,最初的打算是一边考证,一边琢磨工作。恰巧大学的室友在济南的边陲出没,朝我挥了挥手,就这一挥手,我上了山。

毕竟一个人,方方面面,缺爱。

上一份实习工作的居住环境,让我产生过阴影,随即痛下决心,下一次只怕好一点,我都干。果然,只好了一点,从一层违章建筑里,挪进了一栋违章建筑里,不过这次房里有水,还不收费。

我是个矫情的人,但有时候更能忍。

往高大上说是:随遇而安,往矮矬穷说是:能对付,往直了说就是:凑活。

如果是有人问我:生活是没钱一点难过,还是孤独一点难过?

我选,还是没钱一点吧。

前流十六里河,后靠万灵青山。

别以为是什么风水宝地,上网一查,万灵山当年打过仗,国共两边的尸首都埋这儿了,名副其实。

最可气的是,房间窗户正对面的另一栋违章建筑里,空无一人,窗户边上露出来一圈黄色的花瓣,我没敢细看,更不敢细想。

从此,睡前没事就画个十字架或者是卍字符,要试试《道德经》没背利索,就叨咕两段《正气歌》。有名有姓的我都信,加持、加持、加持,接着,就有信仰了。

山下的河,我没遛;山上的林,更不想知道有什么。我的窝在半山腰上,出门穿过了马路就好了。

现在我仍能记清,谁家的菜煎饼最好吃;挂着“天下一味”的油饼是多硌牙;街上那家四川老板的熟食可以商量着买;郭德纲嘴里点着粉灯的洗头房,集中出现在哪条街......

我从没喜欢过那里,但是,

慢慢的习惯,也就适应了。

这一想,不由脊背发凉。

2.

虎哥是我大学时的好朋友,啸聚山林也有他一份,就住我隔壁,斜对门不到七步。

也不知道是真文青,还是装文青,烟酒从不离手。屋里的空酒瓶子,堆得跟楼下小卖店差不多;烟盒不扔,从桌角拼到天花板,每次开灯,那面墙都闪闪发亮。

对我曾一贯猖狂地攻击(估计现在也这德行):

   出门工作没个艰苦的样儿,天天水果、牛奶、小面包,这就是出门旅游!

有一回,他熬夜看直播,水米没打牙,后半夜敲门摸了我一串刚买的香蕉,第二天我数了数地上的香蕉皮,一共九片,还少了半根香蕉把。

在不影响友谊的情况下,我送你一个字:“滚”。

没到一个月,虎哥回家探亲去了,期间我做饭,烧了他的锅。

走的第三天,我们集体在他房里做饭,虎哥买的二手电锅,我没用过,但是特别想秀一下厨艺,满足一下独居的虚荣心。

一来是新工具不熟悉,二来是物理考试没怎么及过格,三来是别人告诉我:“没事没事,开到最大功率,油热的快。”

不看说明,缺少知识,有人撺掇,再加上点爱显摆的心理。事后一总结,发现生活里不少糟心事,都是这样引起来的。

火焰窜起了半米高,浓烟滚滚,半间房都红了,电锅跟凤凰似的,在火里嗷嗷叫,噼里啪啦的。

我手边只有一件新买的衣服,真舍不得扑啊。还是阿杰当机立断,抄起虎哥的脸盆就扣在了上面,把火给灭了。

烟直升到了天花板,薰黑了一大片墙,又沿着窗户溜了出去。对面的出租房窗口挤满了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衣衫不整的直勾勾朝屋里瞧。

不放把火,哪知道周围还有这么多人?

虎哥回来以后,叹了口气:“舟啊,我不想住这儿了,我觉得锅没了,盆烧了,不是个好兆头。”

“别装了,用封建迷信吹牛X的,不光你一个。想回家就走吧,走的时候,送你。”

他走的那天,有霾,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慢慢被霾遮了,再远也就不见了。

登高点儿,又发现,其实这距离没霾也看不见,都被烂尾楼掩了。

留神点脚下吧,踩在没盖好的楼顶眺望,总是不安全。

3.

月底发了工资,我总会和阿杰、方正去回民街尾吃烧烤。

阿杰是个挺善变的人,具体分为酒前和酒后。不喝酒的时候,动不动就拿诸般经义度你,看你像佛;喝完酒就会抽冷子扇你,一言不合。

待到他酒醒了,自己就找个凳子,一动不动地坐着,深沉里透着横。

“舟啊,人得有点现实的追求和梦想。”

“对啊,我打算当个作家。”

“你这是吃饱了?”

那晚我们吃了五盘毛豆,堆到了嗓子眼,也不知道怎么了,总是没看开。

回了窝,忘了是谁拉着谁,跌跌撞撞地上了天台,站在山上看山下的夜景,十六里河月黑风高,两站地外的贵和商圈,灯火通明。

方正问我:“你觉得自己能在文学上成事儿吗?”

“我想,但是我不知道。”

“你连直觉都没有?你看看拜伦、雪莱他们少年就知道自己能在文坛书上一笔。”

我从兜里掏出一枚硬币,握在手心,朝月亮挥了挥。

我想听听,住在这半山腰的人,会不会在午夜的天台冲着济南城呐喊,喊着那种自己都会笑的大话,但是一次都没有。的确,那样太傻了。

我经常被济南的夏天闷醒,房里没有空调。凌晨四点,山有雾,天台上是很凉快的,对面的天台很多穿短裤的年轻人,睡在五颜六色的海绵垫上,鼾声如雷,他们和这个城市都没醒。

4.

我喜欢去洪楼教堂,每次路过总要去坐坐,

倒不是我信教,只是单纯喜欢那里清净,什么人都可以去。

而且相较于寺庙,教堂更宽敞,没有那么多一抬头就能望着你,庄严肃穆的神像;也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甚至于香火导购。

唱诗班在那边咿咿呀呀的颂唱,结婚的新人在外边摆着姿势,痛哭的人去找神父谈天,整个教区满是自在。

来来回回,蘸一点圣水,画个十字,就算是跟基督握手了,即便是画反了,也没关系,去东面一样待见你。

我崇尚精神自由,个人的。

窝在十六里河的日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