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历史人教版知识点七上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王赢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建立意义:结束了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①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丞相、太时、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②地方: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统一度量衡
(3)思想上: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4)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
(5)军事上:派大将蒙恬抗击匈奴:北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南开灵渠。
秦的疆城: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表现在:
(1)沉重的赋税 (2)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3) 刑罚严酷 (4)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
1.原因: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②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反抗残暴。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1.项羽和刘邦起义:(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公元前207年,直逼咸阳,灭亡秦朝。
2.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斗争,以刘邦的胜利告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政策(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二、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①轻徭薄赋②减轻刑罚③提倡节俭(汉文帝以节俭著称)。
2.影响: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
巩固措施①政治:采纳主父偃建议,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
②思想: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
③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④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眉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建立:刘秀称帝
西汉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二、兴盛:光武中兴
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 :
①释放奴婢;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宫污吏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四、打击:黄中起义张角(太平道教)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作用: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
(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
(2)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3)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 ;
中国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
三、对西城的管理:设置西域都护
(1)时间:公元前60年(汉宜帝时) (2)意义:西城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城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权。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班勇继承父业,甘英出使大秦。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西汉 / 发明造纸术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医学:东汉 张仲景“医圣” 《伤寒杂病论》
东汉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针灸、外科手术
史学:西汉 司马迁《史记》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宗教:西汉 / 佛教传入中原
东汉 张陵、张角 五斗米教、太平道教